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電市場早已遠離藍海, 身陷紅海, 並在最近幾年在 '血海大戰' 中苦苦掙紮,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企業, 一次次要跨界進軍彩電業?已經被眾多家電人認為 '沒有想象空間和商業前景' 的彩電市場, 其商業魅力到底在哪裡?
雖然樂視在中國彩電市場通過 '三年式野蠻擴張' 快速躋身主流陣營, 最終以失敗造終, 卻無法阻擋小米, 華為, 一加等一批智能手機企業, 相繼進軍彩電市場, 希望可以分一杯羹的熱情.
彩電市場現在這麼差勁, 就連老牌的三星, 夏普, 以及TCL, 創維, 康佳等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智能手機企業, 進來搶食吃?最近, 這是不少業內人士, 在聽到華為, 一加紛紛要進軍彩電市場, 推出智能電視產品後的第一反應.
在筆者看來, 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這並非彩電市場的商業魅力有多大, 而是那些智能手機企業們, 未來的增長壓力實在太大, 不得不快速尋找新的規模增長點. 而相對於傳統家電產品, 彩電在智能化時代被很多互聯網, IT甚至智能家居生態企業, 賦予新的商業定位. 很多智能手機看中彩電市場的原因並不複雜, 這是一塊可以進入家庭的大屏. 更重要的是, 電視機大屏與手機小屏的無縫對接趨勢, 越來越明顯.
最近在華為, 一加紛紛要進軍智能電視市場的過程中, 另一家手機企業vivo則聯手多家企業, 共同發起了智能家居產業聯盟, 並推出一個智能家居的交互入口. 其實, 這就從一個側面說明, 大量智能手機企業進軍彩電行業, 甚至智能家居產業, 核心目的從來不只是硬體本身的價值, 而是硬體所承載的連接紐帶, 甚至是生態價值.
最近兩年來, 電視機在中國市場的平均尺寸大幅度上漲, 55吋及以上大屏電視機的銷售比重已經突破60%, 而且未來還要向80吋, 甚至100吋不斷邁進. 這就意味著, 電視機在家庭的地位, 已經不是一台機器, 而是成為一塊可以吸引家庭用戶的智慧大屏.
目前來看, 很多彩電企業基於這一大屏的內容, 服務等生態價值開發, 還處在一個初步的試水階段. 而且就整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變遷來看, 硬體思維濃厚的彩電企業, 絕對不是電視智慧大屏生態開發和創新的領跑者, 最終只能讓那些外界的力量不斷介入之後, 尋找到新的商業機會.
相對於這幾年來, 大量彩電領軍企業在終端市場上的日子不好過, 特別是在顯示面板價格大幅度波動, 跌宕起伏的過程中, 大量就是靠 '賣硬體賺錢' 的彩電企業, 只能是陷入 '量漲利虧' 的泥潭之中. 華為, 小米, 一加, 甚至是vivo, OPPO等智能手機企業, 在市場上的日子也非常不好過. 智能手機市場如今已經步入了一輪紅海洗牌, 未來一定會再次陷入血海大戰中.
在這種背景下, 跳出智能手機這個單一市場, 去相關聯的智能電視市場尋找機會, 顯然是不少企業的最佳選擇. 想當年, 華為從面向商業客戶端的通信設備製造商, 找到一個關聯產業智能手機, 然後在經曆了發展初期的迷茫與祿祿無為後, 迅速跳出B端經營思維, 重構C端的經營體系, 再造一個新的華為, 也為華為最近三年來的營收規模和利潤上漲, 成為第二大支柱產業.
那麼, 從智能手機進入智能電視, 對於華為等企業來說, 產業傳承和上遊供應鏈上, 存在更大的協同性和價值點. 唯一的差異就在於零售分銷渠道, 但是電商平台的崛起, 彌補了這一短板. 而在品牌認知, 甚至是產品創新, 市場營銷等環節上, 無疑更具優勢. 由此來看, 他們進入彩電業並非典型的外行, 而是有力的挑戰者.
其實, 在眾多家電企業關注華為, 小米等企業, 紛紛進軍家電領域的同時, 也應該看到海爾, 美的, 格力等家電企業, 也在紛紛跳出家電行業, 走向其它領域. 這屬於極其正常的商業投資行為, 最終能否成功不可一概而論, 畢竟不同企業的經營和拓展能力不同.
這一現象不斷出現的背後, 就是企業發展擴張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因為企業要持續發展並做大做強, 不能永遠只依賴一個產業和品類, 還需要適當建立相匹配和協同的多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