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產業研究》在京發布 | 聚焦動力電池新藍海

8月29日, 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主辦的 '儲能市場半年回顧暨CNESA專題研究報告分享會' 在北京召開.

隨著從新能源汽車上 '退役' 的動力電池數量快速攀升,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也給儲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更為經濟的 '動力' . 近年來,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間接帶動下, 儲能產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8月29日, 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以下簡稱 '儲能聯盟' )主辦的 '儲能市場半年回顧暨CNESA專題研究報告分享會' 在北京召開. 會議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全球和中國儲能市場統計數據, 並對市場發展狀況進行了總結分析. 同時, 結合近期市場熱點, 發布了《儲能商業模式研究》和《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產業研究》專題研究報告.

梯次利用or回收再利用, 退役電池何去何從?

2018年起, 動力電池將進入大規模退役階段, 退役電池是繼續梯次利用還是直接進行元素提取回收, 這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下衍生出來的一道新命題. 今年以來, 我國相繼出台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暫行管理辦法》和《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 旨在規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 保護環境. 據儲能聯盟高級研究經理李岱昕介紹, 現階段車企, 動力電池企業, 儲能系統整合商, 電力用戶等紛紛加大了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商業化應用項目探索的力度, 儲能和通訊基站備用電源成為梯次利用的主要領域.

不過, 李岱昕指出: '由於重組測試環節的技術難度和成本增加, 電池在健康狀況和一致性方面的不確定性, 梯次利用電池性能對其應用場景的限制, 新電池成本快速下降且性能大幅提升, 以及正在步入大規模應用的高鎳三元動力電池安全性風險提高等因素, 都使得梯次利用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爭議. '

動力電池回收再生不僅能保護環境, 其經濟價值更是促進該產業得以發展的根本. 隨著退役電池規模增加和鋰, 鈷, 鎳資源緊缺價格上漲的形勢日益迫切, 元素回收再生的經濟性逐漸顯現, 資源回收企業, 動力電池企業, 鉛酸電池回收企業, 鋰鈷資源企業, 電極材料生產企業等都紛紛加入到開發建設動力電池回收產能的隊伍中來. 李岱昕強調, 面對規模可觀的退役動力電池市場, 如何構建完善高效, 各方協同參與的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 避免鉛酸電池回收亂象重現, 是現階段行業發展過程中各方應重點探索的問題.

在分享會上, 李岱昕代表儲能聯盟發布了《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產業研究》報告. 報告分別針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資源回收進行了深入分析: 第一部分針對梯次利用, 報告對關鍵技術, 國內外項目狀況進行討論, 以工商業用戶側為主要應用場景計算梯次利用的經濟性, 針對企業部署梯次利用業務提出當前梯次利用產業發展面臨的技術和市場風險;第二部分針對廢舊動力電池的資源化回收再利用, 梳理出主要技術路線和國內外代表性廠商經營模式, 介紹國際主要國家和我國的政策和市場狀況, 計算我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市場規模和經濟價值, 探討未來的體系設計方案和政策發展方向.

《2018上半年儲能市場數據》和《儲能商業模式研究》同期發布

分享會上, 儲能聯盟高級研究經理寧娜向與會代表分享了上半年儲能市場規模及發展特點. 她表示, 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中國市場, 電化學儲能一直都保持著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 2018年上半年, 全球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的裝機規模為697.1MW, 同比增長133%, 其中, 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的裝機規模為100.4MW, 同比增長127%, 佔全球新增規模的14%.

儲能聯盟高級研究經理嶽芬帶來了《儲能商業模式研究》報告分享. 據悉, 報告分別針對電網側商業模式和用戶側商業模式進行了探討. 她表示, 目前在我國無論是電網規模(發電側和輸配側)的儲能項目, 還是用戶側的儲能項目都面臨商業模式單一的問題. 嶽芬認為, 在電力市場改革的大背景下, 儲能如何搭乘政策與市場環境重塑的東風, 構建成熟, 多元化的儲能商業模式, 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摸索, 並學習和借鑒國外自由化電力市場的經驗. 據嶽芬介紹, 以美國, 德國, 英國等為代表的自由化電力市場, 目前已經頒布了相關的儲能產業政策與市場規則, 逐步形成了一些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商業模式, 如電網側基於各種承購合同構建的商業模式, 用戶側通過借鑒光伏租賃, 引入售電業務, 創造收益疊加渠道等方式而構建的多元化模式等.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