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7月26日宣布, 将拆分成为三家公司 '以适应未来发展' . 重组过后, 梅赛德斯-奔驰, 戴姆勒旗下卡车部门和移动出行业务部门将全部成为独立实体, 戴姆勒称此为 '未来计划' (PROJECT FUTURE).
梅赛德斯-奔驰厢型车和汽车业务将合并为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 (Mercedes-Benz AG);戴姆勒商业巴士和卡车业务将合并为戴姆勒卡车股份公司 (Daimler Truck AG);戴姆勒移动出行业务将与金融服务部门合并为戴姆勒移动出行股份公司 (Daimler Mobility AG). 这三家公司将仍然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旗下.
戴姆勒希望跟上科技行业步伐, 但2020年才能完成重组
戴姆勒表示, 将这些业务部门拆分为独立公司是希望其拥有更大的 '创业自由度' , 更明确的 '市场和客户重心' , 并能够 '更快建立更加灵活的合作伙伴关系' , 以便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汽车产业保持竞争力. 这项计划将于2019年5月戴姆勒公司年会上由股东投票表决, 如果获得通过, 该公司将于2020年1月以全新面貌示人.
一周之内, 戴姆勒是第二家做出类似决定的汽车厂商. 7月23日, 福特成立了新的福特自动驾驶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Ford Autonomous Vehicles LLC), 并于7月25日表示计划重新构建其全球商业模型 '以提升竞争力' . 此前, 福特已经将共乘车和共享单车等侧重于科技层面的服务从公司剥离, 成立福特智能移动有限责任公司(Ford Smart Mobility LLC).
过去10年间, 传统汽车厂商都在努力实现全方位发展, 这既是出于主动求变的意愿, 也有迫不得已的无奈. 他们不得不去适应市场对于电动和混合动力系统日益增加的需求, 这主要是受到政策影响, 特斯拉等公司的巨大成功也是原因之一. 几乎所有汽车企业都在以某种方式研发自动驾驶汽车,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来自谷歌以及其他硅谷科技公司的压力. 此外, 受到移动出行领域的众多科技公司影响, 多数汽车厂商也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型, 比如共享汽车, 共乘车和订阅服务等等.
但放眼当今世界, 汽车厂商的业务势力不断向全球蔓延, 企业规模空前庞大. 从表面上看, 戴姆勒是一家德国企业, 但该公司也是在中国制造车辆的众多大型汽车厂商之一(这是其与北汽公司合作内容的一部分). 戴姆勒还与科技公司百度达成协议, 双方将携手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此前不久, 吉利已经宣布成为戴姆勒的最大股东. 而这只是针对中国而言, 戴姆勒的生产制造业务早已遍布全球.
汽车产业面临空前巨大的外部压力
汽车产业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外部压力, 而特朗普总统心血来潮发动的贸易战无异于火上浇油.
过去几年, 多数汽车厂商都曾试图对这种不确定性加以利用, 他们既保持着彼此之间的合作, 同时也寻求与科技公司达成协议. 为了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通用汽车既对Lyft进行了投资, 也收购了初创公司Cruise, 该公司日前获得了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22.5亿美元的投资. 福特斥资10亿美元投资人工智能公司 Argo AI, 福特旗下的智能移动公司还与中国汽车厂商众泰在中国开展网约车服务. 戴姆勒和宝马此前已经达成协议, 双方的移动出行业务部门将合并为一家独立公司(戴姆勒此次重组是否会使这项合作泡汤尚不得而知). 这类消息不胜枚举.
戴姆勒和福特在做出的决定表明, 针对席卷整个汽车产业的这场变革, 他们愿意拿出前所未有的决心, 从自身内部, 从更深的层次上做出应变. 股票市场对两大公司的声明反应消极(福特的股价甚至跌到了六年来的最低点), 不过戴姆勒的股票很快就出现了反弹.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决定长期内会对这两家传统汽车厂商有所裨益.
业务彼此分离有助于吸引人才和投资
相关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将这些业务分离是一项明智之举, 他们可以借此为开展移动出行业务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并且可能像软银集团与Cruise的合作一样吸引外部资金的到来. 鉴于巨额资金频频涌向致力于发展移动出行业务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 让这些潜在业务分离成为独立公司无疑可以让投资者明确具体方向, 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
让这些业务彼此分离也有助于招揽新的人才. 新成立的公司将侧重于具体的移动出行领域, 公司的内部股票将成为招募人才的法宝. 对于年轻的科技人才来说, 移动出行公司内部股票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传统汽车公司. 福特之所以成立自动驾驶汽车公司, 并且承诺将营造出硅谷公司般的工作气氛, 也是为了吸引这些人才的到来.
在公布消息的同时, 两家公司均已悄然采取行动. 福特已经明确表态, 允许福特自动驾驶汽车公司接受第三方投资. 更重要的是, 这些举措表明戴姆勒和福特终于开始相信, 如果他们能摆脱传统汽车厂商的条条框框, 自动驾驶汽车将可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收入.
针对基于移动出行业务的商业模型, 两家公司决策背后的核心思维在于: 减少汽车持有率, 至少是改变汽车的所有者. 对他们来说, 危机感能激发出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