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快速發展的數字領域中, 阿里巴巴和騰訊掌握著主宰權.
不久前, 騰訊的財報表現不佳, 市值蒸發超過1600億美元, 似乎正陷入險境. 當時有分析認為, 若阿里的財報遇冷, 在人口紅利見頂的當下, 或許意味著中國互聯網經濟將逐步下行.
所幸, 與騰訊的 '寒潮' 期相比, 阿里巴巴經曆了一個相對 '暖流' 的季度.
8月23日晚, 阿里巴巴發布了2019財年Q1財報, 其營業收入為809億元, 同比增長61%;核心電商業務收入為691.88億元, 同比增長61%;自由現金流263億元;年度月活躍用戶與上年相比增加2400萬……
然而, 一路 '狂奔' 的數據的背後卻夾雜些 '放緩' 的步調. 財報顯示, 該季度淨利潤為人民幣76.5億元, 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40.3億元下滑45%;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86.85億元, 同比下滑41%;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 淨利潤為人民幣201億元, 與去年同期持平.
阿里稱, 下滑的主因是受螞蟻金服相關的股權獎勵開支增加的影響.
四大板塊: 電商狂奔文娛最緩
財報顯示, 阿里巴巴本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809.2億元, 同比增長61%. 從數據上看, 阿里已經連續9個季度保持55%以上的營收增速.
增速快依然來自於核心電商的拉動. 本季度, 阿里核心電商業務的營收為691億元, 占營收總額的86%, 同比增長61%. 而此前, 電商的佔比約為81%.
其次, 阿里雲業務和大文娛也創造了近百億的營收, 分別達到了46.9億和59.7億. 其中, 阿里雲的增速達到了93%, 大文娛的增速為46%. 而創新和其它業務營收為10.59億元, 同比增長64%.
從阿里的四大板塊上看, 大文娛的增速最緩慢.
值得注意的是, 2018年6月, 移動月活用戶淨增了1700萬, 達到6.34億, 而增速卻有小幅降價. 外界認為, 近一年拼多多及各垂直電商的崛起, 或多或少瓜分了市場份額, 但相比較而言, 淘寶的地位仍無法撼動.
易觀發布的電商App榜單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在今年3月, 淘寶在綜合電商行業的滲透率達到76.2%, 京東為28.6%, 天貓及蘇寧易購位居三四名. 前四的地位已處於穩定狀態.
雖然拼多多大肆宣傳, 號稱用戶達到3億, 但淘寶亦推出了 '特價版' , 將用戶運營策略由 '消費升級' 轉型為 '消費分級' , 一定程度上 '阻擊' 了拼多多的野心.
從年度月活來看, 與上年相比增加2400萬. 外界認為, 淘寶的用戶下沉策略已逐漸奏效, 目前農村淘寶已在全國建立三萬個村淘點, 直抵農村消費者.
利潤趨緩: 螞蟻股權獎勵背鍋?
淨利潤往往是衡量企業經營的成果. 該季度, 按通用會計準則計算, 淨利潤為人民幣76.5億元, 同比下滑45%. 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 由於剔除了非經常性損益, 淨利潤為人民幣201億元, 與去年同期持平.
阿里巴巴稱, 由於螞蟻金服估值大幅增加, 授予員工的螞蟻金服相關股權獎勵非現金開支達到111.8億, 員工股權獎勵總開支達到了曆史新高163.78億, 導致季度盈利下滑. 若撇除螞蟻金服相關的股權獎勵開支影響, 季度盈利將同比增長33%.
實際上, 早在2014年, 阿里巴巴就與螞蟻金服簽署過協議, 螞蟻金服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智慧財產權及技術服務費, 金額相當於螞蟻金服稅前利潤的37.5%. 在本季度, 螞蟻金服向阿里支付利潤分成合計9.1億元, 同比減少53.7%. 減少的主要原因為用戶獲取, 產品創新, 國際拓展方面的投資.
當時的協議也寫明, 在條件允許情況下, 阿里巴巴有權入股並持有螞蟻金服33%的股權, 並將相應的智慧財產權轉讓給螞蟻金服, 服務費協議也將同步終止. 在今年2月, 阿里巴巴宣布入股螞蟻金服33%.
但據接近螞蟻金服人士表示, 目前入股尚未最終完成, 因此螞蟻金服仍然需要向阿里支付利潤分成.
設立公司: 獨立融資廝殺美圖?
除了常規數據外, 財報中的最大亮點是設立了一家控股公司, 持有餓了麼和口碑兩大業務, 該公司執行主席將由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兼任.
張勇在財報分析師會議上表示, 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 阿里不僅會投入資金, 還會投入技術等資源, 幫助口碑和餓了麼在本地生活市場佔據重要的市場份額和地位. 同時, 餓了麼的大規模即時配送網路, 也將於阿里的新零售業務發生化學反應, 產生顯著的價值.
阿里還宣布為該公司進行獨立融資, 目前已經收到來自阿里巴巴, 軟銀集團等投資者的超過30億美元投資承諾.
外界分析認為, 成立新公司的重要意義在於發揮各自優勢並協同作戰, 以此對抗即將上市的美團點評, 這也是阿里系與騰訊系在新零售領域的又一次對決, 本地生活市場或面臨洗牌.
除此之外, 該季度阿里還持續加大了在新零售, 物流, 支付, 雲計算等不同業務單元的投入.
今年5月, 馬雲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也談及了他的投資理念: '有人說我們投資過於激進了, 說我們投出去了近300億美元, 但這隻是剛剛開始, 我對中國行業有信心, 為何不投資?不投資才沒信心, 但也不會盲目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