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貢獻率近半 | 院士呼籲農業生產對環境友好


6月29日, 在北京大學舉辦的 '面向世界·中國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角色, 機遇和挑戰' 座談會上, 北京大學原校長, 現代農學院院長許智宏發表了上述看法.

今年1月, 北京大學宣布正式成立現代農學院, 並聘任76歲的中科院院士許智宏為首任院長.

許智宏在座談會上談到, 農業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但中國農業正面臨結構性矛盾.

'我們很自豪, 糧食產量實現十二年連增, 這幾年基本上穩定在很高水平. 但也存在著問題, 國庫中的糧食和全國一年的產量差不多, 大量糧食在國庫;每年還有很多損失, 每年還要進口大量糧食, 去年進口差不多1億2千萬噸, 不是個小數目. '

糧食高產但還要依賴大量進口, '說明我們的生產沒有符合我們社會的需求, 一方面結構性過剩, 一方面結構性短缺. 所以中央提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要下功夫要解決結構性矛盾. ' 他說.

許智宏引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數據稱, 世界糧食增產的主要因素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中, 發達國家有60%至80%來自於優良品種的培育. 中國到 '十二五' 結束時, 品種改良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了45%.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 我們對田種得好不好的標準, 長期以來首先是高產, 品質卻不一定有保障, 大部分品種需要依靠大量化肥. 對育種來說, 高產, 優質, 少施化肥, 很重要. '

許智宏還強調, 農業生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對環境友好, 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也要保證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但農業對環境汙染的貢獻率已經差不多佔到中國環境汙染的一半.

2015年4月,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也曾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 中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汙染和內源性汙染的雙重壓力, 農業可持續發展遭遇瓶頸. 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中國最大的面源汙染產業, 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現代農業更多的要思考未來農業發展的經濟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 ' 許智宏說.

為什麼北大要建設現代農學院?

許智宏認為, 因為 '現代農業不僅是自然科學問題, 涉及到社會科學, 甚至人文科學, 因此科學家僅僅從事自然科學, 技術科學研究, 不了解社會, 經濟是不行的' , 北大還有很多別的學科, 可以利用學科優勢, 研究解決農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澎湃新聞)

連結+

全國農業汙染源普查工作推進會在重慶召開

近日, 農業農村部在重慶召開全國農業汙染源普查工作推進會, 聽取各省工作進展, 部署下一步種養業源, 畜禽養殖源, 水產養殖源以及地膜, 秸稈調查工作. 會議要求, 全國農業汙染源普查推進組要切實加強工作指導, 構建統籌協調, 定期調度, 分工負責, 督導檢查的工作機制, 加快普查監測點位布設和核實, 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普查任務.

會議強調, 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業汙染源普查工作, 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站在全局高度, 落實好工作任務;要組織優勢力量, 形成技術合力, 集中攻堅, 整體推進, 儘快落實好經費;要嚴格按照 '統一方案, 統一標準, 統一質控' 的要求, 規範普查工作各個環節, 確保普查的科學性, 準確性;要把握時間節點, 年底前務必完成抽樣調查, 數據入庫和產排汙係數率定, 提交係數手冊初稿;要加強技術培訓, 推動形成業務精, 作風硬, 組織協調能力強的普查人員隊伍.

來自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部門, 生態環境部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以及相關技術支撐單位代表130餘人蔘加了會議.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