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 未來幾年國內聚碳酸酯建設規模超過300萬噸/年, 僅2018~2019年計劃投產的新裝置就接近100萬噸/年. '我國掀起的這輪聚碳酸酯熱潮, 讓全球塑料界震驚, 不明智的投資行為會擾亂市場, 造成惡性競爭. ' 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理事長鄭塏近日指出.
鄭塏分析, 聚碳酸酯產能的密集釋放, 一方面能大幅提高自給率, 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但另一方面也會產生新問題, 產能增長率與需求增長率的不對等, 以及大量同質化項目建設可能會導致行業整體產能過剩.
據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聚碳酸酯分會秘書長段慶生介紹, 我國是近年來聚碳酸酯需求增長最快的國家, 且進口依存度一直很高. 2012年以前, 國內只有科思創和帝人兩家萬噸級以上聚碳酸酯生產商, 佔據了國內幾乎全部產能份額. 隨後幾年, 國內企業努力嘗試打破依賴進口的局面, 中石化三菱, 三菱瓦斯, 浙鐵大風, 魯西化工, 萬華化學等企業的新建裝置逐漸投產.
根據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聚碳酸酯分會8月初發布的《2018中國聚碳酸酯行業發展藍皮書》, 過去5年, 我國聚碳酸酯產能高速增長, 從2013年的48萬噸/年增長至現在的94.5萬噸/年, 顯著緩解了嚴重依靠進口的局面. 隨著新裝置投建, 預計到2022年國內聚碳酸酯產能將超過300萬噸/年, 年均增速可能達30%, 產量也有望達到230萬噸/年. 此外, 僅以在建裝置統計, 至2020年國內聚碳酸酯生產企業將達到14家, 2022年將超過16家, 產能分布將進一步分散.
那麼市場到底需要多少聚碳酸酯呢?該《藍皮書》指出, 2017年國內聚碳酸酯消費量接近180萬噸, 佔全球總消費量的40%以上. 預計未來幾年, 國內聚碳酸酯需求增速將維持在3%~5%, 到2022年, 國內聚碳酸酯需求量達到210萬~220萬噸. 因此, 未來幾年我國聚碳酸酯淨進口量會快速下降, 自給率迅速上升, 預計到2021~2022年達到供需平衡, 並最終轉為淨出口國.
聚碳酸酯分會提醒, 未來幾年我國聚碳酸酯產能可能呈 '井噴式' 增長, 投資過熱導致的產能過剩風險將顯現.
今年5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的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也曾對聚碳酸酯提出預警. 該報告指出, 我國聚碳酸酯已連續4年保持了產能年均超過20%的增速, 產能利用率也達到72.7%. 但未來3年, 國內聚碳酸酯項目集中投建, 預計僅今年新增產能就達40萬噸/年, 且下遊電子電器, 建築板材領域增長緩慢, 傳統光碟受新傳播方式衝擊, 對聚碳酸酯的需求也持續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