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上 | '芒果树'

从内蒙古赤峰市区驱车近4小时, 便抵达大山深处的塞罕坝草原. 8月正值草原的旅游旺季, 但越往深走, 越少见游人与车, 大风从耳边刮过, 手机信号渐渐从弱到无.

塞罕坝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和燕山山脉交汇处, 形似一座巨型大坝, 将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河北围场县隔开. 不过, 相比河北境内热闹的塞罕坝森林公园, 一 '坝' 之隔的克什克旗南端, 仿佛 '待字闺中' 的少女, 更显安静. 转动的风机, 伸向远方的银线不时映入眼帘, 犹如一片片白色的 '钢铁森林' 装点着草原.

特殊的台形地貌, 让塞罕坝拥有了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 这里因此建起了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场, 世界最大在役风场——中国大唐赤峰分公司塞罕坝风电场. 坝上风光旖旎, 风场壮观, 犹如一幅恰到好处的自然画卷. 然而, 这背后, 有着鲜为人知的不易, '栽风机' 如同沙地上栽树, 建设者们历尽了艰辛.

'赛罕坝, 像一朵带刺的玫瑰, 在绽放美丽的同时, 也把风电建设者刺得遍体鳞伤. ' 赤峰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子新初到坝上时, 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一二三月雪封山, 四五六月不胜寒, 七八九月连阴雨, 十月飘雪到明年……因地处海拔1800米的高原, 塞罕坝全年只有3个月无霜期, 300多天刮着5-6级大风, 气温最低时达零下42摄氏度. 为此, 建设者们必须抢在时间前面,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多作业. 时间的珍贵, 让很多人第一次感觉到, 在塞罕坝上搞建设, 抢工期必须以小时来计算.

到了夏季, 草原土壤肥沃松软, 大雨过后往往造成道路淤泥化, 运输车辆根本无法行驶, 大家只能一锹一锹垫砂石, 一块一块垫钢板, 用手抬, 用肩抗, 工地上才没有断 '口粮' .

恶劣的自然条件, 让草原的诗意总是很短暂, 很多时候, 风电建设者面临的是层层考验. 2004年风场建设初期, 草原深处没有通讯, 缺水缺电, 工友之间流传起几句顺口溜: 用水难, 洗个澡像过大年;用电难, 天天摸黑定方案;行路难, 大车小车陷泥潭;吃菜难, 土豆萝卜都解馋;通讯难, 打个电话使劲喊.

'看到眼前这么美的草原, 这么壮观的风场, 你真的很难想象那种艰苦. ' 14年过去, 说起那段经历, 陈子新依然红了眼眶. 他说, 大伙儿甚至将那时的塞罕坝比作 '没有围墙的监狱' . 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 一座座风机扎根于草原上, 其中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仅用40天建成, 创下国内变电站建设的奇迹.

除了工作, 生活条件的艰苦, 最难挨的, 其实是对家人的惦念. 工程建设者苗继春离家前, 4岁的孩子哭嚷着要跟爸爸一起上山, 因为从未去过爸爸工作的地方, 也从未见过爸爸在做什么. 苗继春告诉孩子, 自己在塞罕坝上 '种芒果' , 待芒果熟了, 就带他去采摘. 然而, 一上山就是半年, 偶尔有机会给家里打电话, 孩子便追问芒果什么时候成熟. 每每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 苗继春的心里就会涌起深深的愧疚. 他暗下决心, 等风机转起来, 一定带孩子来看看爸爸种的 '芒果树' .

如今, 草原上有了上百, 上千棵 '芒果树' , 一望无际的 '钢铁森林' 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一路看, 一路听着这些建设者们的故事, 塞罕坝精神一时间变得鲜活和真实.

塞罕坝意为 '美丽的高岭' , 塞罕坝精神由几代务林人用心血, 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 作为一名记者, 真正踏上这片土地, 真正走近塞罕坝上的建设者, 才 '后知后觉' 到一种顽强的美, 一种坚韧的美. 在广袤的土地上, 一台台风机将寒风化为 '温暖' , 将自然的馈赠化为清洁的电力, 点亮了千家万户.

放眼望去, '芒果树' 扎根坝上, 肃然伫立, 像无言的坚守者, 默默的奉献者, 诠释着塞罕坝精神. 在天地之间, 吟唱着的大风歌, 浑厚悠长……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