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家電巨頭顛覆性技術少?不妨看看蘋果和海信的邏輯

從德國IFA回來,釘科技對於全球家電消費電子市場,有兩個體會:一是,中國品牌越發強勢,華為, 聯想, 美的, 海信, 創維, TCL等品牌存在感很強;二是顛覆性技術創新少,手機和家電都只是在按照常規路徑迭代;三是概念性前沿產品缺乏,巨頭們似乎都還留有後手.

關於後兩點,釘科技分析認為也屬於正常現象. 一方面,無論是家電還是手機,目前確實已進入到一個創新的瓶頸期,技術上的顛覆性創新很難做到;另一方面,一些科技巨頭恐怕在這個階段並不想徹底打破現有格局,他們願意維持一個穩定的市場,將現有的技術紅利釋放完再去自我顛覆.

釘科技上述提到的顛覆性技術,是指可量產的創新技術,不是尚處於實驗室階段的或者很難規模量產的技術.

理解了以上所述,大概就能理解為什麼近年來手機行業的大量新技術,如雙攝, 屏幕指紋, 全面屏, 升降式攝像頭等技術,都不是智能手機的標杆蘋果率先推出和規模應用?

對於前沿性技術,在應用上後發的品牌會表現得更為激進,而體量更龐大的品牌則更為保守. 不過,這不意味著後者缺乏創新力,實際上行業真正的顛覆性創新往往來自後者.

之所以體量更大的品牌對於前沿性技術的應用會更為謹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會考慮這項技術能否規模量產,以及量產後是否會帶來更大的代價.

如果一項技術還不夠成熟就匆忙推到生產線,往往會帶來兩大危害:一是成本過高,產品在市場上難有競爭力;二是存在質量隱患,給產品售後和企業品牌都都帶來極大的負面拖累.

因此,真正的巨頭往往寧願在市場發展節奏上晚一點,也不會為了一個 '首發' 的虛名而去做市場冒險. 這也是蘋果面對安卓陣營的集體圍剿,卻依然保持競爭力的一個原因所在.

不僅手機行業如此,家電行業也如此. 比如在彩電行業,在不少品牌已經發布OLED電視的情況下,海信就遲遲沒有推出OLED產品.

其實邏輯也不難理解. OLED顯然屬於前沿性技術,具有不少技術上的優點,但在發展的前期也存在不少技術和量產方面的缺陷. 對於此前的海信來說,不去應用一項尚在發展中的技術,無可厚非.

而隨著OLED產業的逐漸成熟,特別是面板技術的成熟和產能的穩定,如果海信在某個時間節點決定應用這項技術,也屬正常的商業決策.

實際上,就最近5年來的彩電業來看,液晶其實仍然是市場的主流,佔據9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海信立足當下,迭代液晶技術,發力ULED,是更務實的舉措. 目前來看,這樣的產品技術戰略是成功的,畢竟其已連續14年位列中國彩電市場第一的位置,全球市場也能排進前三.

當然,作為彩電巨頭,海信並不是沒有顛覆性創新的意願和能力. 在海信看來,OLED會是高端市場的一個選擇,但OLED技術不能算是彩電業的顛覆性技術,真正的顛覆性技術是雷射電視.

無論是液晶還是OLED電視,其形態都是有屏的,都需要嚴重依賴面板技術和相關企業,這也是日韓品牌長期統治彩電業的關鍵原因.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威廉.H.達維多曾經提出一個關於創新的 '達維多定律' :一家企業要在市場中總是佔據主導地位,那麼就要做到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第一個淘汰自己現有的產品.

海信雖然是有屏電視的優勝者,但他卻希望做有屏電視的終結者,不再依賴上遊面板企業,打破日韓企業的產業控制,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體現出了龍頭企業的責任感和危機感.

無屏的雷射電視在海信的努力下,已經實現了技術的自主可控以及可規模量產,從80英寸到150英寸,從4K高畫質到AI人工智慧,雷射電視均能輕鬆實現.

在OLED不成熟的情況下,一面優化液晶爭取存量市場,一面布局雷射搶佔未來市場,海信的發展戰略非常清晰, 有效,而做不做OLED其實都不會影響到海信的既定發展戰略.

蘋果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並不做大尺寸的iPhone,但隨著市場和屏幕技術的成熟,iPhone的尺寸也越來越大,但這並不影響蘋果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的絕對王者. 類似的案例其實還有很多,而下一代真正具備顛覆性創新技術的產品,筆者依然看好蘋果.

綜上,準確認知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顛覆性技術,準確評估應用一項前沿性技術的利弊得失,這是手機家電企業採取正確發展戰略的前提,也是我們評價一個企業發展戰略是否科學的前提.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