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VS滅菌
'消毒' 是指 '消除或殺死存活在外環境中的病原體' , 如城市裡的自來水是經過嚴格消毒的, 但不等於自來水中不允許存在細菌.
在衛生檢驗上只要無致病菌存在以及大腸杆菌群和其他雜菌的數量不超過一定的標準, 就算是達到消毒的目的.
'滅菌' 的意義則不同. 滅菌是通過特定的方法, 使被消毒的物品達到 '完全沒有一切微生物' .
因此, 可以這樣理解: '消毒' 處理不一定要求達到滅菌, 而 '滅菌' 則不僅達到消毒的水平, 而且是無菌的標誌.
在不同的情況下, 不同的時間, 人們對消毒和滅菌的需求是不同的. 如理髮店的用具, 浴室的毛巾, 甚至一般飲食店的碗筷在進行預防性消毒時, 只需達到 '消毒' 就可以了.
但當受到嚴重汙染或有傳染危險時, 碗筷就要達到 '滅菌' .
在家庭生活中瓜果類食物, 生菜 (如海蜇頭, 海蜇皮等) , 碗筷, 茶杯等最好都要經過消毒; 家裡有了傳染病患者如患痢疾等腸道傳染病, 那就要對他的汙染物, 如糞便, 便具, 食具進行消毒處理, 有時甚至要送到防疫站的專門機構——消毒站去進行滅菌處理, 以免傳染給他人.
下面簡單介紹一些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 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是利用物理因素殺滅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物理因素如熱力 (濕熱, 乾熱) , 微波, 紅外線與電離輻射等.
其中微波與紅外線主要依靠的是產生的 '熱' . 這一類物理因素殺滅微生物的能力很強, 由於一般細菌和病毒在溫度50℃以上幾分鐘就能死亡, 故可採用烘, 烤等方法來消毒.
飲食行業的碗筷消毒要求是 '沸水進沸水出' , 這就必須在水沸時加入碗筷, 待水沸騰後再取出.
家庭裡遇有病毒性肝炎或痢疾腹瀉等患者, 其用過的耐煮的物品應用煮沸的方法來消毒, 常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化學消毒法
化學消毒法是利用消毒劑殺滅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消毒藥物很多, 目前國內比較新穎的幾種消毒藥物有:
二氯異氰尿酸鈉, 又名 '優氯淨' , 這是一種新穎的含氯有機化合物, 它與漂白粉, 漂白精等同屬一種類型的消毒劑, 但它的有效氯含量較高 (約60% ) , 性質比漂白粉類穩定, 又極易溶於水.
食具淨333, 消潔靈, 食具消毒去汙劑, 消毒靈303, 強力餐具消毒片等都含有這種成分, 適用於水果, 蔬菜, 飲食用具的消毒, 但不適宜用作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
碘伏, 又名 '達而美洗消靈' . 與大家熟悉的碘酒, 碘溶液相比, 其有幾個突出的特點, 即刺激性較小, 能用於皮膚和黏膜的消毒, 持效時間長, 不會著色等.
家庭裡也可用碘伏原液當碘酒塗擦皮膚, 治療瘡癤或早期皮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