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大醫療器械併購案落地 | 中小企業併購不宜過急

醫藥網9月20日訊 近日, 醫療器械行業上市公司藍帆醫療發布公告, 稱公司募集資金18.37億元用於收購柏盛國際已全部落地完成, 該案被認為是A股史上最大的醫療器械併購案.
9月13日, 藍帆醫療發布公告, 稱公司董事會已完成改選, 新一屆的董事會成員正式亮相, 同時聘任李炳容擔任公司總裁, 孫傳志等人擔任副總裁. 藍帆醫療表示, 完成本輪併購後, 上市公司將按照事業部機制管理現有業務線.
對此, 有市場人士認為, 這顯示了投資者對於藍帆醫療本次定增認購較為踴躍, 在近期低迷的市場環境中殊為不易. 不過, 對於中小 醫療器械 企業 而言, 目前發展的關鍵在於構建細分領域的競爭力, 併購不宜操之過急.
醫療器械行業增長為大勢所趨
公開資料顯示, 藍帆醫療於2003年成立, 前身為山東藍帆塑膠有限公司, 主營 健康 防護手套的生產與銷售. 2010年, 藍帆醫療正式登陸A股市場.
2016年開始投資建設60億隻/年的丁腈手套生產製造項目, 一期年產20億隻丁腈手套項目已於2017年6月投入試運行.
2017年發布交易預案, 擬通過非公開發行收購柏盛國際93.37%股權, 謀求向以高值醫療耗材為重點的醫療器械領域進行自然延伸和產業升級.
據了解, 柏盛國際總部位於新加坡, 2017年支架銷量為60萬支左右, 是僅次於雅培, 波科, 美敦力的全球第四大 心臟 支架生產企業. 柏盛在國內的全資子公司山東吉威2017年支架銷量23萬-24萬支, 是國內心臟支架三巨頭之一.
半年報顯示, 今年上半年, 藍帆醫療實現營業收入為9.68億元,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8億元, 本次雖僅合并柏盛國際集團的6月份營業數據, 但營業收入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4.0%和42.9%. 同時, 柏盛國際上半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88億元, 佔2018年全年業績對賭承諾3.8億元的49.43%.
興業證券認為, 醫療器械流通端將因行業快速放量而發展, 由於受到新標降價和集中 採購 的影響, 流通渠道將面臨大規模洗牌, 但總體而言行業增長仍為大勢所趨.
醫療器械併購不宜操之過急
值得注意的是, 自藍帆醫療去年宣布收購新加坡跨國公司柏盛國際以來, 市場普遍認為其從醫療器械低值耗材業務向高值耗材業務延伸的戰略相對成功. 但市場也有一些擔心, 公司現有高管是否能夠管理好作為心血管器械跨國公司的柏盛國際?
9月13日, 藍帆醫療發布公告, 稱公司董事會已完成改選, 新一屆的董事會成員正式亮相, 同時聘任李炳容擔任公司總裁, 孫傳志等人擔任副總裁.
公開資料顯示, 李炳容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傳奇人物. 他曾擔任過強生 (中國) 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 強生大中華區總裁和北亞區國際副總裁. 2006年李炳容離開強生之時, 強生中國的銷售額已高達27億元, 儼然成為中國醫療器械的行業翹楚. 之後, 他加入美敦力, 任美敦力大中華區總裁和國際副總裁, 在任期間美敦力的中國醫療器械業務保持了4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
李炳容先後在強生和美敦力這兩家世界巨頭出任要職, 且具備心內, 外周, 消化, 呼吸, 骨科, 糖尿, 疼痛管理等多個業務單元的管理經驗, 耀眼的職業履曆使其可稱為中國醫療器械的 '行業教父' .
對於醫療器械行業持續高漲的併購熱情, 有分析人士提醒, 中小企業併購不可操之過急.
廣證恒生分析師袁季對中新經緯分析指出, 我國醫械行業結構性差異巨大, 按收入和市佔率劃分, 第一梯隊企業 (邁瑞, 新華等) 已經成為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國內市場佔有率在10%以上, 收入在100億元左右; 第二梯隊企業 (樂普, 魚躍等) 剛剛發展成為單一產品的領跑者, 收入在20億元左右; 大量的企業屬於第三梯隊, 在不到30%的市場份額中廝殺, 平均體量剛過1000萬元.
袁季認為, 第一梯隊企業發展重點在於跨賽道併購以突破行業天花板; 第二梯隊企業併購重點應在於搶佔本賽道的市場份額以及技術保鮮; 第三梯隊的落腳點在於構建細分領域的競爭力, 併購不宜操之過急.
'從海外巨頭的發展曆程可以看出, 夯實自己內生性能力是大併購的基礎, 而目前國內併購不成功普遍是因為體量不足和管理能力不足. ' 在袁季看來,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 體量和管理差別巨大, 因此不考慮環境因素和場景, 盲目併購就如刻舟求劍, 緣木求魚.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