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轉眼已經過去十年, 從08年到18年, 不光國人的生活有了極大的改變, 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家電業也產生了質的轉變. 這十年, 既是家電業變革的十年, 亦是家電網購發展的十年.
日前, 工業和資訊化部賽迪研究院, 中國電子報社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家電網購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 2018年上半年, 我國B2C家電網購市場 (含移動終端) 規模達2641億元, 同比增長22%, 是2013年上半年的5倍. 在家電整體市場增長放緩的情況下, 線上市場在這些年依然保持著強勁勢頭, 成了帶動整體市場前進的主動力.
而之所以能有現今家電網購的蓬勃發展, 還要歸結於2008年的電商新秀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決心做起家電業務. 雖然當時這一決定不被業界看好, 甚至被斷言不會成功, 但事實證明, 家電網購這一模式受到了行業和消費者的認可, 並在2012年的 '815' 迎來爆髮式增長. 家電網購報告顯示, 2018年上半年, 京東以60.5%的市場佔比再次撐起家電網購市場 '一極兩強' 的格局, 這已經是自2015年以來, 京東連續第四年以超六成的份額領跑市場.
回想十年前, 家電品牌賣貨只能線上下賣場, 消費者買貨也只能線上下賣場. 那時的家電消費基本是品牌生產什麼, 賣場有什麼, 消費者就買什麼, 屬於比較被動的消費. 因為受限於地域, 資訊的局限性和單向性, 線下渠道無法成為品牌, 消費者和市場間的連接者, 生產端無法了解消費端的產品使用需求和市場飽和度, 這就容易造成產量過剩和庫存問題; 同樣的, 產品無法解決痛點也消磨了消費動力, 所以家電市場線上下渠道壟斷的大環境下屢觸天花板.
當今家電網購的出現算是終結了整個市場僅靠線下單向突圍的局面, 而變成了線上線下融合下的縱深發展. 首先從產品陳列方式來看, 賣場時代的攤位模式局限了產品展示, 所擺放的基本都是主推款, 無法照顧到品牌商的全線產品, 消費者的選擇也很受限. 電商模式則不受場地和面積束縛, 可以分品類, 分功能, 分價位去展示全線產品, 這不僅增加了品牌商的產品曝光量, 更讓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可以根據自身需求直接找到細分產品, 更好的觸達目標受眾.
然後就是消費行為所產生資訊和數據的反饋. 不同於賣場無法系統的收集消費資訊並反饋給市場, 家電網購產生的數據則可以連接消費者和生產方, 而京東作為家電網購首選平台, 可以記錄消費行為, 分析消費喜好, 無疑是家電業最大的 '資料庫' . 通過京東家電向行業開放數據等優勢能力, 家電品牌商可依此了解市場需求, 進而調整在產品研發, 生產, 投放等方面的舉措, 最終向消費者提供能解決他們使用需求的產品.
這種在網購中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 避免了實體時代的地方保護或是品牌保護問題, 讓真正有實力的品牌和產品得以入市, 有利促進家電產品的性能升級和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而且在O2O融合的大勢下, 近幾年不僅是傳統品牌和產品在進行互聯網轉型, 傳統渠道也在發力線上市場, 正如家電網購報告中顯示的, 除京東, 天貓外, 蘇寧也拿下了10.1%的份額, 和天貓一起分食剩下的近四成市場.
與此同時, 電商起家的京東卻已經大力發展線下店. 就像劉強東在中國電子商務大會上所講, 京東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在把實體經濟互聯網化, 通過建立大量的倉儲, 物流設施, 以重資產模式運營自己, 從完整意義上來講京東其實已經是實體企業.
特別是從家電業務來看, 在3-6線鄉鎮農村市場, 從2014年的京東幫服務店到現在過萬家的京東家電專賣店, 京東家電的渠道下沉打通了原本阻塞著的農村市場, 把配送售後和產品質量標準化, 讓全國各地消費者都能買到優質平價的正品家電. 這對廣大農村消費者來說, 不光是家電消費習慣的改變, 更讓公平消費的權利得以實現. 此外, 為了讓消費者感受到沉浸式家電消費體驗, 主打1-2線城市的體驗店也在加速開設中.
當下, 京東的重資產模式正在拉動我國1-6線家電市場的消費升級, 而家電網購也成了不可複製的中國人的消費特權. 今年的 '815' 已經開始, 在家電網購十年之際, 京東家電將有何表現, 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