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未改善就降罰 | 台灣IC設計業: 無法理解

台灣公平會對高通裁罰出現髮夾彎, 天價裁罰金額降至27.2億元新台幣, 台灣IC設計業界認為, 公平會先前提出裁決事證, 高通並未改善而所提出新事項又未發生, 雙方為何能達成和解, 感到無法理解.

2015年台灣公平會主動對高通展開調查, 主要是高通在CDMA, WCDMA, LTE等移動通訊標準的基帶晶片上具有市場獨佔地位, 但拒絕授權晶片競爭同業並要求訂定限制條款, 以不簽署授權契約則不提供晶片, 與特定事業簽署排他性的獨家交易折讓條款等等, 損害基帶晶片市場的公平競爭.

其次, 發現高通利用種種手段限制其他業者的公平競爭, 包括以必要專利是否授權, 要求晶片競爭同業須提供晶片價格, 銷售對象, 數量等資訊的契約行為, 因而認定高通以不合理的專利授權, 基帶晶片供應, 獨家交易折讓等手段限制公平競爭.

罰鍰234億元新台幣 怎麼來的?

因此, 在去年10月台灣公平會決議裁罰高通234億元新台幣, 而234億元是如何計算出來? 當時公平會說明, 在考量違法行為長達7年, 違法期間向台灣企業收取的授權金逾4000億元, 加上國內業者向高通採購基帶晶片總金額達300億美元, 以及產品, 服務銷售所獲台幣1億元, 故總計裁罰234億元, 創下公平會裁罰金額天價紀錄.

業界表示, 公平會目的著眼於透過高額裁罰, 來逼迫高通進行協商, 進而換取對產業界有利條件, 從結果來看, 給高通條件很寬容, 從雙方達成協議, 高通對之前事項並未改善, 後續提出又未發生, 因此, 無法理解為何最後裁決會變調.

業界分析, 高通願意息事寧人, 主要因國際上飽受各國反壟斷調查之苦, 像是2015年高通濫用壟斷地位, 遭大陸裁罰人民幣60億元, 2016年韓國也對高通裁罰1兆韓元, 2017年美國也控告高通以專利授權打壓競爭對手; 蘋果也以超收授權金, 要求配合作偽證, 與高通對簿公堂.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