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布局物聯網 | 搶佔下一個中控風口

在最新季度的手機新機發布潮中, 三星和vivo再次將在IoT領域的發展推到台前.

國產手機廠商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展以小米的推進最為顯性, 但包括華為, OV在內的頭部廠商都在逐層推進, 海外大廠方面, 三星則是重要的推行樣本.

從發展方式來看, 分為封閉和開放式兩種平台, 前者以企業主導, 包括吸納生態圈合作夥伴和自研生產部分智能硬體為方式;後者則是以今年7月包括OV和各大家電廠商推動成立的聯盟形式在逐步推行.

這也被認為是手機廠商在面臨銷售瓶頸的環境下, 一個新的業務發展趨勢. 但目前來看, 物聯網的推進其核心痛點在於, 廠商之間的交互標準和協議制定等認知達成一致, 並逐步擴圍形成真正的生態圈. 如此, 才能推動這一業務吸引更多第三方廠商介入, 在5G和NB-IoT時代到來之時, 達成未來的雙贏局面.

加速推進IoT

手機大廠正在加速搶佔智能終端的先機, 攻佔IoT賽道.

今年7月, 包括OV在內的手機廠商, 美的, TCL在內的家電廠商聯合宣布組建IoT開放生態聯盟, 並公布產品方案. 意味著兩大頭部手機廠商正加速物聯網生態圈的搭建進程.

而在此之前, 小米投資的生態鏈體係為其進入物聯網領域提供了先天優勢. 據財報披露, 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 有約1.15億件連接的小米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型電腦), 環比增長15%. 華為則是搭建HiLink開放生態.

海外大廠三星, 由於集團的多資源優勢, 提出SmartThings家用物聯網平台, 並在近期的新品發布會上宣布, 升級語音助手性能, 打造Bixby+IoT生態. 據介紹, 除了介面三星自有的電視, 空調等60多種設備外, 三星也將接入生態夥伴的IoT產品. 首批IoT品類將包括6種Zigbee設備和5種WiFi設備.

'智慧手機' 的演化無疑為物聯網生態的打造埋下伏筆, 成為其重要入口. 同時, 隨著手機市場進入銷售瓶頸期, 多元服務體系的搭建, 也有望為手機行業未來發展帶來想象空間. 在此過程中, 越早構建出生態系統, 則越具備競爭力.

集邦諮詢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劉耕睿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隨著手機廠商在物聯網的布局逐漸加深, 其餘手機廠商想要分一杯羹的難度也會提升, 因為物聯網是非標準化的, 要有相當廣泛的生態體系和軟硬體整合能力, 才能在市場嶄露頭角. '

但顯然, 目前物聯網領域的布局尚處在初期, 手機廠商更多是出於抓住風口, 且具備足夠消費群體的先天優勢背景下, 做出的這一決策.

近期舉行的新品發布會上, 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就向媒體解釋道, 今年以來, IoT相關的智能硬體確有增長趨勢, 但這並不意味著成為手機廠商的 '第二戰場' . '我們覺得短期內還不是. 但從長遠來看, 人工智慧發展到比較成熟的時候, 自然而然要進行技術的儲備, 產品和服務的輸出. 所以IoT的連接和服務, 是要做好的. '

周圍也解釋道, 包括智能音箱和手環等在內的智能硬體布局, vivo會視市場情況進行決策, 目前尚無絕對的答案. 至少目前, 前述IoT開放生態聯盟自成立之後, 手機和家電廠商都在積極探索落地方案.

周圍介紹, 合作方案主要落定在, 針對某一個單獨類別制定有一整套標準, 解決兩個行業痛點. 即IoT生產廠家需要為各種封閉, 私有的生態做適配, 但消費者買回來的東西卻又不能互聯互通.

據悉, 聯盟成立之初有7-8個行業廠家, 最近2個月, vivo與各廠家的設備已全部適配好, 而適配的前提, 是把交互標準和協議已經定義完畢, 只待內部表決通過.

同時, 聯盟也在尋求政府機構的支援. '物聯網的協議和生態有很多, 但都是企業私有, 所以如果有一些企業可以組成全新, 開放的聯盟, 上升到行業或國家標準, 政府管理機構也非常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 ' 周圍如此表示.

協議尚待擴圍

雖然物聯網領域的布局短期還遠不能為手機廠商帶來多大盈利助推, 但在未來仍不失為可期的方向.

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鄒德寶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智能手機作為IoT的主要入口之一, 連接紐帶的地位尤為顯著, 將成為智能控制的主要媒介. '

在他看來, 手機布局物聯網領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解決智能手機續航能力和多APP功能問題;第二階段是要統一協議標準, 安全標準, 建立開放式合作模式;到了第三階段, 將是優化智能手機功能服務, 構建物聯網連接紐帶系統. 據此分析, 當前行業已處於發展的第二階段.

'待5G技術正式應用和NB-IoT全面布局完成, 將會更利於手機廠商介入物聯網領域的進程. ' 鄒德寶向記者表示, 預計到2022年, NB-IoT將全面商用, 物聯網多數設備將會聯網, 將是智能手機的布局收穫期. '智能手機進入物聯網領域在未來10年內將會給手機廠商帶來相對可期的盈利. '

眼下要處理的, 本質上仍是普適性的協議和標準難題.

劉耕睿就指出, 物聯網需要廣闊的生態體系, 參與者不會只有手機廠商, 而是需要龐大的第三方加入, 這必須要有相對成熟的平台與環境來讓第三方廠商接入. '因此完善的軟體平台, 符合物聯網且相容手機控制的作業系統, 提供永續且具成長性的開發環境會是現在手機廠商面臨的問題. '

在鄒德寶看來, 核心難點是手機廠商不同的協議標準, 安全標準;同時, 智能手機電池續航能力, 5G應用和物聯網設備的聯網也是不可忽視的客觀要素.

這也令前述聯盟的推進程度成為關注的焦點. 面對來自媒體的詢問, 周圍解釋道, '我們可以預見, 在心態足夠開放的時候, 其實這些IoT設備的廠商和新聯盟下面定義的指令, 應該極高可能性是相容的. 因為大家都是開放的心態, 目前來看運作和推進不存在資源障礙. ' 這也成為手機廠商未來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我們認為AI跟IoT其實是手機不可割裂的兩個東西, 必須要共同發展.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