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門鎖, 封鎖的恐怕只有自己

這看起來越來越像一場鬧劇.

作為智能家居窗口級的門類和用戶追求智能化生活的入門指南, 智能門鎖進入人們視野就備受歡迎, 發展似乎越來越進入快車道, 即將造勢成門鎖行業的轉型跳躍. 截止到目前, 我國智能門鎖行業共有生產企業1300多家, 近2800個品牌, 不僅是傳統門鎖廠商就勢轉型, 更有家電中的海爾, 美的, TCL, 安防中的大華, 海康, IT中的聯想, 紫光, ICT中的中興, 互聯網中的360等跨界者競相加入.

投資者躍躍欲試, 品牌商興緻勃勃, 但是, 正如雪崩前祥和的一地鵝毛, 暗藏的種種問題還耐人尋味.

越繁榮, 越混亂

入局者眾, 人多必然手雜, 手雜必然魚龍混雜.

蜂擁而至的創業者造成了智能門鎖行業內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但是表象從來都是暫時, 決定行業繁榮與否, 從來都不是數量而是質量. 剛剛跨入萬物互聯 (IOT) 時代門檻的智能門鎖看似空前繁榮, 但井噴增長的行業陣營下是種種問題, 瀟湘財經認為智能門鎖正在封鎖自己, 主要有以下三點現象.

小作坊造, 起量產品質量堪憂

智能門鎖行業內最大的輿論就是今年五月的 '小黑盒' 事件, 據了解, '小黑盒' 的 '造物主' 本人就是一家智能鎖公司的老闆, 坦言在永康門博會上 '搞事情' , 就是真的 '踢館' , 行業急需整頓, 終於是業內人士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八月, 新聞爆出有記者在互聯網大會現場製作黏土橡皮泥的3D假指紋模, 成功解鎖了實驗者的指紋鎖.

目前,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在開展電子門鎖產品質量的抽查, 重點抽查的項目則是智能門鎖的問題頻發區——資訊保護, 破壞防禦, 報警功能和鎖芯質量等, 而這些正是 '小作坊' 們的 '弱項' .

一百多年工業史的門鎖, 技術迭代, 產品進化, 不變的是門鎖存在的功能和意義, 市場上飛揚跋扈的 '小作坊' 根本不具備合法和完備的生產檢測設備和研發人員, 利益導向以至站在風口迷失了方向, 智能門鎖前途堪憂.

同質化競爭, 開發者尚存無幾

據調查顯示, 智能門鎖行業內幾乎100%由渠道分銷商, 製造商和上遊供應商組成, 僅少量供應商進行著鎖芯, 指紋感測器, 晶片等核心部件的供應. 由於技術發展瓶頸和研發成本等限制因素, 市面上的智能門鎖大都產自順德, 南海等製造商, 控制開關也主要通過WiFi, ZigBee, 藍芽, 紅外等幾種技術, '群雄割據' 的門鎖市場內, 巨大的潛力環境下, 擁有 '獨門利器' 才能嶄露頭角, 長久地生存下去.

事實上, 不止是門鎖, 幾乎所有的智能家居產品的功能都暫時定格在了與其他產品開關相連, 通過終端APP監控家庭環境, 語音交流等功能上, 而門鎖作為入門級產品更引人注意. 研發空心化, 僅依靠掛牌生產而存活的品牌商千篇一律地做著同質化的事, 模仿成了常態, 圍繞智能門鎖而驅動的應用開發者尚存無幾.

'粥少僧多' , 產品過剩現狀僵化

'粗暴貼牌' 是大多媒體給智能門鎖行業現狀貼上的標籤, 市場同質化從而趨向碎片化.

市場規則模糊, 頭部品牌不明確, 但廠商生長速度仍然驚為天人. 據統計, 目前我國智能鎖滲透率僅約為5%, 據煜升電子的數據, 市場上銷量較大的智能門鎖品牌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僅2-5%. 因此, 儘管2017年銷量達到800萬套, 但卻被2000多家企業集體瓜分, 平均下來不過每家4000套, 份額最大者不會超出40萬套/年, 國內智能鎖市場碎片化, 用戶使用率僅覆蓋儘管較16年已經改善很多但仍嚴重, 產品過剩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供求市場.

止步不停 '耍流氓' , 品牌商最終走向自我封印

智能門鎖當下的繁榮盛世似乎是一場 '白日夢 ', 和當年智能手機抄襲遍地的景象驚人相似, 一觸即發的集體崩盤, 似乎只差一個iPhone的雪花來作為雪崩引信. 智能門鎖為何走向危險邊緣, 瀟湘財經研究發現有以下幾點原因:

眼前利益驅使, 基礎品質被忽略

智能門鎖看似坐擁龐大的消費市場, 利潤空間大, 新型產品博人眼球, 但是鑒於研發成本的瓶頸, 幾乎所有廠商都沿襲著安全功能的疊加, 打著安全可靠的旗子 '誘拐' 消費者, 有甚者更是偷工減料, 最後在 '小黑盒 '和消費者面前慌忙逃竄.

上個月, 手機中國上一名筆者發布了一篇的投訴文, 原因是出租屋內智能門鎖電量出錯, 密碼提示過期, 而機械鑰匙不翼而飛. 諮詢後管家稱沒有鑰匙已被統一銷毀, 以維修人員稱電池沒電了而告終.

僅僅依靠密碼許可權管理出租屋, 可以大幅降低出管理和運營的成本, 避免了機械鎖鑰匙回收不及時, 換租便要換鎖等問題, 但是, 安全問題成了它的附屬品. 偷工減料的產品和插科打諢的售後服務, 跳不出門鎖的傳統賽道, 沒有實際優勢搶佔市場鼇頭的品牌商們, 沒法贏得消費者的 '芳心 ', 和站在被命運扼住喉嚨的柯達, NOKIA相比沒有差別.

准入門檻低, '小商小販' 為非作歹

智能門鎖行業門檻未定, 監管不線上, 不少投機主義者乘虛而入, 品牌商漸失標準.

據了解, 2016年原國家質檢總局對浙江, 江蘇, 河南等省份的智能門鎖進行抽查, 發現15批產品不達標, 不合格產品發現率達到16.67%; 今年7月,省質監局對生產量佔全國65%的智能門鎖製造大省——廣東的智能門鎖進行相關風險監測, 結果顯示約1/10測試產品有問題, 其中 '能輕易開啟的鎖具主要是三無產品' .

此外, 業內主流產品也開始喪失原則, 成為問題產品, 品牌商淪為 '小商販' .

安全問題成 '硬傷' , 消費者不買賬

今年發布的《2018中國智能鎖消費白皮書》顯示, 儘管門鎖的需求極其旺盛, 但目前我國滲透率僅約為5%, 且主要集中在一, 二線城市, 有超過20%的消費者未聽說過智能鎖, 15.5%的用戶正在使用或者打算更換成智能鎖. 雖然智能門鎖已經走進了消費者的視野, 但仍為一個新興行業, 消費者對門鎖的認知還較弱.

'小黑盒' 事件引得人心惶惶, 本質性的安全問題卻成為門鎖市場的痛點, 讓原本有意向的消費者也望而卻步, 不僅如此, 智能門鎖的安裝程序複雜, 門鎖融合沒有統一標準, 售後服務難度大, 部分門鎖性能低以及電池續航差的問題也影響著消費者對智能門鎖的主觀意向.

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待教育, 但是, 智能門鎖做不好自己的 '本職工作' , 追求再多的 '智能' 消費者也不會買賬.

智能門鎖業內的品牌商原意是爭奪智能家居的 '入口' , 搶佔有利機遇, 卻一不小心成了站在 '風口' 上的 '小作坊' . 眼下, 智能門鎖封閉了自我, 命運的喉嚨需要力量解救, 引信何時出現, 解除封印還是造成雪崩, 著實讓人期待.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