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社会2》里, 有一段经典对话:
古天乐: 老许也是黑社会, 为什么他可以上来做生意?
尤长官: 我们和老许谈好了, 而且他是爱国的.
古天乐: 我也可以谈, 我也可以爱国!
这情景, 和最近区块链公司转型给我的感觉一样一样的, 仿佛集体在说: 我也可以AI!
虽然关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过许多脑洞大开的探讨, 但很长一段时间内, 唯一打通了商业价值的, 似乎只有挖矿和炒币, 众多矿机厂商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最近, 区块链公司们却都不挖矿, 开始向AI '投诚' 了, 其中甚至包括被称为 '矿霸' 的比特大陆.
到底发生了什么?
区块链公司集体上演AI大逃杀
区块链公司们的处境, 和如今北半球的气候一样,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不过, 一些很早就开始将故事偏移到AI和芯片领域的企业, 光环仍在.
比如刚刚提交了招股书的比特大陆bitmain, 就在上半年坚决地转型人工智能.
在招股书中, 'AI' 一词出现的频率是 '区块链' 的两倍. 比特大陆认为自己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挖矿, 更具备ASIS芯片的设计和研发能力, 是AI芯片行业的有力竞争者. 前不久还发布了一款边缘AI芯片BM1880, 及相关服务器, AI模块, 算力棒等产品集群.
和比特大陆同样着急的, 还有挖矿界 '老二' 嘉楠耘智, 前不久宣布已经实现了全球首个7nm芯片的量产, 以证明区块链公司可以在AI芯片领域 '弯道超车' .
为了和 '古典区块链' 有所区隔, 号称 '区块链2.0' 代表的以太坊, 也从善如流推出了AI项目—— '以太智联' , 甚至为其发行了代币EAI, 声称将通过区块链与AI的结合, 建立一个全球的分布式人工智能价值网络, 推动以太坊发展成为下一代AI计算平台.
海外区块链公司也不甘落后.
比如前不久Thought公司就宣布打破了亚马逊, Facebook, Google的AI垄断, 推出Thought Blockchain提供人工智能分析方面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 对存储在数据中心的任何行业或任何数据进行编译和筛选, 为小型组织使用人工智能带来了可能.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其实还算是逻辑比较能够自洽的了.
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区块链公司, 也宣布要拥抱AI, 最终不是只落实在网站宣传文案, 就是又回到了发币上.
电影里, 尤长官告诉古天乐: 老许是扛把子, 你只是个小头目, 想跟我谈, 先把 '话事人' 的位子抢过来再说. 而区块链公司想要跟根基深厚的AI巨头和独角兽们 '争位置' , 可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
'该配合你演出的AI演视而不见'
关于区块链公司的集体 '碰瓷' , AI企业的反应或许只能用一句歌词来形容——
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 在逼一个爱你的人即兴表演~
坚决转型的比特大陆, 就在招股书中直接对标AI芯片大厂Nvidia, 也多次多次cue到了Intel和AMD, 以示要为计算机行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然而这份 '告白' , 除了资本界人士及个别媒体为其鼓与呼, 并没有引来多少AI巨头的回应,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公平地说, 区块链公司想要上位, 手里其实还是有点底牌的, 比如:
1. 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有着天然的结合点. 如帮助提升人工智能网络的安全性和数据可信度, 为人工智能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有利于机器人之间相互信任.
2. 矿机厂商在硬件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具备一定的AI芯片设计, 结构化, 生产制造能力, 能够用更低的功耗实现更高的运算效率, 帮助降低算力成本.
3. 许多现实场景需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去协同击穿. 比如审计, 保险, 医疗等行业, 在进行数据处理前, 需要存储高度敏感的个人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 防止被篡改, 区块链是最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4. 区块链衍生出的虚拟币, 可以作为更灵活的奖励代币来鼓励用户, 以此换取系统访问他们匿名数据的权限, 从而更好地训练AI的数据集.
如此看来, 区块链公司转型AI, 在未来应用上有着无限潜力, 或许比很多新崛起的AI独角兽机会更大. 但为什么既有的AI公司和严肃的科技媒体们, 都对此持谨慎态度呢?
原因或许是, 区块链离人工智能很近, 可区块链公司却未必.
想讲 'AI' 的故事,
至少要补上这几门课
能干什么, 与干得怎么样, 显然是两回事.
目前看来, 真正具备转型成为AI公司条件的区块链公司少之又少, 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短板:
首先, 人才梯队. 人工智能对顶级人才的争夺早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与又要看数据又要写算法还要训练模型的人工智能相比, 以智能合约为核心的区块链, 过去对开发者的要求显然要低得多, 这使其在顶尖人才储备上略显不足. 尤其以区块链产业略显凶险的现状, 不管是薪资水平还是企业本身的稳定程度, 乃至职业未来的成长性来看, 都不足以和 '正统AI企业' 去竞争人才.
同时, 即使有着很多结合点, 区块链单一的哈希算法和AI整体技术体系上是有着深刻的隔离的, 两种产业此前的确也没有事实上的结合点. 当AI企业都开始反思自己频频刷各种竞赛排名的分数, 是否有些不接地气时, 恐怕大多数区块链企业连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过. 建立在人才匮乏的前提上, 要说现有的区块链企业突然醍醐灌顶, 充分了解了AI计算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 配合自己的芯片研发能力一夜之间超谷歌赶百度, 简直是天方夜谭.
其次, 即使真的突破了技术上的隔阂, 效率和成本仍然限制着区块链AI的商用概率. 分布式计算, 本地计算等等多种计算方式的出现, 意味着AI从来就不是一种不顾成本的技术进步. 针对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 我们可能会选择牺牲计算速度而转向费用更低的云端计算, 或者会综合需求选择成本更高的本地计算, 对于一些传统企业来说, 综合了软件模型和计算芯片的AI一体机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但区块链就简单多了, 矿机厂商的ASIC芯片往往功能单一, 在挖矿的巨大利益链下, 厂商们几乎不会考虑如何降低能耗成本.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 验证和存储的成本也很高, 进入AI市场, 很快就会因为应用的代价过高被拒之门外.
最后, 安全隐患. 尽管区块链自身几乎不可能被攻击, 但应用层面未必那么安全. 比特大陆矿机就曾爆出 Antbleed 后门遭受算力攻击, 如果唯一的安全优势都无法保障, 一无所长的区块链企业又该如何与AI企业竞争?
所以说, 想要跟AI公司争位置, 区块链公司需要补的课还多着呢.
道阻且长, 为何还前赴后继?
你一定想问, 既然无法在短期内补上AI公司深耕多年的积累, 为什么区块链公司们还要上赶着转型?
无非三个原因:
1. 挖矿市场整体下行, 供过于求导致矿机公司算力过剩, 有余力匀出来为AI提供运算;
2. 区块链监管越发严格, 币圈泡沫破裂可能就在旦夕之间, AI是区块链公司最适合的避风港;
3. 上市成为区块链公司今年的主要诉求, 加速资本化进程, 才能尽快安全离场, 自然需要新故事.
不难发现, 区块链公司们的 'AI愿景' , 并不是为了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信条' , 而是无可奈何和资本上岸的一波操作.
一些 '区块链信徒' 还试图从人工智能的远景上解释转型的合理性, 但恕我直言, 再多的甜言蜜语, 也无法掩盖宣传文案背后的 '劣迹斑斑' .
而每一个鲜嫩的 '韭菜' , 都是只关注长期的技术价值, 却忽略了短期的工程难度, 为泡沫站岗到了破裂的最后一刻.
金矿不常有, 而坑常有. 早已习惯快速攫取暴利的区块链公司, 真的能够在下一次热潮面前保持克制和冷静吗?
目前我们并没有在转型的区块链公司身上看到与上位相匹配的商业能力与技术信仰. 恰恰相反, 顶层矿机厂商纷纷出逃, 让区块链生态上的矿厂, 虚拟币发型与流通公司直接面临上游没水的尴尬, 成为继炒币爱好者之后的另一批受害者, 难免让人唏嘘.
区块链公司想要让大家相信自己真的 '浪子回头' , 还需要拿出更有诚意一点的姿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