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 | 首次开展印度洋海域微塑料调查

8月12日上午, '向阳红10' 科考船载著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队员已停靠浙江舟山码头. 本航次科考自2017年12月6日从舟山起航以来, 历时250天, 航程29821海裡, 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硫化物勘探, 慢速扩张卡尔斯伯格脊构造演化和热液系统调查, 印度洋微塑料污染调查等方面取得了五大成果.

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 本航次分5个航段执行, 主要作业区域在印度洋, 以落实 '蛟龙探海' 工程为核心, 具有任务综合化, 资源环境并重, 调查手段高精化和瞄准国际海洋热点等特点, 并取得如下成果:

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硫化物勘探取得新进展. 本航次共计发现3处矿化区, 2处矿化异常区和9处异常区﹔深化了对合同区多金属硫化物分布控制机制, 成矿规律及资源评价的认识, 进一步揭示了超慢速扩张脊硫化物矿藏前景.

慢速扩张卡尔斯伯格脊构造演化和热液系统调查取得新认识. 在天休热液区新发现一处高温喷口群, 拓展了热液活动的分布范围, 获得了该热液系统受控于拆离断层的构造与岩石学的新证据﹔新发现3个热液系统, 使得我国在该区域发现的热液系统数量增至9个, 其中宝船热液区是目前证实的距离中央裂谷最远(20千米)的热液系统, 这为创建慢速扩张洋脊构造控矿新模式提供了可能.

'潜龙二号' 自主潜水器刷新作业纪录. '潜龙二号' 进行了9个潜次应用, 水下工作257小时, 总航程654公裡. 在玉皇与西龙井区发现新的热液异常区﹔在第十四区块, 白堤与东龙井区探测到热液异常﹔获取的近底磁资料为热液区构造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首次开展印度洋海域微塑料调查, 为评估印度洋国际海域的微塑料污染状况提供基础资料和样品﹔首次开展印度洋缺氧和海洋酸化情况调查, 初步表明调查海区水体处于氧化状态.

开展90度海岭, 海气通量和洋中脊深部构造调查研究. 在90度海岭回收深海潜标, 该潜标连续工作11个月, 获取的数据可了解海洋动力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 填补该海域深层和底层海流观测空白. 首次在印度洋投放气象与波浪浮标, 已连续工作6个月. 揭示观测区的气象水文综合要素的日, 月际变化规律及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变化特征, 为提升深海大洋环境安全保障增添新的观测手段.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