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 '殺入' | 電視行業?千億彩電紅海戰場誰主浮沉?

近日, 據有關人士透露, vivo, OPPO, 華為等手機廠商正在對電視市場虎視眈眈, 開始計劃如何搶佔電視市場更大份額, 此消息一出, 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裂變式地引發了輿論界的熱議.

對於三大手機廠商是否真正的入局電視行業, vivo, OPPO兩家均對此予以否認. 反觀華為, 對是否會進入電視領域還沒表明其觀點. 手機廠商為什麼會進軍電視領域, 據相關分析: '當前手機行業競爭激烈, 利潤縮水, 主流手機廠商聯合電視領域早就有所行動. ' 似乎挺有道理.

儘管國內彩電市場疲軟, 大多數彩電上市公司利潤下滑, 但是智能家居的大屏價值, 繼續吸引新的大鱷準備跨界進入. 據了解, 目前, 這三大手機廠商佔據了手機市場高達70%的半壁江山, 如果這些大咖集體進軍電視領域, 或將讓彩電市場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和變革, 而手機和電視兩個產業更可能迎來互通的局面. 那麼, 當前彩電行業發展如何?處於一種什麼樣的格局呢?

彩電數據告訴你, 為何價格戰成行業最大困境?彩電業發展現狀如何?

1.市場規模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 由於近兩年面板價格不斷波動, 加劇了彩電行業的競爭程度, 整體市場處於動蕩之中. 從上遊面板來看, 2018年相比2017年面板價格有明顯下降, 重點尺寸價格下降均超過20%. 從全球發展來看, 面板價格進入下行通道, 2018年世界盃等體育賽事拉動需求, 全球彩電市場2018上半年出貨量達0.99億台, 同比增長4.9%. 面板下行對中國彩電市場同樣帶來利好, 但其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價格戰是中國彩電市場最大的困境, 彩電快速發展的30年中, 大規模價格戰超過20次, 平均1.5年一次, 價格戰如同 '囚徒的困境' , 消耗整體利益.

2018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在複雜的環境下, 增長動力不足, 表現為量增額降. 據數據顯示, 2018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2260萬台, 同比增長3.6%.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 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將達到4319萬台, 同比增長約3.4%.

數據來源: 中商產業研究院

從零售額來看, 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額規模為725億元, 同比下降2.0%. 預計2018年彩電市場零售額將達1597億元, 同比下降2%.

數據來源: 中商產業研究院

2.產量

從產量來看: 據數據統計顯示, 2018年上半年, 全國彩色電視機累計產量達8686.8萬台, 同比增長15.1%. 預計2018年中國彩色電視機產量突破18000萬台, 同比增長約7.2%.

數據來源: 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庫

3.進口

從進口情況來看: 據數據統計顯示, 除2016年我國彩色電視機進口量有明顯的大幅度增長之外, 其餘年份進口基本變化不大. 具體來看: 2016年我國彩色電視機進口量為11.65萬台, 同比增長99.2%. 2017年我國彩色電視機進口量繼續出現下降態勢;2018上半年我國彩色電視機進口量為4.8萬台, 同比增長48.8%.

數據來源: 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庫

從進口金額來看: 2017年我國彩電進口額達24百萬美元, 同比下降43.6%;2018年上半年我國彩色電視機進口金額為15百萬美元, 同比增長97.4%.

數據來源: 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庫

4.出口

從出口情況來看: 據數據統計顯示, 2018上半年中國彩電出口量達4110萬台;縱觀2014-2017年我國彩電器件出口量情況, 四年間出口量不斷增長, 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25%. 在出口金額方面, 2018年1-6月中國彩電金額達到64億美元;2014-2017年我國彩電出口額整體保持平緩增長, 年均複合增長率為0.77%. 預計2018整年彩電出口情況將於2017年差距不大.

數據來源: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整體上來看, 近年來彩電行業市場容量不斷縮減, 再加上其他品牌入局, 本就萎靡的彩電市場, 如果華為入局電視行業, 傳統廠商也將倍感壓力, 或將衝擊現有的品牌格局, 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不過, 行業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 其他新的血液加入電視行業, 更能促進電視行業的創新發展. 那麼, 當前彩電行業市場競爭是如何的呢?

千億彩電紅海戰場誰主浮沉?

隨著消費的升級, 使得彩電產品畫質, 音質要求越來越高, 促使電視產業整體向高端化, 品質化轉型. 據數據顯示, 2017年全球前五大電視品牌分別為三星, LG, TCL, 海信, 索尼, 其中三星以4190萬台出貨量獲得全球第一. 就國內而言, 目前國內彩電市場基本形成 '本土品牌主導的固定化大框架, 彩電品牌之間的分層結構日益明顯, 一般可分為四大層次:

第一層次: 主要是海信, TCL, 創維. 海信具有國內市場長期的份額優勢, 國際化成績亦處於領先地位, 且是真正的黑白電通吃的家電巨頭, 品牌號召力, 盈利能力居於前列. TCL也是本土品牌中國際化成績的領先者, 國內市場份額排名前列. 創維, 作為港系民營企業, 市場口碑出色, 國內市場佔有率領先, 經營靈活性幾乎業內最強.

第二層次: 主要是長虹, 康佳, 海爾三個品牌. 其中海爾近年來一直保持市場份額的緩慢提升;長虹和康佳則經曆了經營業績的較大調整.

第三層次是複蘇的外資品牌: 包括彩電業務獨立運營後的索尼, 鴻海控制下的夏普和冠捷控制下的飛利浦. 這三個品牌中, 索尼依然具有比較傳統的 '國際化特色' , 且其彩電業四五十年時間內, 長期口碑NO1的品牌形象, 軟資產強大. 夏普和飛利浦則具有國際品牌和本土化隊伍疊加的特色, 2017年二者的市場靈活性幾乎超越所有外資行業參與者.

第四層次: 包括三星, LG和小米領銜的互聯網創業品牌.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