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眾新能源吳俊傑: 自動駕駛發展迎來 | '井噴' | 但技術還停留在初期階段

近年來, 中國車聯網產業發展迅速, 關鍵技術創新不斷加快, 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正愈演愈烈. 然而, 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還處在發展的初期, 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 合眾新能源智能駕駛研究院執行院長吳俊傑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自動駕駛不只是一輛車需要解決的事, 而是整個產業鏈乃至整個社會都要去面對的事.

自動駕駛火熱 各路資本搶灘登陸

自動駕駛汽車從研發到上路, 人們正把曾經電影裡的科幻情節, 逐步變成人類生活中的現實場景. 中國國務院去年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提出了面向2030年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思想, 戰略目標, 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其中, 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 被視為中國人工智慧重點應用的領域之一.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總結和整理相關機構預測, 2020年,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用戶數將超過4000萬, 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 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大背景下, 各車企以及科技公司紛紛在自動駕駛領域發力. 比如百度推出了開放自動駕駛平台的 '阿波羅計劃' , Google和乘車共用服務商Lyft近日也宣布將共同開發新的自動駕駛技術, 小米公司也宣布與北汽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攜手打造智能駕駛系統. 此外, 合眾新能源近日也宣布啟動 '阿基米德計劃' 1.0版, 該計劃涵蓋產品規劃, 整車技術, 服務等多個方面, 其中也對自動駕駛技術做了規劃.

吳俊傑介紹說, 智能網聯汽車, 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感測器, 控制器, 執行器等裝置, 並融合現代通信與網路技術, 實現車與人, 車, 路, 雲等智能資訊交換, 共用, 並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它將成為汽車產業革新的新風口. 吳俊傑曾是德爾福(中國)科技研發中心自動駕駛資深總監, 在從業的14年中一直致力於汽車安全電子的產品研發, 今年6月加入到合眾新能源, 擔任智能駕駛研究院執行院長.

Eureka 01進行自動駕駛演示

據了解, 在自動駕駛領域, 合眾新能源也規划出了清晰的技術路線圖, 從 '陪駕司機' 到 '代駕司機' 最終成為能在特定情境下實現無人駕駛的 '可靠可信的專屬司機' . 吳俊傑表示, '此次搭載在Eureka 01概念車上的PIVOT智能系統下的無人駕駛功能, 已經實現了包含低速自動駕駛, 車自動找人及自主代客泊車, 在行駛途中實現障礙避讓等功能. '

根據合眾新能源發布的智能駕駛技術規劃: 第一步, 在2019年推出擁有自適應巡航, 車道保持輔助, 交通擁堵輔助功能的產品;第二步, 2021年將逐步導入無人泊車, 交通擁堵巡航駕駛, 高速公路巡航輔助功能;第三步, 在2023年, 將陸續推出無人接駁, 高速公路巡航駕駛功能. 通過這三步走, 實現車輛從 '陪駕司機' , '代駕司機' 向 '專屬司機' 的角色變化.

吳俊傑說, 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將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新引擎. 根據中國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到2025年, 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

技術要創新 更需要行業間的合作

要實現自動駕駛, 離不開技術的支援. 目前, 中國車企在前撞預警, 車道偏離預警, 全景泊車輔助方面推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 從基礎支撐的技術上來看, 我國在LTE-V2X和在5G-V2X等通訊技術領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國際話語權, 制定了V2X數據交換交互標準. 此外, 基於北鬥的高精度定位和地圖等技術都已經初具規模, 所以, 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已經基本構建.

另外, 各大車企也都開始研發智能駕駛技術, 其中主要的功能包括感知定位, 智能決策, 系統控制以及相關的語音系統, 遠程式控制制等.

吳俊傑表示, 汽車智能化的關鍵, 在於構建具有感知, 計算, 通信, 決策等功能的新型體系架構, 設計實現數據融合, 高速計算, 智能決策, 協同控制能力的智能計算平台, 完成汽車行駛和資訊交互過程中多源海量異構數據的高速計算處理, 為決策和控制提供即時響應, 實現汽車的自動駕駛, 聯網服務等功能.

通過感知, 決策和控制, 車輛可實現自動駕駛(圖片自網路)

以合眾新能源為例, 其在智能駕駛方面已構建起一套成熟完整的研發體系, 包括多元感知定位的融合, 多元場景優化的演算法, 多元環境資訊的交互, 多元計算需求的平台. 以域控制器為智能駕駛大腦(IDB), 以智能座艙為核心人機界面, 以人工智慧, 深度學習, 區塊鏈, 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提供演算法解決方案, 雲端服務作為增值服務觸角, 全面定義智能出行新體驗, 並期望以此為支點, 撬動未來智能出行的大市場.

吳俊傑在日前舉行的戰略發布會上介紹合眾PIVOT智能系統下的無人駕駛功能

吳俊傑說, 儘管目前智能汽車正成為 '風口' , 但許多產品的技術比較雷同, 缺乏核心原創. '合眾新能源將在感知融合, 演算法開發, 互聯通訊開發及計算平台四大方面堅持自主研發, 在其他領域將採用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進行推進. '

吳俊傑同時表示, 自主研發並不代表關起門來造車, 尤其是在中國汽車電子相關產業基礎相對薄弱, 技術積累不足, 相關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的情況下, 發展仍然面臨艱巨的挑戰. 這就需要全行業統一認識, 跨界融合, 積極創新, 加速電子資訊和汽車產業 '換道超車' .

積極擁抱自動駕駛技術 安全屬性依舊是第一位

'自動駕駛的複雜性, 決定了其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 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而言, 安全的屬性依舊是第一位. ' 吳俊傑表示, 我們既要積極地擁抱自動駕駛技術, 也要加強造車的基本功, 讓汽車變得更加安全可靠.

今日頭條算數中心此前發布《奔向2025--自動駕駛潛在消費者報告》, 對近6000名用戶進行了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 8成受訪者表示敢用自動駕駛汽車, 對於不敢使用自動駕駛汽車的受訪者而言, 安全性是他們最大的擔憂.

吳俊傑表示, 質量安全, 是我們不管做什麼產品, 不管技術處在哪個階段都要保證的一點. 比如在網路安全方面, 如果是手機OTA(軟體線上升級)被人破解, 造成的可能是資訊泄露等問題, 但是如果汽車的OTA被破解, 將直接威脅到駕乘者的生命安全.

自動駕駛發展提速 政策法規需完善

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加速進入技術爆發期, 而政策法規, 基礎設施, 高精度地圖, 技術安全標準等方面的缺失, 可能會直接影響其發展進程.

吳俊傑表示, 在高清地圖商業化方面, 國家相關部委還沒有拿出詳細的時間表, 其他技術方面也沒有統一的標準, 大家都在等, 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同時, 在企業封閉環境下進行測試和運營, 企業可按照自己需求;如果是在開放道路進行測試, 則需要遵守相應法律法規. 一方面在政策法規方面, 需要出台自動駕駛汽車相適應的法律法規, 規範市場行為;另一方面需重點推進自動駕駛技術和配套措施方面的標準建設.

據悉, 今年4月, 中國發布自動駕駛路測規範, 並於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為自動駕駛在真實道路上進行技術測試提供了標準. 目前, 北京, 上海, 重慶, 深圳等城市已出台自動駕駛路測管理規定.

吳俊傑表示, 自動駕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化工程, 將會給汽車產業乃至整個出行業態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如今的自動駕駛技術正處在萌發期向成熟期轉變的過程中, 任何關鍵技術的突破都會對自動駕駛加速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但自動駕駛不只是一輛車需要解決的事, 而是整個產業鏈乃至整個社會都要去面對的事.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