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堅持革新的 | '鋼鐵裁縫'

1958年動工建設, 1960年建成投產, 60年時間, 當年的保定變壓器廠已變身為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 該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 堅持革新, 如今, 不僅實現了從最初生產10千伏到最大可達1000千伏變壓器製造能力的巨大跨越, 還自主研發三十餘項 '中國首台套' 技術創新成果, 成為我國唯一一家能夠研製大型移相變壓器的廠家.

企業的發展與壯大離不開人. 在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有個班組叫切鐵組. 他們的工作是為變壓器核心部件加工鐵心片, 大家稱他們為 '鋼鐵裁縫' .

戚紅便是他們中的一員, 29年, 5億多片鐵心片, 零事故, 並不斷進行技術革新, 她累計為公司降本增效1000餘萬元.

1989年9月, 戚紅從保定變壓器廠技工學校畢業分配到切鐵組工作, 男人群裡, 她一幹多年.

切鐵的工作很普通, 不需要特別高深的技巧. 但切鐵又是個精細活兒, 說起來簡單, 要做好絕非易事, 對尺寸和毛刺兒的要求近乎苛刻. 鐵心片的原材料是矽鋼片, 又硬又脆, 非常難操作. 0.5毫米是鐵心片能容忍的最大誤差, 0.02毫米則是刀口毛刺兒的最大極限. '哪怕超出能容忍的最大誤差數只有0.1毫米, 也不能放過. 如果把不合格的產品裝到變壓器上, 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 戚紅說.

車間裡, 師傅怎麼教, 徒弟就怎麼做, 這是習慣. 一開始, 戚紅也這樣按部就班地切了10年鐵, 直到2000年, 切鐵組迎來第一台自動化設備. 全新的設備令原來根本沒接觸過自動生產線的戚紅興奮不已. 然而, 時間不長, 她就高興不起來了.

由於設備結構原因, 生產線沒辦法一次把一卷料片全部切除, 每卷料片都會產生十幾米的料尾. 十幾米完好的料尾用不上, 就會造成很大浪費; 重新利用這些料尾, 則需要人工拉拽送料, 職工勞動強度太大. 大冬天, 組員進行操作的時候, 貼身的絨衣都會被汗水浸透.

'當時我看了都心疼, 太辛苦了. 能不能想個辦法降低職工勞動強度, 還能保質保量, 提高效率? ' 戚紅認為必須進行技術革新, 於是找到公司工藝部部長張江輝. 經過幾番試驗, 戚紅和張江輝一起做了一個弧形的小拖車, 在弧道上安裝了若干光杠, 通過光杠轉動輔助送料. 但戚紅人生中的第一次革新工友並不買賬. 組裡的一名老員工尤其抗拒: 這麼多年都是這麼做的, 怎麼說改就改呢? 對此戚紅一點不著急, 軟磨硬泡讓工友用上自己的小發明. 試用後, 反對的工友拍手叫好, 小小拖車既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 還避免了對鐵心片的傷害, 保證了產品質量. 工友的肯定和支援, 堅定了戚紅把革新之路走下去的信心.

切鐵組一直沿用傳統的加工方法 '梯形片斷料法' , 這種工作方法的缺點是, 續料人員需反覆翻片, 而反覆的翻動不但會加重職工的勞動強度, 還會使矽鋼片內部晶格發生扭曲, 變形, 空位, 從而降低導磁性能. 戚紅創造性地提出 '平行四邊形' 斷料法, 去除了續料人員翻片的環節, 減少了對矽鋼片導磁性能的影響. 僅此一項, 原材料使用率提高了10%.

多年來, 戚紅創造性地研發了新的套裁方式, 剪切方案, 編製了剪切程序, 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關. 有人問, 有沒有算過經過革新工友降低了多少勞動強度? 為公司節省了多少成本? 她坦率地說: '沒算過, 工友是自己的夥伴, 公司是自己奮鬥的平台, 哪有和家裡人算賬的? ' 但天威集團財務部門提供的數據表明, 戚紅的創新為公司降本增效達1000多萬元.

改革開放40年間, 從風馳電掣的中國高鐵到宏偉壯麗的三峽大壩, 中國製造的腳印從不停息; 從如火如荼的 '中國製造' 到初試鋒芒的 '中國創造' , 國產研發的核心技術鑄就大國重器. 作為我國變壓器類產品品種及核心技術最齊全, 企業規模最大的輸變電產業基地, 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不斷為三峽水電, 西電東輸, 特高壓交直流輸電, 百萬火電機組等國家重大電力工程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與國家同步前進, 當了17年切鐵組組長的戚紅從未停下革新的腳步. 她說: '唯有加倍努力, 不斷創新創造, 才能踐行工匠精神, 為公司培養出更多製造人才和 '大工匠' , 生產出更多優質產品, 讓更多人愛上保變製造, 在世界叫響中國製造. '

《保定日報》記者 李慧英 通訊員 楊洋 王洪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