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勢' 不可當. ' 陳明用最簡明的語言表達智能網聯發展的特性.
8月22日, 全球領先的汽車技術與服務供應商博世集團在位於內蒙古牙克石的博世試車場舉辦了 '第三屆博世汽車技術創新體驗日' .
作為博世智能網聯事業部中國區總裁, 陳明以 '擁抱生態, 共創未來' 的開放態度, 向嘉賓們描繪了智能網聯的發展趨勢.
博世智能網聯事業部是一個剛剛成立不久的部門, 陳明上任也僅僅有三個多月的時間. 這麼短的時間內, 博世在智能網聯業務領域如何迅速確立優勢?
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 陳明說: '博世的智能網聯業務並不是成立了智能網聯事業部才開始的, 其實在2008年, 博世各大事業部已經展開了智能網聯相關技術的研究. '
陳明表示, 博世智能網聯事業部在博世集團內部形成一股合力, 聚集了博世其他事業部智能網聯相關硬體, 軟體團隊, 針對客戶做本地化, 定製化的生態服務. 智能網聯事業部與博世其他事業部是緊密合作的關係. 未來, 博世將承載更多的服務運營能力. 目前, 智能網聯事業部全球共有800多人, 其中600多人是其他事業部整合而來.
在陳明看來, 中國市場已經形成了智能網聯發展的大趨勢, 並有三大驅動力推動著智能網聯的發展.
其一是中國市場年輕一代消費群體對移動出行服務和智能網聯服務的需求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他們推動汽車消費者從購買行為向即需服務轉變, 推動單一工具出行模式向多模式出行融合發展轉變.
其二是多行業跨界融合. 到2025年, 全球將有4.7億輛車實現互聯, 將創造出1400億歐元的在汽車本體物理價值之上的額外收入. 在中國, 互聯網公司紛紛涉足智能交通, 同時傳統車企向移動出行變革, 還有更多的跨領域合資合作專註於智能網聯和移動出行服務.
其三是政府的大力推動. 在我國, 工信部, 發改委等國家相關部門相繼發布推動智能網聯行業發展的標準檔案, 地方政府紛紛建立智能網聯測試基地, 推動智能網聯產業化發展.
'在這種趨勢下, 我們總結了一個基本面和兩個拓展維度. ' 陳明解釋說.
基本面是對智能網聯的理解. 智能網聯旨在建立智能汽車數字孿生的多維資訊和群體, 把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在一起, 創造出沉浸式的數字化增強以及互聯環境. 在這個基礎上, 快速拓展人工智慧滲透到每一個用車服務環境中, 包括自動駕駛和人機交互等, 其中涉及車內環境, 車載軟硬體, 移動交互以及雲端等. 同時, 另一個拓展維度, 即安全賦能也就更為重要, 一個安全可靠的智能網聯繫統至少包括車內數據通訊, 車載網關防火牆, 車載移動通訊, 雲端數據安全四個層面.
'數字孿生是一個新名詞, 該怎麼理解?' 陳明表示, 數字孿生又稱之為數字雙胞胎, 將引發一系列的汽車行業數字化趨勢.
未來, 每一輛離開生產線的汽車都會有一份數字拷貝. 這意味著這輛汽車擁有數字身份, 可以跟蹤汽車的全生命周期, 一旦車輛身份與用戶互聯網身份聯通, 就可以使車輛變得更加 '聰明' . 汽車的數字身份能夠賦予汽車製造商, 車隊運營商, 出行服務商, 維修保養企業為用戶提供更智能化的網聯服務.
《中國汽車報》: 智能網聯事業部在博世集團是否可以看作為業務整合化最高的部門?
陳明: 可以這麼理解, 現在我們部門面臨的客戶會提一些要求, 比如近期我們溝通過的一家公司, 他們不關注博世的轉向, ESP, iBooster等產品, 而是問及車隊運營過程中, 該怎麼優化成本, 這其中就涉及數據怎麼採集和分析, 需要把博世各事業部相關產品解決方案融合在一汽, 並針對客戶需求和痛點打造一整套完整解決方案, 這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情, 承擔起類似主導的一個角色.
《中國汽車報》: 資料中對你職位的描述是這樣說的: 負責智能網聯業務及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及落地. 那麼, 博世為中國市場做了哪些前期準備?
陳明: 我們有三個渠道來獲取我們對市場的認知. 第一個是相對公開的, 一些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 有些是免費的, 有些是我們前期調研積累的;第二個是來源於我們的客戶, 他們需求的輸入可以幫助博世打磨我們應該扮演的角色;第三個是我們正在積極執行的, 即針對特定場景進行針對性研究, 分析這些場景是不是中國市場所需, 需要哪些技術進行支撐等.
《中國汽車報》: 對於特定場景, 現在有哪些具體進展?有沒有比較成熟的運營模式?
陳明: 現在很難說是完全成熟的模式, 比如智能停車, 即無人代客泊車這個場景, 我們接觸過的地方政府都非常歡迎, 希望儘快導入, 也願意提供場地進行改造. 另外, 在封閉, 半封閉區域內的無人駕駛班車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項目, 已經有相關合作正在實施當中, 還有智能公交, 智慧高速等.
很多場景都需要捕捉基礎設施資訊與車實現交互, 這正是客戶需要我們進行切入的內容, 但相關推廣還需要一步一步走, 未來我們可能會先搭建創新的體驗中心, 展現在公眾面前, 或在特定區域提供固定線路自動駕駛通勤服務, 未來可以圍繞這些場景打造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 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若干年的時間進行推動.
《中國汽車報》: 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是如何開展的?是可複製的嗎?
陳明: 今天我們講到的智慧城市, 其實已經有過幾輪的發展浪潮, 最早的是以安防為主要目的感知化智慧城市, 第二輪應該是醫療資訊共用服務平台相關內容, 第三輪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以 '產業小鎮' , '智慧小鎮' , '互聯網小鎮' 進行推廣的智慧城市建設, 深入融合了物聯網.
現在的智慧城市將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從技術層面看這些城市是可以複製的, 但植根於產業定位和未來規劃, 他們又各具先天條件, 會出現不同的路線.
《中國汽車報》: 未來博世是不是擴展更多的針對C端的出行服務?
陳明: 在智能網聯業務方面, 博世在歐洲是有提供C端服務的, 即多模式出行, 多種交通工具的一站式融合, 包括兩輪車的共用平台. 另外, 博世在歐洲已經聯手數十家充電服務商, 形成一個巨大的充電網路, 為移動出行提供支援. 在中國我不會首先立足於C端進行服務, 而是選擇與多種平台合作, 開展B2B或B2B2C的業務模式, 未來我們當希望可以向B2C方面拓展.
《中國汽車報》: 智能網聯業務在商用車市場前景如何?
陳明: 在中國, 商用車智能網聯發展實際上是滯後於乘用車市場的, 目前我們已經與國內幾家大型商用車企業展開合作了. 我相信, 未來商用車市場法律法規加嚴會進一步刺激智能網聯技術在商用車市場的應用. 智能網聯技術應用在商用車上的目的是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和優化成本, 未來商用車市場的需求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