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 几乎是一个火遍中国各个角落的名词. 尤其在过去两年, 围绕着 '共享' 概念, 从单车到充电宝, 从汽车到雨伞, 共享经济下的创业神话一个接着一个. 甚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对一部分人而言, 只要挂上 '共享' 二字, 自己的创业梦就会实现.
但梦终归会醒, 共享经济亦不是稳赚的买卖. 无论是频频滑铁卢的共享单车, 还是风口渐消的共享充电宝, 都让我们看清了一个现实, 共享确实是风口, 但市场不会永远头脑发热. 行业标准的缺失, 诚信体系及产品质量的不足, 都是制约着共享经济深入发展的问题.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共享经济就失去了出路, 而随着海尔于近期推出了 '共享空调' 的模式后, 其对于共享的理解与探索应当说值得我们思考.

多方资源共建共享生态圈
在整个 '共享市场' 中, 共享家电一直存在争议. 一方面, 家电本身所具有的共享性, 让这个市场充满可能;另一方面, 家电产品的损耗与质保问题又让行业内充满质疑之声. 事实上, 纵观现有的共享家电品牌, 大多停留在用新鲜玩法 '花式' 推销产品的层面, 本身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而谈及做 '共享空调' 的原因, 海尔家用空调生态圈总经理冯泽磊表示,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发掘用户痛点. 对于海尔 '共享空调' 而言, 其不同于其他品牌的广泛撒网, 而是率先切中学生群体这一核心社群, 并深度挖掘其需求.
具体来说, '共享空调' 的首要应用场景在于校园, 而这其中又包含了学生, 高校, 运营商等三方痛点. 对学生而言, 对空调的需求几乎成为其校园生活的刚需, 但相当多的高校并不配备空调;对高校来说, 出于经费紧张等原因, 为学生配置空调往往不具有优先度;而从运营商角度看, 其校园服务内容亟需更新, 但又缺乏标准化的模式以改善服务质量. 基于三方痛点, 海尔 '共享空调' 模式应运而生, 换言之, 海尔 '共享空调' 改变了行业盲目铺点的习惯, 而是从用户端出发, 精准定位自身的服务社群.
《零边际成本社会》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曾认为, 未来的经济将会建立在资源的基础上, 形成一种互置, 共享的模式. 事实上, 共享经济的初衷同样在于资源维度, 只不过当前过度追求风投融资的行业现状让我们忽视了汇聚资源的重要性, 我想这也是众多共享产品消亡的原因之一.
冯泽磊认为, 构建起一个开放的生态圈应当算是 '共享空调' 差异化优势的体现. 据了解, 通过搭建海享租平台, 海尔 '共享空调' 将学生, 高校, 运营商, 资金方, 信用机构等多种社会资源汇聚到同一个生态圈当中. 而这种资源方共生的状态, 也是 '共享空调' 平台模式的核心.
在海享租平台上, 用户不仅能自行完成在线租, 续, 退, 搬迁, 报修, 智能操控, 权限分享等操作. 凭借资金方, 信用机构等资源的赋能, '共享空调' 同样解决了装配空调的资金问题;过去安装空调, 学校需要统一采购并耗费大量资金, 但在引入资源方后, 高校仅是应用场景的提供者, 引入空调的费用则由资源方负责.
与此同时, 海尔 '共享空调' 作为平台的搭建者, 其也担负起优化生态圈的职责. 在整个生态体系中, 海尔 '共享空调' 实现了全流程透明化, 以确保各资源方在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与相互监督. 冯泽磊表示, 这其实就是打破 '产品——供应商——用户' 的传统串联模式, 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并联, 资源方之间不再彼此区隔. 截至目前, 海享租平台已汇聚了8大类300多家资源方.
大规模定制与生态收入增值
让资源方共生于平台, 核心原因自然是获取用户需求, 并迅速响应出最佳解决方案. '其实对于年轻群体来说, 购买家电已不再是硬指标, 尤其是学生群体, 平均每人每年只需要负担100元左右, 远比直接购买一台空调划算. ' 冯泽磊表示, 在为学生群体算这一笔账的同时, 海尔 '共享空调' 实则也在改变整个产品流程的模式.
从制造端来看, 过去我们强调先有产品后有订单, 但在物联网时代, 去库存化与逆向物流让用户核心走上舞台, 这也意味着产品应为用户生产非为库存生产. 而 '共享空调' 的模式恰恰是跳出了产品核心的思维模式, 而将订单也就是用户作为自己的核心端. 据冯泽磊介绍, 在 '共享空调' 发展的过程中, 往往都是先获取到各大高校的具体需求, 而后制造端才开始生产. 更值得关注的是, 在高校场景下, 空调订单一般具备规模, 但各高校间的产品需求必然存在差异. 这就要求制造端依据差异化需求, 进行模块定制, 最终实现的则是一种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模式.
而在收入环节, '共享空调' 也跳出了单纯的硬件收入及租赁费用, 而向着更深层次的生态收入探索. 事实上, 自2018年开始, 海尔就着手进行生态收入领域的实践, 所谓生态收入,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局限于硬件收入, 而是持续与用户交互, 以获取增值服务及价值提升. 即如其内部流传的一句话: '未来我们的产品或许免费, 而增值的价值才是核心. '
'共享空调' 的探索即是如此, 以其平台上资金方与运营商的合作为例, 海尔 '共享空调' 通过海享租平台为运营商带来了资金与增信服务;同时又为资金方打通了用户渠道, 并提供资产监管, 资金监管等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 运营商与资金方自然乐意为这些服务买单, 而非过去除了产品的一锤子买卖, 就再无增值点了.
从空调到空气的持续迭代
海享租平台为各资源方提供服务, 实则优化了整个解决方案.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 这样让自己的共享体验得到了提升. 面对家电行业传统的价格战模式, 海尔 '共享空调' 强调的则是一种价值战思维.
'在物联网时代, 用户需要的是最合适自己需求而非价格最低的空调. 我们为各方提供服务, 就是为了优化整个价值链, 让学生群体在使用空调的时候感受到舒适与便捷. ' 冯泽磊表示, 无论 '共享空调' 还是海享租平台, 其都在进行着持续迭代, 以带给学生, 学校, 运营商极致体验;并通过共创共赢的机制, 为所有品牌, 企业, 高校, 用户共同赋能.
随着高校学生走向社会, 其社群身份也由纯粹的学生演变为渐趋独立的社会人. 而 '共享空调' 的迭代实则也是围绕着社群演变而展开. 据了解, 海尔 '共享空调' 发起了 '筑家计划' , 将 '共享空调' 的模式由学校场景扩展至公寓场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身份会改变, 他们的生活场景也会改变, 那么我们的服务也会随着他们演变. ' 在冯泽磊看来, '共享空调' 不是形而上学的机械模式, 其要实现的是与用户持续交互, 共同演进, 让这些学生从用户最终进化为终身用户. 目前, '共享空调' 已进入全国多家公寓场景.
需要看到的是, '共享空调' 的模式仅仅是一个开始, 其对于整个家电行业来说同样具备借鉴性. 而事实上, '共享空调' 的持续迭代亦是为了其向着新的生态圈进行演进与裂变. 冯泽磊表示, '共享空调' 的业务也已经尝试从空调逐步向移动空调, 母婴空调, 净化器, 加湿器等多种产品扩展, 最终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成套空气解决方案. 换言之 '共享空调' 仅仅是阶段性产物, 随着用户场景的演进, 其也将向着 '共享空气' 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