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T工藝, 讓塑料重生

IMT是IN Mold Transfer的簡稱, 也有稱作Insert Mold Three-dimensional.

傳統IMT 工藝興起於2006年, 與IMR(模內轉印In-mold Roller)工藝類同, 當時的工藝相當於IML(模內嵌件注塑In-Mold Label)工藝去掉顏色的載體PET 層, 把顏色層留在塑料件上, 當時產品弧度做不大(只能做到2D), 顏色也不夠豐富, 基本上只有絲印和彩色層, 金屬色很少.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 現在的IMT工藝可在塑料表面留下3D光學納米裝飾層, 與傳統IMR比較增加了3D光學紋理和PVD彩色膜層, 弧度更大. 它實現了三維立體, 寫真, 漸變和R角等產品外觀裝飾效果,

在產品外觀方面便為設計師提供了絕佳的創新與實現平台.

IMT工藝是IML技術及IMR技術的綜合并延伸而成的新工藝.

IMT工藝的優勢

IMT工藝採用雙層光學紋理膜片, 能產生離層光學3D效果.

在3D曲面手機後蓋的生產上, IMT注塑工藝與複合板材所能達成的產品外觀效果並無明顯差異, 二者之間主要是材料成本和結構成本.

首先是材料成本. 在製造3D曲面手機後蓋時, IMT注塑工藝可以一次性注塑完成, 而複合板材則需要先進行整體PVD與紋理的印刷, 然後再經過熱彎, 加硬, CNC等製程, 最終才能達成相同的效果. 在複合板材成型的後製程中, 存在著安全邊的問題, 這樣就導致了材料的浪費, 其整體的材料成本必然高於IMT工藝.

其次是手機整體結構成本. 3D曲面手機後蓋, 複合板材與玻璃一樣, 在手機的產品結構中都屬於純裝飾件, 手機整體的結構承載全部壓在了中框上, 這將導致中框的選材要求更高, 結構更複雜. 中框的成本與它結構存在著必然聯繫: 結構每多一個孔, 則多一道工序, 成本隨之提升.

IMT注塑能做包邊以及帶卡扣等裝配結構的一體後蓋, 減少金屬中框的複雜程度, 從而大大降低手機整體結構件的成本.

IMT彙集了多種裝飾工藝的優點, 採納了IML工藝在膜片製作的優點, 吸取IMR工藝注塑成模內轉印的優勢, 結合數位印刷和柯式印刷效果與傳統絲網印刷工藝, 使IMT工藝適用性強, 應用廣泛, 彌補了傳統的外觀裝飾工藝的局限性, 滿足了產品外觀裝飾的高層次創新要求. IMT工藝實現了3D立體效果與產品拉伸, 滿足了更多產品的模內裝飾工藝需求. 目前, 日本和德國的IMT技術暫時領先.

綜上所述, IMT工藝不僅讓手機構件大為減少, 使其耐腐蝕和抗刮花, 而且外觀更具欣賞性. 這就要求進行IMT加工的塑料原材料需具有良好的低溫成型性(流動性), 優秀的耐化學性和抗衝擊性, 優秀的粘合性以及高阻燃性等特點. 中塑高性能PC 5010-IMT系列材料極好的滿足了該工藝的要求.

IMT工藝市場趨勢

在IMT工藝背景下, 後蓋材質不可單獨比較具體的成本, 而是跟中框成為一體來定位產品的價格. 目前從市場實際反映的結果來看, 按價格從低到高通常的選用原則是: 塑料 金屬中框, 複合板材 金屬中框, 2.5D玻璃 金屬中框, 3D玻璃(陶瓷) 金屬中框等幾種形式.

新IMT工藝結合目前最流行的3D光學紋理 PVD 的裝飾工法, 與傳統複合板材相比顏值更高, 弧度更大. 如新近上市的華為暢享8系列正是得益於新開發IMT專用材料, 使其後蓋的厚度控制在0.8mm以內, 中框用料則採用PC特殊纖維增強材料, 使整體機身兼具剛性與強韌性, 整體機身也僅有7.8mm, 不僅手感圓潤舒適, 並擁有和複合板材工藝同樣的絢麗效果, 讓整個機身看起來熠熠生輝.

當前IMT 工藝, 由新工藝的3D 光學紋理 PVD 基礎上變成了雙層3D 光學紋理 PVD. 塑料 金屬中框決定整個外殼材質價格的因素是金屬CNC 加工量, 而IMT 工藝同去年火熱的高壓複合板材相比, IMT 後蓋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裝飾件, 而是能夠起到部分結構件作用, 減少中框加工工時, 因此在5G 時代頗具競爭力.

助力CMF設計落地實現

當我們談到CMF概念的時候, 不妨稍作引申理解——一個成功的產品離不開 '顏值, 質地和表達方式' , 就彷彿一個體格健美的人——它不僅要有外在美, 又要有強健的體魄, 還要有與之相應的生活方式;又好像一家經營良好的企業——它不僅要有美觀有序的環境, 又要有健康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 還要有維持其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使命, 價值觀. 這是一個系統綜合的概念, 是一個交叉複合的概念, 絕不是單一區隔的概念.

基於對此概念的認識, 中塑早在2012年就聯合上市公司群達模具和國內名校華中科大針對 '面向大型深腔件的PC基模內裝飾材料及成型工藝' 展開聯合開發, 涉及材料, 工藝, 軟體和模具等領域. 該項目成功獲得廣東省科技廳和教育部的立項資助並於2015年成功通過驗收和成果鑒定, 當時處於國內領先水準.

一個成功產品的誕生, 需要設計, 工藝, 材料, 裝備, 模具, 後處理等全產業鏈的協同配合. 反之, 如果大家各自為政, 缺乏交流協同, 將很難為市場和消費者提供具有良好體驗的產品. 這是一個新產業生態的概念, 在這樣一個生態中, 大家互相依存, 共生共贏.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