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品牌崛起 | 感測器行業增速明顯


感測器就像機器的鼻子, 眼睛, 嘴巴, 它賦予了機器更多的感知與智能, 是未來邁向智能化的必需品. 目前全國從事感測器研究的相關企業接近2000家, 其中上市公司近30家. 2018年上半年國內主要的感測器上市企業業績良好. 海康威視營業收入208.76億元, 利潤41.47億元, 利潤增長26%, 大華股份營業收入達98.14億元, 利潤10.82億元, 同比增長10.06%. 相關專家預計, 2018年上半年國內感測器上市企業整體的營收增長明顯. 我國的感測器市場增長迅速, 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

感測器行業屬於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 早期, 我國的感測器業務未能受到高度重視, 發展緩慢, 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應. 但是近年來, 隨著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和國家政策的支援, 我國感測器進口替代正在加速.

目前, 國內感測器行業處於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 感測器需要更微型, 更智能, 更網路化, 更系統, 更多功能的產品, 感測器技術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的發展, 從結構型感測器到固體型感測器, 現在是智能型感測器. 但我國的技術相比國外還是有很大差距, 當務之急便是縮小這種差距.

在市場規模方面, 全球感測器市場規模多年來保持穩定高速增長, 根據工信部的預測, 到2018年, 中國感測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610億元, 據此可以測算出國內感測器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約29.56%.

智能感測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中提出, 到2019年, 我國智能感測器產業取得明顯突破, 產業生態較為完善, 湧現出一批創新能力較強, 競爭優勢明顯的國際先進企業, 技術水平穩步提升, 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供給能力有效提高.

產業規模快速壯大. 智能感測器產業規模達到260億元; 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5家, 超億元的企業20家.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建成智能感測器創新中心; 類比模擬, 設計, MEMS工藝, 晶圓級封裝和個性化測試技術達到國際水平; 涵蓋智能感測器類比與數字/數字與類比轉換(AD/DA), 專用整合電路(ASIC), 軟體演算法等的軟硬體整合能力大幅攀升; 智能感測器專利申請量穩步提升, 在新型敏感材料, 低功耗設計, 反饋控制和安全機制等重點領域形成初步布局; 金屬, 陶瓷, 光纖等非半導體類感測器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

生態體系基本完善. 智能感測器公共服務平台的承載能力和技術水平穩步攀升; 氮化鋁(A1N), 鋯鈦酸鉛(PZT)等MEMS用薄膜敏感材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鍍膜機, 光刻機, 深矽刻蝕機, 晶圓鍵合機, 大規模高精度測試機等重大裝備性能快速提升. 產業鏈協同持續加強, 在重點應用領域形成較強系統方案能力.

近日中國儀器儀錶協會行業分析內容顯示, 從業內幾家主要感測器企業的運行情況看, 作為物聯網技術, 智能製造技術乃至人工智慧技術的核心和基礎, 各種類別的感測器的應用迅猛增長, 營收和利潤增幅均高於行業整體水平, 感測器的發展前景勿容置疑.

該協會專家認為, 感測器屬於關鍵器件, 技術含量很高, 但需要依存於其他的系統和具體的應用, 本身很難形成很大的產值和規模; 因此目前的工業感測器企業, 大都在走以感測器技術為核心, 拓展整機產品, 系統整合, 形成行業解決方案平台技術. 由於感測器晶片(尤其是高精度壓力感測器晶片)的關鍵工藝受制於人, 行業大部分感測器企業實際上更多的是在購買感測器晶片或模組後針對應用進行補償和封裝, 形成終端產品和系統整合, 行業企業設計, 應用兩頭強, 核心部件關鍵工藝中間弱的情況非常明顯. 除了關注感測器核心部件關鍵工藝之外, 感測器的晶片化, 小型化, 智能化, 低成本化趨勢, 對應用行業和場景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數據採集和整合應用的延伸也是要重點關注的共性問題.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