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宣布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引起軒然大波, 外資分析師看法兩極,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詹家鴻在 7 月份報告中認為, 聯電是「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 上調聯電的投資評等; UBS (瑞銀集團) 也給予買進評等; 花旗證券則持續質疑聯電在 28 奈米的競爭力, 給予賣出評等. 許多分析師的疑問是, 「不投資先進位程, 聯電還會成長嗎? 」當中芯, 格羅方德, 英特爾都不敢對投資先進位程說不, 聯電竟然開了第一槍.
聯電董事長洪嘉聰的這項決定, 卻是企業經營策略裡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 《財訊》透過正式發言管道, 取得共同總經理王石的看法, 他上任這 400 天內, 聯電幾乎是「換了一個腦袋」, 追求成長的策略已和過去不同; 聯電放棄一塊眾人都看到, 實際上未必吃得到的市場, 承認自己的弱點, 卻可能開啟全新的機會.
王石曾是美商 Trident (泰鼎微電子) 的副總經理, 在他任內, 這家做繪圖晶片的公司在他重新定位後, 從一度奄奄一息, 最後市值增加 20 億美元. 他 2008 年加入美國聯電後發現, 聯電之所以持續在市場上輸給台積電, 不在於企圖心, 而是策略需要調整.
「18 年都是不斷追趕的策略. 」王石分析, 2000 年時, 聯電選擇和 IBM 合作研發銅製程, 台積電選擇自行研發, 從此讓聯電在先進位程上處於落後狀況.
「聯電的客戶群縮小, 但先進位程每個世代, 產能的投資成本愈來愈高. 」他分析. 如果把聯電和台積電比喻成戰艦. 在先進位程的戰爭中, 聯電這條戰艦愈來愈小, 台積電愈來愈大. 過去 18 年, 每當台積電這條大船換上口徑更大的大炮, 聯電也努力要做同樣的事, 期待靠技術領先, 擴大規模; 但 18 年過去了, 這件事卻一直沒有發生.
追趕策略讓聯電長期處於劣勢. 「一旦客戶群變小, 技術和資源就變少, 你持續投入, 但是推出的時間會比人家晚. 」經常出現的狀況是, 聯電趕上台積電最新製程時, 這項新製程也過了價格最高的黃金時期, 開始降價; 同樣投入先進位程, 聯電就要花更多時間, 才能把投資在研發和建置產能的錢收回來.
就以 28 奈米為例, 這是當前晶圓代工產業最賺錢的服務, 聯電是少數緊追在台積電之後開發出 28 奈米製程的公司; 但只要聯電一追上, 台積電的 28 奈米就改版, 「每次改版, 客戶就會改用新製程, 」聯電只好再投資一次, 台積電光是用這個方式 , 就已經「累死對手」.
「我們到了不能不改變的時候. 」王石直言, 一個最明顯的指針是, 由於過去的過度投資, 聯電必須要維持產能利用率高達 9 成以上, 才能夠賺錢, 「我們的 EPS (每股稅後純益) 是用力擰毛巾擠出來的, 」他認為, 「以前我們是用犧牲獲利, 來換取營收成長. 」
「但不繼續追趕先進位程, 是不是對的決定?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王石在公司內部已經追蹤了好幾年; 他發現, 破解台積電「累死對手」策略的關鍵, 是用理性和紀律, 紮實地建立聯電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財務紀律.
接著, 他嚴格要求每項投資, 都要符合投資報酬率的要求, 不符合就砍掉. 「投資技術研發相對便宜, 我們在 12, 14 奈米的研發還會繼續. 」他分析, 貴的是建置產能, 12, 14 奈米的產能建置相對就少, 「要不要擴建, 我會依 ROI 狀況嚴格控制. 」
追求投資報酬率 不一定要是市場老大
如果現金流改善, 聯電會再投入 7 奈米技術嗎? 王石堅定地表示, 「不做! 」因為他算過, 聯電的規模, 做 7 奈米沒有效益, 中芯, 格羅方德, 背後有中國政府和阿布紮比的資金支援, 聯電沒有富爸爸, 繼續追先進位程並不理性.
但是, 不參與先進位程競爭, 未來聯電該如何成長? 王石的選擇, 是回過頭來, 把資源投在聯電擅長的市場上, 把規模比它更小的公司擠出去!
王石分析, 全球晶圓代工的市場規模約為 60 億到 70 億美元, 最先進的製程佔去其中十幾億美元市場, 每年以 29% 速度成長; 但較為成熟的製程, 市場規模卻有 50 億美元, 這 50 億美元市場, 每年仍在緩慢成長, 「未來也會變成 60 億美元」.
他發現, 在這個市場裡, 聯電的優勢就很明顯了, 「聯電的研發資金, 比其他所有經營成熟製程的公司加起來還多! 」像世界先進等公司不靠先進位程, 還是照樣賺錢, 聯電擁有的 12 奈米技術, 勝過許多競爭者, 這都是聯電的優勢.
但過去聯電都忽略了這個大市場, 「聯電在這裡 (指 12 奈米以上的製程市場) , 全球市佔率也只有 9.1%. 」聯電現有的營收規模約為 50 億美元, 如果市佔率能從 9% 成長為 15%, 聯電的營收就會變成 82 億美元, 等於還有 6 成的成長空間.
同一時間, 中芯等對手還忙著爭奪先進位程, 會排擠他們對成熟製程的投資, 聯電便有機會成為這個池子裡的大魚.
瞄準先進位程 爭取具戰略價值客戶為目標
「聯電要在成熟製程做出影響力. 」這是洪嘉聰的盤算, 例如, 聯電宣布購併日本三重縣富士通的 12 吋廠, 購併之後, 全世界 90, 65 和 40 奈米的產能, 聯電擁有 22%. 買下這個廠後, 聯電在 12 奈米以上製程的全球市佔率就會突破 10%.
換句話說, 未來全世界電子公司需要這些半導體技術, 就必須把聯電當成重要的合作夥伴, 聯電因此可以擁有更穩定的客戶關係, 改善投資回報率.
當別人只看到傳統製程微縮的商機時, 王石卻認為, 下一步, 還可以在現有的邏輯製程上, 加上耐高電壓的製程, 加上嵌入式記憶體的技術, 就像堆積木一樣, 每增加一項新技術, 產品的價值就會提高. 近期 8 吋晶圓廠的產能供不應求, 就是因為有很多成熟製程的新應用出現.
「這個領域不缺成長題材. 」王石說明, 「嵌入式記憶體, RF-SOI 等技術, 聯電都有機會. 」
王石在內部開會時, 反覆在內部盤點「決勝點在哪裡, 如何贏 (Where to play , How to win) . 」這一次, 聯電不是只要技術領先, 而是每花 1 塊錢, 都要把每一步想清楚, 這筆投資能爭到什麼樣的市場, 拿下哪些有戰略價值的客戶.
未來投資人要如何看待聯電? 王石分析, 過去幾季, 聯電手上現金累積的速度變快, 對抗景氣逆風的能力變強, 「有現金在手上, 能做的事很多」, 像聯電已經開始買庫藏股註銷, 獲利配發的比率也在提高.
「中長期要看 EPS 的改善. 」王石說, 聯電從明年下半年起, 折舊的成本會開始下降, 聯電手上的資金會更加充沛, 王石和簡山傑上任後的改革, 有機會讓聯電走出失落的 18 年, 重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