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模式與減重的困惑及思考

肥胖的流行病學及危害

隨著全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食物的來源和種類得到極大的改善, 超重與肥胖的患病率在全球範圍內持續增長. 中國的肥胖現狀同樣不容樂觀. 1980-2015年全球肥胖調查研究顯示: 就肥胖人口數量來說, 2015年全球範圍約有1.077億兒童和6.037億成人肥胖; 成人肥胖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和美國, 兒童肥胖人口數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和印度.

肥胖可導致多種併發症.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顯示, 高BMI是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 包括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慢性腎病以及多種癌症等.

肥胖的診斷

2016年AACE肥胖指南認為目前國際上僅以BMI作為超重或肥胖的診斷標準並不完善, BMI不是人體測量學的唯一標準, 腰圍也應作為篩選指標, 特別是在BMI< 35kg/m2的人群. 该指南广泛收集包括IDF, WHO在内的7个肥胖相关机构的数据, 对12个不同种族的腹部肥胖切点进行汇总, 并特别指出东南亚, 南亚, 东亚地区宜以男性腰围≥85cm, 女性腰围≥74-80cm作为腹型肥胖的切点.

中國肥胖診斷切點

肥胖的飲食幹預

減重的方法無外乎改變生活方式, 使用減肥藥物和採用代謝手術. 其中改變原來的不良生活方式是根本措施, 生活方式改變主要包括醫學營養治療, 運動和行為方式的改變等. 醫學營養治療過程中, 嚴格限制能量物質 (熱卡) 的攝入可以顯著減輕體重, 但常常難於持久. 為此, 人們不斷探索不同膳食類型, 希望滿足患者對食物的需求, 又能增加營養治療的依從性, 從而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三種主要的減肥飲食策略

減肥飲食的策略主要包括: 低熱量飲食 (限能量平衡膳食, 間歇性禁食, 禁食類比飲食) ,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Atkins或生酮飲食) 和低脂飲食.

低熱量飲食

限能量平衡膳食是指每天只攝入800~1500kcal熱量, 形成能量負平衡, 每周可使體重平均下降0.4~0.5kg. 每天攝入能量的組分: 碳水化合物 (50%~55%) , 蛋白質 (10%~15%) , 脂肪 (20%~35%) . 研究顯示, 限制能量平衡膳食可有效降低體重, 脂肪組織重量, 內髒脂肪面積及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風險.

輕斷食模式也稱間歇式斷食, 一類採用5+2模式, 即1周5天正常進食, 其他2天 (非連續) 則攝取平常的1/4能量 (約女性500kcal/天, 男性600kcal/天) 的飲食模式. 薈萃分析顯示, 輕斷食模式對超重和肥胖患者的體重, 內髒脂肪, 血糖, 胰島素功能等具有明顯改善. 而且有研究顯示, 相較於熱量限制飲食, 輕斷飲食降低空腹胰島素, 胰島素抵抗更明顯.

禁食類比飲食 (低蛋白, 低碳水化合物但高脂肪) 是指一個月連續5天每天限制熱量, 第一天正常每日熱量的50%, 第2-4天正常每日熱量的10%. 研究顯示, 這種飲食模式也可降低體重, 腰圍, BMI, 血壓, 體脂, IGF-1水平. 不過研究仍是小樣本研究, 研究者強調目前階段不建議隨便嘗試禁食類比飲食.

低脂飲食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低脂飲食是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以達到減少熱量攝入的目的, 但不限制食物攝入總量.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是每天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構成比< 45%, 如Atkins饮食或生酮饮食. 研究显示, 低脂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均能降低体重, BMI, 体脂和腰围, 效果相当.

肥胖飲食幹預面臨的問題

節食療法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節食/禁食和再進食期間可能的風險包括: 營養不良; 疲乏感增加, 體力活動下降; 難以長期維持; 低血糖; 饑餓性酮症, 心室顫動, 乳酸酸中毒; 維生素和電解質紊亂; 高尿酸; 猝死綜合征; 脂肪組織消耗少, 大量瘦組織 (肌肉) 丟失.

有研究顯示, 從碳水化合物中攝入的熱量低於40%或高於70%都會導致較高的死亡風險, 以大量動物蛋白和脂肪 (肉類, 黃油和乳酪) 來代替碳水化合物, 相比於以植物蛋白/脂肪 (豆類和堅果等) 代替碳水化合物的人, 死亡風險更高. 而生酮飲食, Atkins飲食等種就含有大量肉類食物.

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 各種減重方案均存在體重'反彈'的難題. 對飲食方案的依從性低是體重'反彈'增加的主要原因, 機體基礎代謝率降低等因素也參與其中. 所謂'最好'的減重膳食是鼓勵肥胖個體選擇最容易長期堅持的飲食方案, 成功減重後, 增加體力活動可以有效地維持能量平衡, 以提高長期依從性和成功率.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