随着手机市场逐渐趋于稳定, 很多手机品牌搞起了 '副业' , 寻求多元化发展. 这些 '副业' 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即与主业务有关联和无关联, 在几乎没有任何关联的的领域,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干电池等产品. 虽说多元化发展可以拓宽自身领域, 有可能带来更多的利润, 提升知名度, 但这条路是否每个品牌都适用呢?特别是对于中小品牌而言, 多元化发展真的是有益的吗?

中小品牌热衷多元化
钉科技注意到, 中小品牌相当热衷于多元化发展.
魅族这两年进行了很多其他尝试, 魅族手环, 魅族盒子, 魅族路由器到魅族旅行箱, 休闲包, 收纳包等等. 但魅族的最主要的, 还是做了很多物美价廉的耳机, 最近出的Gravity悬浮音箱都获得不少口碑, 大概是因为魅族MP3起家, 做起来得心应手.

一加虽然没有什么智能硬件, 却发售了一堆包包, 从钱包到背包, 还有一根环保的圆珠笔. CEO 刘作虎自己都曾在发布会上坦言, 称他们是手机品牌中做包做得最好的.
锤子手机这两年非常不好过, 销量一直成问题, 但依旧发布了锤子科技旗下生态链的首款产品, 畅呼吸智能空气净化器, 瞄准了北方市场, 同时推出防雾霾口罩. 更是推出了一大堆Smartisan品牌服装.

中小品牌热衷 '副业' 的重要原因, 很可能是智能手机行业的红海现状.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 头部主流手机品牌利润额已经大于100%, 中小手机品牌整体处于亏损, 进军 '副业' , 为的是更好生存.

多元化的三大挑战
不过, 对于中小品牌而言, 多元化发展其实是一把 '双刃剑' , 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将面临三大挑战:
其一, 资本资源不足. 小品牌相比于大品牌的劣势显而易见, 一但大品牌进行多元化发展, 会迅速的以更大的名气, 更好的供应链控制抢占市场.
这些副业的进行, 需要的也是资金的投入, 虽然利润比较高, 但前提是卖的出去, 做的太大, 却未必有相应的后备资金, 资源作为保障.
其二, 分散精力和资源.
扩展业务从一定程度上会分散资源, 分散很多精力. 造成管理上的压力增大, 更增加了部门之间协调的难度, 增加了沟通成本, 降低很多效率.
小品牌本来就处于劣势, 再加上资金等不如大品牌, 再去分散很多资源, 让本该全力以赴的主营业务或难施展, 有些得不偿失.
其三, 小品牌的资源无法形成生态.
一套完整的生态会带消费者很好的使用体验.
小品牌无法形成这样庞大的生态, 没有足够的资金, 没有足够的供应链渠道, 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商品组成生态链. 对于小品牌来说, 成为大品牌生态链中的一环, 或许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 如今小品牌手机厂商进行多元化发展, 其实原因多数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风险, 若无法把握好尺度, 摊子铺得太大, 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