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 | 到骨子里 | 探秘华晨宝马工厂之5系插混诞生记

今年有一款 '插混车' 不得不提, 不卖关子, 直接报上名——宝马530le.

不是因为它多么畅销, 而是这款车的生产工艺很有意思, 低成本, 有创新, 最关键的是它的柔性生产很特别, 值得业界了解一下.

近日, 记者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了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 新大东工厂和动力总成工厂高压电池中心, 试图揭开诞生全新BMW 5系插混车的智能柔性生产工厂的秘密.

从长安, 名爵, 吉利, 领克, WEY, 到宝马, 奔驰, 奥迪, 丰田, 福特, 不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 各家都在争相推出此类车型.

不过在记者看来, 今年在该领域表现最为出彩的应该是宝马, 确切的说是华晨宝马.

今年上半年, 宝马在中国插混车型的销量为6295辆, 而奔驰的几款PHEV车型销量仅为840辆, 奥迪的两款PHEV车型销量也只有330辆, 差距明显.

与去年上半年的销量相比, 宝马插混车足足增长了5倍. 按照这一增长速度, 中国很有可能成为宝马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

销量的增长与华晨宝马530Le的整体品质不无关系.

对于这款车的评价, 虽然大多数人都从整车性能, 驾乘感受以及安全性上给出了高分, 但其实决定这些评判标准的是整车生产工艺.

冲压, 焊接, 涂装, 总装这汽车四大生产工艺中任何一道工艺处理不好, 最终都会影响整车的品质.

也许是受 '双积分' 政策所迫, 亦或是市场所需, 国内外不少车企纷纷选择了转型生产 '插混车' .

作为BBA中最先发力新能源的车企, 宝马优势明显, 野心也最大. 面向2025年, 宝马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25款新能源车型, 其中包含12款纯电动车型, 并计划占有电动车市场15%-25%的份额.

要实现这一目标, 宝马在中国的新能源车生产能力和配套产业的布局显得格外重要.

在 '工业4.0' 技术的支撑下, 华晨宝马的铁西和大东两座整车工厂均可实现新能源车型与传统动力车型的共线灵活生产. 这种高度柔性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线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也减少了工厂设备和硬件的投入, 并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而能够实现并线生产, 只需在车身车间及总装车间对设备稍作改造, 便可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顺利融入现有生产流程.

据华晨宝马工程师介绍, 并线生产主要体现在总装环节, 在华晨宝马大东工厂的总装线上, 有一个为新能源车型安装动力电池的 '特殊' 工位. 这个工位在遇到燃油车型时会自动忽视, 而在遇到新能源车型时则会主动识别并拦截, 将事先预备好的电池包推进汽车的后座下方.

目前全新宝马5系的长轴版燃油车, 新能源车型已经能够实现真正的并线生产, 而不是单设一条产线.

除此之外, 柔性生产还体现在创新的数字化应用, 数字化的质量监测手段和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贯穿于整个生产流程, 通过数码识别系统, 车上的每个零部件以及每台机器的每次作业都可被追踪和分析, 确保了生产线上驶下的每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质量保持一致.

在铁西和大东工厂冲压车间的测量室, 生产线上的3个冲压部件, 每个生产批次的首个, 中间和最后一个冲压件都将被搜集起来进行分析以确保冲压车间生产的稳定性. 激光扫描仪可以对车身零件表面的尺寸进行扫描检测, 得到点云数据, 通过与3D数模的对比, 可以得出车身尺寸状态, 每秒可对车身上21万个点进行扫描.

在涂装车间, 则采用了100%的ADD自动检测系统, 对喷涂结束后的白车身表面进行检测, 检查是否有因为外部环境而造成的车身表面的缺陷. 通过ADD自动检测系统, 车身表面的缺陷识别率从原来的人工识别率65%上升到98%, 确保了缺陷的高识别度和检测的精准度.

不得不说, 华晨宝马智能工厂已经将柔性生产 '揉到' 了各个环节, 其中包括刚刚建立不久的动力电池中心.

在动力电池中心, 电池模组的组装也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工人在模组生产线的起始位置上料(将电芯送入生产线), 几分钟后, 装配好的电池模组就从生产线的末端下线了, 然后再由人工组装成电池包.

由华晨宝马参与研发的新一代高压电池平台已经应用在全新5系插混车型上, 相比于上一代车型, 其能量密度提升70%至111Wh/kg, 为目前上市的混合动力车型中能量密度最大的电池, 在纯电模式下, 可以提供61公里的续航里程, 140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

据工程师介绍, 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将高度自动化的模组组装线及人工电池包组装线这两个阶段高效整合, 实现更高的生产能力;同时, 标准的电池模组及与之匹配的外壳意味着高压电池的性能和质量标准是统一的, 这种高压电池的模组化创新设计成为各系车型电力驱动的基础, 也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必要条件.

除电池生产外, 动力电池中心还整合了研发, 质量, 测试室,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功能, 因此, 该中心能够将产品更快的推向市场, 并充分挖掘动力系统电气化的潜力.

2018年5月28日, 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项目顺利奠基. 二期生产的BMW全新第五代动力电池, 将用于宝马集团BMW主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全新BMW iX3概念车的量产车型, 为其提供更加具有竞争力的电池技术.

两天的工厂探访, 记者对华晨宝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体布局以及生产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其实在此之前也有所了解, 包括动力电池中心的建立, 产品规划等, 当时只是觉得华晨宝马与其他合资车企一样, 只是简单做做布局, 可能暂时不会在这个领域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毕竟燃油车还是其主打产品, 但在这次走访之后发现, 无论是在技术储备, 还是布局规模, 都能看出华晨宝马在新能源上下的工夫, 尤其是在动力电池中心一, 二期上的投入力度以及在新能源车型生产环节上的创新, 都值得称赞.

不过也有一点疑问, 比如这种 '并线生产' 的方式, 虽然会节省很多成本, 对目前的插混车型来说也比较适用, 但是否也适用于未来生产的纯电动车型, 毕竟纯电动与燃油车在生产工艺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如果未来要做一个比较大的转型(向纯电动), 或许在生产工艺上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变化来面对未来的市场需求.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