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波: 研發 | '大蔥機器人' | 技校生成農機創客

劉德波在操作機器. 王曉偉李珊文/圖

人工栽大蔥平均一天能栽0.7畝, 10畝地需要10多天, 而一台大蔥移栽機一天就能輕鬆栽上10畝地. 大蔥移栽機的生產應用解放了勞動力, 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這位大蔥移栽機的研發者, 就是山東省平度市高級技工學校畢業生劉德波, 他不但發明生產了開溝起壟機, 大蔥移栽機, 大蔥收穫機等一系列農用機械, 還獲得了5項專利證書. 他用自己的不懈努力, 成了遠近聞名的農機創客.

日前, 筆者來到劉德波新建的工廠, 位於平度市重慶路上的青島澳世佳工貿有限公司. '小張, 咱這台機器的耕深在10~ 600毫米, 耕寬在10~ 1000毫米, 所以這個角度一定要精準, 才能配備不同型號的刀具. ' 剛一進工廠, 筆者就看到劉德波在指導工人操作. '我們剛從仁兆鎮那邊搬過來, 新招聘了一批技術工人, 正在熟悉這個RX-4開溝起壟機的調整工作. ' 筆者了解到, 眼前的這個工廠佔地大約1萬平方米, 可生產開溝起壟機, 大蔥移栽機, 大蔥收穫機等產品.

1996年, 平度市仁兆鎮的劉德波來到平度高級技工學校學習, 專攻機械焊接並擔任班長, 畢業後分配到青島東風汽改廠工作, 從事底盤製造. 劉德波感覺到這不是他想要的工作, 他渴望自由研發, 他渴望運用所學發明出農民所需的機械, 2001年他毅然決然回到老家. 仁兆鎮是蔬菜種植區, 長年種植大蔥, 大蒜, 大薑等蔬菜. '我家裡就種著十幾畝大蔥, 從播種到收穫, 要經過播種, 起苗, 移栽, 培土, 收穫5個環節, 完全由人力, 畜力操作, 非常辛苦. ' 劉德波說, 那個時候, 他就想能發明一種可以種植和收穫大蔥的多功能機械, 以減輕父老鄉親的負擔.

劉德波回鄉創業, 父母將積蓄的5500元拿出來給他當創業資金. 劉德波買了電焊機, 切割機, 手電鑽等, 搞了一個月, 終於研發出手扶開溝起壟機, 主要用來開溝, 除草, 培土. 開溝起壟機一天可以開溝7~ 8畝, 在這之前, 靠人力一天只能開溝1畝地. '我先給村裡人免費試用, 用好了再讓他們出錢買, 沒想到試用效果很好, 銷量很快就上來了. ' 劉德波說, 當時開溝起壟機銷售了500台, 這是他收穫的 '第一桶金' , 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隨後, 劉德波陸續研製升級了開溝起壟機, 開溝培土機, 大蔥移栽機, 大蔥收穫機和闐園管理機. 經過上百次的試驗, 劉德波最終研製出一台大蔥組合式一體機. '千萬別小看了我發明的這台機械, 既省時又省力, 一台機械能抵30個勞力. ' 劉德波介紹說, 一個成熟勞動力每天人工費用在280~ 300元, 有了這台機器就能節省不少成本. 大蔥組合式一體機, 被當地百姓譽為 '大蔥保姆' .

到目前, 劉德波團隊已經擁有5個發明專利, 採用按需 '定製化生產' 的方式, 一個訂單7~ 15天的周期完成. 一台大蔥收割機一天可以收30畝地, 這在之前是人力30天的勞動量. 劉德波成功探索出一條 '公司+農機合作社+創業基地+農機戶' 的農機產業化經營路子, 從一位 '農機達人' 成長為 '農機創客' . 2016年, 劉德波的發明還問鼎了中央電視台財經欄目《創業英雄匯》, 併入選了 '中國農業人才庫' .

'我們的研發以及銷售市場定位是中小型農機市場. 全國有800~ 1000萬畝大蔥種植面積, 大蔥, 大蒜都是生活必需品, 需求量大. 同時, 農村青年勞動力不足且老齡化嚴重, 農民渴望解放雙手, 機械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 劉德波介紹說, 通過進一步提高移栽機的專業化和市場能力, 實現大蔥全程機械化, 實現 '種, 管, 收' 一體化工作模式, 單人就可以管理百餘畝地.

在談到如何進一步研發推廣時, 劉德波面露難色, '雖然每天都在進步, 但依然存在人才少的問題. 年輕人創新能力不足, 甘願紮根農村, 了解農業, 關注農民的人才匱乏. ' 不過, 劉德波仍信心十足, 現在他正著手研發新的機械, 準備將精細化的管理模式逐漸推廣到大蒜, 大薑等農產品種植上.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