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小幅反彈之勢, 未能在7月份得以持續. 伴隨著炎炎夏日的傳統銷售淡季的到來, 整個熱水器零售市場再次應聲而落, 整體零售量和零售額環比分別下滑了11.55%和16.24%; 同比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分別下滑了14.98%和9.78%.
終端需求的疲軟對於行業的重挫是全局性的, 7月份, 從一二級市場到三四級市場, 幾乎無一倖免, 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 最受波及的是基數較大, 飽和度較高的一二級市場; 四級市場則得益於尚未開發的消費潛力, 零售量仍出現了1.35%的環比增長.
(數據來源: 中怡康)
當月, 以一二級市場為主銷陣地的燃氣熱水器, 受到了需求低迷的較大拖累, 零售量佔比環比下滑了2.40個百分點至40.54%, 零售額佔比環比下滑了2.49個百分點至52.00%. 但從同比來看, 燃氣熱水器的兩項零售佔比依然保持著微幅的上漲走勢.
未來, 在需求決定市場的競爭規律下, 追求更為舒適, 更為便捷的沐浴需求, 勢必讓燃氣熱水器市場再擴大. 13升及13升以上大出水量燃氣熱水器的不斷擴容, 就是消費升級的有力印證. 2018年1-7月份, 這一出水量段產品的整體零售量佔比大幅提升了17.17個百分點至55.21%; 整體零售額佔比則提升了15.64個百分點至72.01%.
受不景氣的大環境影響, 當月熱水器的零售價格, 出現了明顯的波動, 燃氣熱水器的零售均價環比下滑了4.27%, 儲水式電熱水器的零售均價則環比下滑了3.82%. 但相較於去年同期, 依然未改 '產品升級, 價格上漲' 的大勢. 當月, 燃氣式, 電儲水式這兩大熱水器品類的零售均價分別同比上漲了7.78%和4.36%; 從1-7月份的年度統計上看, 價格漲幅更是分別高達9.77%和6.11%. 可以看到, 儘管熱水器市場的銷量不佳, 但產業結構升級的大幅助力, 足以在很大程度上止損熱水器市場的業績表現.
嗅到這一市場契機之後, 2018年以來, 各大品牌的發展重心均不約而同, 且不遺餘力地轉型高端化, 智能化, 品質化. 具體體現到價格端, 1-7月份, 提價幅度最大的品牌是海爾, 漲幅為16.44%; 萬和, 櫻花分別以13.99%和13.55%的價格漲幅, 緊隨其後.
相較之下, 本身專註高端, 價格已處高位的外資品牌, 增長空間則出現了一定的瓶頸. 當月, A.O.史密斯的表現最為不振, 零售量佔比環比下跌了2.88個百分點, 零售額佔比的降幅更甚, 下跌了3.67個百分點. 反觀第一陣營中的另外兩個品牌海爾和美的, 大有擠壓之勢, 零售佔比均節節攀升. 中怡康數據顯示, 截止到2018年7月份, 海爾以19.45%的零售量佔比穩居第一, 美的以17.77%的零售量佔比位居第二, A.O.史密斯的零售量佔比已下跌至14.68%. 三大主流品牌的零售量份額佔據了整體市場的51.9%, 行業依然相對集中.
在零售額的表現上, 以海爾, 美的等為代表的國產品牌, 也在奮力追趕, 通過產品製造的積極創新, 服務體驗的全面升級, 努力縮小著與外資品牌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