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家電: 守住出入口才能得善終

拼多多因銷售山寨產品而廣遭批評. 但作為電商平台, 拼多多並不生產山寨產品, 它最多隻是山寨產品的搬運工. 那麼問題來了: 這些山寨產品到底來自哪裡?

新京報近日調查發現, 在拼多多上出現的 '小米視聽' '王牌佳品' '康佳4K' 等電視機產品, 大多出自位於廣州市南部一些街道的加工作坊裡. '小到一段電源線, 大到液晶面板, 每一個零件都有專門的經營者, 每個環節的成本都被儘可能壓到最低. 不同的店鋪負責拆解, 維修, 回收, 重裝, 貼牌, 開在小屋裡的作坊之間形成粗糙的流水線. ' 新京報報道的這段描述讓人們感受到, 山寨產品流水線更重要的環節是對舊家電的拆解而非製造新產品——事實上, 令人擔心的問題恰恰就在於此.

加工作坊能 '把成本壓到最低' , 取決於它們所用原料的來源: 除了正規家電企業淘汰下來的殘次品, 最大貨源是二手電器. 後者不僅價格便宜而且貨源充足.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的數據顯示, 我國近些年家電報廢量年均增長20%, 預計到2020年, 電子產品每年報廢數量將達到1.37億台. 這些報廢的家電大多並沒有進入正規回收渠道, 而是流入二手市場, 其中一部分經過簡單翻新被賣到鄉下和城市租房者, 另一部分被賣給山寨家電加工作坊.

這種情況同時導致兩種不良現象: 正規家電回收企業 '吃不飽' , 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非法加工作坊以廢舊家電為原料拆解組裝, 支撐起龐大的山寨家電市場.

由此看來, 不管是從環境保護角度還是從規範市場角度, 都應加強對廢舊家電回收的監管. 事實上, 上述問題的存在, 某種程度上正體現了廢舊家電回收體制的不健全. 不少消費者寧願把廢舊家電賣給走街串巷的遊擊隊, 也不願交給有資質的正規軍, 一方面是因為後者的確有點摳門兒, 開價太低; 另一方面是有的消費者也太計較了. 而這種計較既反映了人們普遍存在一種落後的消費觀念, 也表明一些人並不知道自己作為消費者應該對家電回收承擔怎樣的責任.

在許多國家, 家用電器回收處理都實行預付費制度, 讓消費者承擔定額的回收處理費. 如日本的《家用電器回收法》規定, 消費者在廢棄大件家電時, 需要交納一定數額的垃圾處理費. 當然, 在廢舊家電回收問題上講責任, 最大的責任者還是生產企業. 道理很簡單: 誰享受到好處, 誰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香港8月1日起實施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規定, 市民在購買新的受管制電器時, 銷售商必須為顧客提供免費的法定除舊服務, 市民可安排同日運送新電器並從處所移走一件同類別的舊電器. 同時, 銷售商還須向顧客提供相應的迴圈再造標籤, 並在銷售收據中列明 '迴圈再造征費' 字樣.

香港政府強調家電生產者責任, 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 我國現行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也參照了 '誰受益誰負責' 的原則, 規定生產者要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承擔環境責任, 完成廢棄產品的回收, 處置等一系列工作. 另外, 該條例還要求加強對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自行或者委託銷售者, 維修機構, 售後服務機構, 群體化的家庭作坊式的處理方式的規範管理, 以促進電子垃圾的處理向企業化, 專業化, 產業化集中處理方向發展.

不過, 現實存在的問題說明, 我國關於家電回收處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仍不健全, 市場監管也不盡如人意. 顯然, 比起生產者和消費者, 政府監管部門履職盡責更為重要和關鍵. 只有所有責任者都行動起來, 守住廢舊家電的出入口, 才能讓它們得以善終, 也才能讓部分山寨家電因原材料斷供而消亡.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