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將進入生態品牌時代

在今年六月的時候, 《互聯網周刊》做過一個預言, 認為未來20年互聯網總的方向, 是互聯網帶動整體經濟向體驗經濟升級, 商業互聯網將向生態品牌方向升級, 從定位於競爭的企業品牌, 向定位於共贏的生態品牌演化, 包括平台品牌, 社群品牌將成為主流, 品牌內涵將從零和博弈轉向生態共贏. 現在, 我們有了一個重要的支援者. 9月20日, 海爾張瑞敏提出了三生體系的概念, 認為代表未來的是生態圈, 生態收入與生態品牌這 '三生' .

三生體系的生, 都是指生態. 回顧互聯網過去的20年, 在看到巨大成績的同時, 如果說有一個最大遺憾的話, 這就是把傳統中國製造打價格戰的不良傳統, 從線下帶到了線上. 馬雲現在退休了, 電子商務法也出台了, 互聯網商務發展需要有一個新方向. 生態化, 就是這樣的方向. 根據張瑞敏的判斷, 這樣一種新趨勢, 會在2019, 2020年引爆. 這一趨勢表現為在物聯網, 人工智慧推動下, 商業向用戶體驗迭代的生態系統的方向演化.

值得注意的是, 張瑞敏對互聯網人的一些重要思維誤區, 進行了尖銳批評. 例如, 他指出互聯網人把物聯網僅僅理解到技術上的感測器的水平, 而忽略真正的感測應是情感的感測. 互聯網人對電子商務的理解往往僅限於做交易, 而不是社群交互. 這些批評都非常中肯, 而且一針見血.

生態對應的是現有電子商務的死穴. 生態原來是電商巨頭提出的主張, 但三生體系顛覆了原有的生態理念. 我們作為中立第三方, 可以對這兩種相反的生態進行一個客觀比較.

第一, 能否共贏, 是真生態與假生態的區分標準. 生態是共贏的, 生態的一個基本標準, 就是共贏, 包括雙贏與多贏. 而電商巨頭 '生態' 的一個突出軟肋, 恰好是難以共贏, 這就把生態僅僅做成集群. 深層原因在於, 電商巨頭打價格戰, 通向了無差異化的零經濟利潤. 以零利潤 (P=MC) 為基準做生態, 只能把雙贏做成零和博弈, 這是電商巨頭把生態做反的經濟學原因. 而海爾的雙贏定位, 要求通過差異化求得正經濟利潤 (P=AC) . 按三生體系, 做生態, 竅門在於, 一定要創造出足夠各利益方分的增值.

第二, 能否交互, 決定能否共贏. 電商巨頭為什麼只會打價格戰, 打不出提價競爭的雙贏效果? 表面原因在於, 電商巨頭只能個別地做差異化, 但不具備做差異化的系統能力.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 逐漸發現, 差異化的文章不是做在個體的個性化定製, 而是要求平台具有支援個性化定製, 差異化的能力, 而這最主要取決於平台是否具有交互功能. 電商巨頭做不出以雙贏為標誌的生態, 原因是會做電商的, 其平台只支援交易, 不支援交互. 這是中國電子商務之殤.

第三, 有沒有增值力, 決定交互價值大小. 電子商務與交互結合, 不是為交互而交互. 也不是像微信那樣, 重點向科技加文化方向發展, 而是為了服務於讓電子商務實現增值. 三生體系的獨門秘技在於, 要把交互作出溫度來. 因為溫度是管提價, 增值的. 這是下一代電子商務的前沿思路.

昨天 (9月20日) , 在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上, 主持人問我怎麼看互聯網電子商務 (交易模式) 與生態商務 (交互模式) 的關係. 我坦率地表示, 我不認為前者高於後者, 相反, 是後者高於前者, 更代表未來發展方向. 單純從互聯網看, 我認為現在的問題是, 會做電商的, 不會做交互; 會做交互的, 不會做電商. 什麼時候這兩者結合起來了, 中國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就無敵了.

在此, 我想提醒一下行內的人, 在馬雲退休後的時代, 要重點關注生態圈, 生態收入與生態品牌.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