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 在廣東省廣州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45次學術討論會傳來了關於 '天琴計劃' 的最新消息. 當前 '天琴計劃' 多項關鍵技術已獲得重大進展, 其中包括慣性感測, 雷射幹涉測量, 無拖曳控制, 衛星平台等多項重大技術, 接下來這些技術將陸續進入在軌驗證階段.
目前引力波探測主要有4種手段, 分別為地面探測, 空間探測, 脈衝星計時陣列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觀測. 其中, 空間引力波探測是研究銀河系內的緻密雙星繞轉, 宇宙尺度上的中等和大質量黑洞併合, 極端質量比旋近系統等不可替代的手段.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 我國已經開始了對引力波探測的研究,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 我國在空間引力波探測核心技術方面積累了較好的基礎. 2014年3月, 我國科學家團隊正式提出了自主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並命名為 '天琴計劃' , 並在2014年12月在第一次天琴空間科學任務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了 '天琴計劃' 的 '0123' 四步走實施路線圖.
'天琴計劃' 計劃在近地軌道上發射三顆衛星, 構成等邊三角形衛星編隊, 通過慣性 感測器 , 雷射幹涉測距等系列核心技術, '感知' 來自宇宙的引力波訊號, 探索宇宙的秘密. 三顆星, 形似太空裡架起的一把豎琴, 可聆聽宇宙深處引力波的 '聲音' , 這是我國科學家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 '天琴計劃' .
'天琴計劃' 和歐洲LISA計劃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基於成熟設計和方案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兩個計劃都在爭分奪秒向前推動. 兩個計劃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設計軌道一個繞地球, 一個繞太陽, 以及探測波段稍有不同.
天琴計劃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國際之間的合作, 需要匯聚世界各國科學家在對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各個層面的核心關鍵技術開展創新研究, 突破超高精密測量技術方面的制約瓶頸, 實現多信使研究, 多波段檢測, 多手段融合, 多領域合作, 多學科交叉, 從而實現對空間引力波的高精度探測, 同時天琴還可以將研究範圍拓展到地球物理, 太陽物理等其它學科領域.
據了解, '天琴計劃' 自啟動以來, 已有俄羅斯, 意大利, 英國, 德國, 美國, 澳大利亞, 法國等國家的大學或研究機構表示了明確的參與意向, 並部分開展了相應的合作.
'天琴計劃' 作為我國自主提出的原創性空間引力波探測方案, 為未來解決空間引力波探測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體現了中國在推動世界科技創新與發展, 優化全球科技資源布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的責任擔當, 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