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数字领域中, 阿里巴巴和腾讯掌握着主宰权.
不久前, 腾讯的财报表现不佳, 市值蒸发超过1600亿美元, 似乎正陷入险境. 当时有分析认为, 若阿里的财报遇冷, 在人口红利见顶的当下, 或许意味着中国互联网经济将逐步下行.
所幸, 与腾讯的 '寒潮' 期相比, 阿里巴巴经历了一个相对 '暖流' 的季度.
8月23日晚, 阿里巴巴发布了2019财年Q1财报, 其营业收入为809亿元, 同比增长61%;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691.88亿元, 同比增长61%;自由现金流263亿元;年度月活跃用户与上年相比增加2400万……
然而, 一路 '狂奔' 的数据的背后却夹杂些 '放缓' 的步调. 财报显示, 该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76.5亿元, 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40.3亿元下滑45%;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6.85亿元, 同比下滑41%;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 净利润为人民币201亿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阿里称, 下滑的主因是受蚂蚁金服相关的股权奖励开支增加的影响.
四大板块: 电商狂奔文娱最缓
财报显示, 阿里巴巴本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809.2亿元, 同比增长61%. 从数据上看, 阿里已经连续9个季度保持55%以上的营收增速.
增速快依然来自于核心电商的拉动. 本季度, 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的营收为691亿元, 占营收总额的86%, 同比增长61%. 而此前, 电商的占比约为81%.
其次, 阿里云业务和大文娱也创造了近百亿的营收, 分别达到了46.9亿和59.7亿. 其中, 阿里云的增速达到了93%, 大文娱的增速为46%. 而创新和其它业务营收为10.59亿元, 同比增长64%.
从阿里的四大板块上看, 大文娱的增速最缓慢.
值得注意的是, 2018年6月, 移动月活用户净增了1700万, 达到6.34亿, 而增速却有小幅降价. 外界认为, 近一年拼多多及各垂直电商的崛起, 或多或少瓜分了市场份额, 但相比较而言, 淘宝的地位仍无法撼动.
易观发布的电商App榜单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在今年3月, 淘宝在综合电商行业的渗透率达到76.2%, 京东为28.6%, 天猫及苏宁易购位居三四名. 前四的地位已处于稳定状态.
虽然拼多多大肆宣传, 号称用户达到3亿, 但淘宝亦推出了 '特价版' , 将用户运营策略由 '消费升级' 转型为 '消费分级' , 一定程度上 '阻击' 了拼多多的野心.
从年度月活来看, 与上年相比增加2400万. 外界认为, 淘宝的用户下沉策略已逐渐奏效, 目前农村淘宝已在全国建立三万个村淘点, 直抵农村消费者.
利润趋缓: 蚂蚁股权奖励背锅?
净利润往往是衡量企业经营的成果. 该季度, 按通用会计准则计算, 净利润为人民币76.5亿元, 同比下滑45%.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 由于剔除了非经常性损益, 净利润为人民币201亿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阿里巴巴称, 由于蚂蚁金服估值大幅增加, 授予员工的蚂蚁金服相关股权奖励非现金开支达到111.8亿, 员工股权奖励总开支达到了历史新高163.78亿, 导致季度盈利下滑. 若撇除蚂蚁金服相关的股权奖励开支影响, 季度盈利将同比增长33%.
实际上, 早在2014年, 阿里巴巴就与蚂蚁金服签署过协议, 蚂蚁金服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 金额相当于蚂蚁金服税前利润的37.5%. 在本季度, 蚂蚁金服向阿里支付利润分成合计9.1亿元, 同比减少53.7%. 减少的主要原因为用户获取, 产品创新, 国际拓展方面的投资.
当时的协议也写明,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阿里巴巴有权入股并持有蚂蚁金服33%的股权, 并将相应的知识产权转让给蚂蚁金服, 服务费协议也将同步终止. 在今年2月, 阿里巴巴宣布入股蚂蚁金服33%.
但据接近蚂蚁金服人士表示, 目前入股尚未最终完成, 因此蚂蚁金服仍然需要向阿里支付利润分成.
设立公司: 独立融资厮杀美图?
除了常规数据外, 财报中的最大亮点是设立了一家控股公司, 持有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 该公司执行主席将由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兼任.
张勇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表示, 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阿里不仅会投入资金, 还会投入技术等资源, 帮助口碑和饿了么在本地生活市场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和地位. 同时, 饿了么的大规模即时配送网络, 也将于阿里的新零售业务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显著的价值.
阿里还宣布为该公司进行独立融资, 目前已经收到来自阿里巴巴, 软银集团等投资者的超过30亿美元投资承诺.
外界分析认为, 成立新公司的重要意义在于发挥各自优势并协同作战, 以此对抗即将上市的美团点评, 这也是阿里系与腾讯系在新零售领域的又一次对决, 本地生活市场或面临洗牌.
除此之外, 该季度阿里还持续加大了在新零售, 物流, 支付, 云计算等不同业务单元的投入.
今年5月, 马云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也谈及了他的投资理念: '有人说我们投资过于激进了, 说我们投出去了近300亿美元, 但这只是刚刚开始, 我对中国行业有信心, 为何不投资?不投资才没信心, 但也不会盲目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