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情觀察室: 麒麟710, 定義中端性價比的SoC

近兩年來, 高通在中端處理器市場可以說絕對的霸主地位, 無論是當年的一代神U驍龍625, 630/660系列, 還是今年新推出的驍龍710, 都是既賺了口碑又贏了銷量. 而作為高通最大的對手之一, 麒麟一直以來都是發力在高端系列, 但在中端處理器上卻始終不溫不火. 而最新發布的麒麟7系(麒麟710), 則明顯表明了在穩住旗艦級後, 麒麟並不甘心將中端市場拱手相讓.

而近兩年, 隨著手機整體消費升級的趨勢, 以及手遊的迅速發展, 面對數以億計的手遊黨以及日進鬥金的遊戲廠商, 中端處理器則成最了 '物美價廉' 的選擇. 而麒麟710, 則是麒麟打響中端市場的第一槍.

產品力方面, 麒麟710採用中端處理器中比較先進的12nm工藝, 並且搭載4個A73大核+4個A53小核, 大核最高主頻為2.2GHz, 小核為1.7GHz, 採用我們已經很熟悉的Big.little架構;GPU則採用Mali-G51 MP4. 在網路方面, 麒麟710支援LTE Cat.12/13標準, 下行最高600Mbps, 上行最高150Mbps的速率. 至於緩存資訊, ISP和DSP我們暫時不得而知. 以上就是麒麟710的基本資訊.

可以看到, 此次麒麟710上, 最大的亮點就在於採用了12nm工藝. 我們已經知道, 決定一款處理器性能最核心的因素主要是工藝, 架構等方面. 而工藝越先進, 則意味這處理器的精細度越高, 可以整合更多的晶體管. 更重要的是, 更精細的製造工藝, 還能夠儘可能的縮小元器件之間的距離, 減小功耗. 尤其是對於現在智能手機的架構, 越來越 '暴力' 的架構對工藝更加依賴. 因此, 麒麟710上的12nm架構可以看做是16nm的升級版本. 相比於16nmFF的7.5T標準單元庫, 12nm FFC提高了整合度(密度更大), 官方稱在同等工藝下, 可以提升10%的性能.

架構方面, 此次麒麟710相比於前代產品, 最大的亮點就是多了四顆A73大核. A73並非新鮮事物, 其性能也無需多言. 比較值得一提的還是A73在設計之初, 就並非一味追求極限性能, 而是優先考慮功耗比等更加實際的其它方面, 再針對實際使用的特性來對架構進行二次優化. 因此A73也是走平均功耗與性能的路線. 而在小核心上, 此次麒麟710選用A53作為小核, 主頻為1.7GHz. 對於A53大家更是熟悉, 畢竟是覆蓋從低端到中高端SoC的小核心 '萬金油' . 總的來看, 在CPU方面, 麒麟710首先從實用主義的功耗出發, 並沒有選擇一些激進的選擇, 選擇比較成熟穩健的架構, 通過底層技術的提升來提高使用體驗.

而在GPU方面, 此次麒麟710採用Mali-G51 MP4. 儘管現在是2018年, 但其實G51是Mali在2016年就發布的產品. 從ARM官方公布的性能來看, 相比於T830, G51最多可提升60%的性能密度, 最高60%的能效, 晶片體積減小30%, 最高支援4K解析度. 但這都並非G51最重要的.

其實G51最重要的還是和他的大哥G71一樣, 採用Bifrost GPU架構, 支援Vulkan(這對於中端處理器尤其重要), 與之前midgrad架構相比, Bifrost最大的創新在於使用指令組著色器(ClausedShader). 而且Bifrost架構可以支援CPU與GPU之間無需提前拷貝數據, 直接在同記憶體下進行同時讀寫, 共用控制邏輯, 使用率接近100%. 對比來看, G51也同樣更著重與能耗比的設計.

客觀測試:


首先是Geekbench, 經過我們的三次測試(取平均數), 單核成績為1582分, 多核成績5569分, 相比於上代麒麟659進步非常明顯. 整體成績大致能達到麒麟970的80%, 與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驍龍710差距已經很小.

而在考驗CPU浮點運算的圓周率的測試中, 麒麟710也給了我們一個意外的驚喜. 最終結果, 麒麟710的測試成績甚至微微超越了驍龍710.

圖形性能方面, 麒麟710的Mali-G51則在性能上略顯薄弱. GFXBench跑分, 我們採用標準的1080P(離屏)解析度的數據, 1080P曼哈頓離屏成績為21Fps, 而1080P霸王龍離屏則為39Fps.

而在3DMark的測試中, OpenGL ES 953分, Vulkan 1134分, 儘管Mali-G51也同樣支援Vulkan, 但純跑分成績只能說一般.

不過跑分歸跑分, 好在麒麟在710上也同樣支援GPU Turbo. 從原理上, 為了實現GPU Turbo的極致表現, 華為就幾乎對手機系統架構中所有的部分都進行了優化, 首先從最基礎的寄存器部分深入, 優化了其上數據的傳輸方式, 通過深度的調節, 將寄存器間傳輸數據這樣極其影響效率的操作頻率降到了最低;其次, OpenGL等驅動層面, Graphic等中間件以及上方的框架層等同樣也是動了大手術, 做了相對應的優化及修改, 才能保證全程更高效率的圖形計算及處理. 而我們也通過實際遊戲來測試麒麟710的GPU Turbo.

在整個遊戲過程中, 麒麟710的表現還不錯. 對於《王者榮耀》這樣的輕度手遊是完全沒有問題. 而對於一些需要即時渲染的場景, 還是有些壓力. 但總的來看, 榮耀還是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來保證用戶的實際體驗. (在刺激戰場測試中, 麒麟710被遊戲客戶端限制在最高30Fps) .

總結:

在性能方面, 麒麟710表現比較出乎筆者的預料. 在CPU方面, 得益於12nm的新工藝以及A73大核的加入, 麒麟710在CPU性能上縱向對比上代麒麟659, 有著肉眼可見的明顯提升. 而橫向對比驍龍710, 性能也比較接近, 在測試中也給了筆者一定的驚喜. 而在GPU方面, G51的表現則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對於一些輕度應用還算得心應手, 但對於需要即時渲染的複雜場景時, 還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通過GPU Turbo曲線救國的幫助下, 在實際表現中也還不錯. 在實際表現中也還不錯.

總的來看, 麒麟710晶片的性能確實可以說邁進了優秀的中端處理器行列. 而從終端價格來看, 目前搭載麒麟710的榮耀8X只要1399元的起步價, 而在這個價格能達到其它品牌1500-2000元所採用SoC的性能. 不僅如此, 榮耀8X出色的ID設計, 獨家的AI通信以及有著良好表現的手持超級夜景, 從終端角度證言了麒麟710的性價比.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