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的扎心研究: 吃了会发胖, 胖了会早死!

01偷吃一点不会被发现吧?

会哦!

内溶酶体内的脂质累积会导致多种疾病,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溶酶体贮积病等. 最近开发出的光学纳米传感器能无创地测量内溶酶体内的脂质累积, 并发现高脂饮食可引起肝巨噬细胞中脂肪含量增加, 即使在恢复正常饮食后还会持续……你吃了点啥, 全被看光了!

内溶酶体 (endolysosome) 内脂质的异常累积与溶酶体贮积症, 动脉粥样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和药物诱导的磷脂质过多等疾病有关. 然而, 目前的方法尚不能检测内溶酶体内的脂质含量, 阻碍了相关研究的进展. 不过, 最近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改变了这一现状.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被内溶酶体摄取的碳纳米管光学报告器, 并借助其近红外荧光无创地检测内溶酶体内的脂质累积. 这一方法相当于将小鼠体内的内溶酶体内的脂质 '点亮' 了, 让我们能够在活体中 '看' 到脂质在其中的累积, 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在Niemann-Pick病, 动脉粥样硬化和NAFLD小鼠模型中的研究发现, 脂质的确会累积在内溶酶体内. 而在NAFLD小鼠中的研究则进一步发现, 高脂饮食/西式饮食 (Western diet, WD) 会引起肝巨噬细胞中脂质增加, 并且在恢复标准饮食 (standard chow, SC) 之后很长时间, 这些脂肪还是 '岿然不动' , 仅有小部分恢复成正常状态.

当然, 这一技术目前主要在小鼠体内, 研究时使用, 但万一哪天人的脂肪也能这么测……哎呀! 那我国庆节半夜里偷吃的蛋糕, 炸鸡, 羊肉串, 岂不是都要被你们知道了!

02胖一点还能健康长寿吗?

不能!

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 越胖越短命. 基于1万多名澳大利亚20~69岁成年人的研究显示, 20~29岁的健康体重男性和女性, 估计还能活57.0年和59.7年. 超重者寿命缩短约3.3年; 肥胖/严重肥胖者寿命缩短估计为女性5.6~7.6岁, 男性8.1~10.3岁. 其中, 与女性相比, 男性的寿命损失多27.7% .

肥胖对于寿命的影响毋需多言, 从Lancet到JAMA都发表过肥胖增加死亡风险, 缩短寿命的研究. 最近肥胖领域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又发表了一篇研究, 进一步坐实了越胖越容易死这件事, 并且发现男性胖了比女性更危险!

研究纳入了2014/15年澳大利亚全国健康调查中的1.2万名20~69岁的成年人, 根据性别, 年龄相关的BMI变化, BMI相关的全因死亡风险等数据进行了估算. 其中, 健康/低体重的BMI定义为<25kg/m2 (单位下略) , 超重为25≤BMI<30, 肥胖为30≤BMI< 35, 严重肥胖为BMI≥35.

结果发现, 体重正常的20~29岁男性剩余寿命约为57.0年 (95%CI 56.7~57.4年) , 女性则为59.7年 (59.4~60.0年) , 都是能活到七八十岁的好身板! 而超重, 肥胖, 严重肥胖的青年男女, 他们的剩余寿命则依次缩短, 名副其实的越胖越短命.

胖子们的日子是相当不好过. 研究人员特别用整篇文章中唯一的彩图展示了根据性别, 年龄和肥胖程度分类的 '减寿' 表, 简直是对胖子怀有深深的恶意. 其中, '越胖越短命' 还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经过调整后, 不同肥胖程度的男女因肥胖而缩短的寿命在3.6~7.7年, 4.2~10.5年之间. 而男性的状况更凄惨一些, 寿命损失要比女性多27.7% .

胖, 在土澳每年将会造成3660万年的寿命损失, 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少活几年的问题! 因此, 作者强调要重视超重/肥胖的预防和控制, 尤其是青年男性. 作者提出可以灵活运用这一研究的成果——把那张 '减寿' 表甩给他们看!

03亚临床甲减治了有用吗?

没用!

发表于JAMA的荟萃分析纳入了21项随机对照研究, 涉及2192人. 结果发现, 与安慰剂相比, 甲状腺激素治疗与平均促甲状腺素 (TSH) 值降低到正常参考范围有关, 但与一般生活质量或甲状腺相关症状无关. 这项分析总体的偏倚风险较低, 证据质量为中等至高等. 目前的研究不支持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规使用甲状腺激素治疗.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 许多都会接受甲状腺素治疗. 不过, 这一治疗是不是有用呢? 最近一项发表在JAMA上的荟萃分析显示, 虽然服用甲状腺素能够使这些患者的TSH水平恢复正常, 但对于其生活质量或甲状腺相关症状的改善无关.

这项研究荟萃了21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 共涉及2192名亚临床甲减患者. 采用标准甲状腺素治疗3~18个月后, 这些患者的TSH的确会回到正常范围内 (4.6~14.7mIU/L vs 0.5~3.7mIU/L) . 然而, 这一治疗与生活质量, 甲状腺相关症状, 抑郁症状, 认知功能, 收缩压, BMI均没有关系.

因此, 作者在分析的最后强调: '大多数亚临床甲减患者不需要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

虽然, ATA/AACE2012指南指出, 对于TSH在4.5~10mIU/L, 有甲减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ETA2013指南也指出, 对于70岁以下, TSH 4.5~10mIU/L以下, 有甲减症状的患者同样可以考虑治疗. 然而, 这些指南同样承认这些建议的证据有限, 并且所谓的甲减症状其实并没有特异性. 此外, 还有研究提示这一治疗不仅无效, 还可能带来额外风险, 如新发房颤或骨折的风险.

本文的第一作者, 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 (Universit?t Bern) 的Martin Feller提出: 'TSH水平高于10mIU/L的患者可能需要治疗, 但我希望有随机临床试验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实这一点.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