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 歐盟正式取消中國, 台灣和馬拉西亞進口光伏產品的最低進口價格. IHSMarkit分析師JosefinBerg預計, 未來幾周內歐洲組件的新合約價格將下降30%. 對項目開發商和EPC而言, 這意味著即刻降低項目系統的總成本以及相應的LCOE, 並提高已簽約項目的項目利潤率.
上周, 台灣的EnergyTrend已經觀察到太陽能電池價格的進一步下跌, 特別是在高效單晶電池領域. 在MIPS停止之後, 新的價格戰將不可避免, 特別地中國和台灣產太陽能電池將直接競爭.
Berg本周一表示, 這一決定的最大影響將是刺激歐洲2019年的新增光伏設施同比增長40%. 所有的項目開發商都會從供應商間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受益.
在今年6月IHSMarkit發布的最新 '光伏設施跟蹤器' 報告中, 分析師們已經假定MIP在9月份之後不會延長. 因此預測歐洲2018年的光伏安裝量為12吉瓦, 2019年為17吉瓦.
歐洲組件市場的競爭必定會加劇, 而東南亞的製造商們將在歐洲市場失去競爭優勢, 他們唯一明確市場是美國, 可能還有印度——取決於中國組件和電池進口關稅的動態.
一直對關稅持反對意見的SolarPowerEurope將歐盟的這一決定稱為歐洲太陽能產業的 '分水嶺時刻' 和 '新太陽能時代' . 認為歐盟的這一決定 '解除了歐洲太陽能增長的最大障礙' . 太陽能將成為許多歐盟國家最價廉的電力形式, 這意味著更多的消費者和國家政府將能夠投資於太陽能.
而EUProSun則同樣大聲疾呼要求保留關稅, 稱太陽能目前已經是歐洲最便宜的電源. 一旦取消關稅, 太陽能就不會再價廉, 只有進口商的利潤會有所增加. 但對製造業——乃至整個價值鏈——的損害將是毀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