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從晶片到系統實現全國產, 神威E級原型機正式啟用

1.首個海外頂級研發中心, 新思在中國的野心! ; 2.從晶片到系統實現 '全國產' , 神威E級原型機正式啟用; 3.全球第二季晶片銷售收益同比升20.5% 6月中國增速稱霸全球; 4.同比增長16.43%, 泰州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250.3億元; 5.市值破萬億美金的蘋果 近年在AI上搞了些新動作;

1.首個海外頂級研發中心, 新思在中國的野心! ;

摘要: 2018年8月2日, 新思科技武漢全球研發中心順利封頂, 這也是新思首個海外全球頂級研發中心, 預計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 為什麼新思會選擇在武漢建設頂級研發中心呢?

集微網武漢報道 (記者/Aki) , 2018年8月2日, 全球第一大晶片自動化設計解決方案提供商及全球第一大晶片介面IP供應商, 資訊安全和軟體質量的全球領導者新思科技宣布, 新思科技武漢全球研發中心順利封頂.

據了解, 新思科技武漢全球研發中心也是新思科技在海外首次投資建設的頂級研發中心, 預計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 武漢市政府, 新思科技全球高管和武漢全球研發中心相關領導共同出席封頂儀式.

為什麼選擇中國, 選擇武漢?

新思科技全球總裁兼聯席CEO陳志寬博士表示, '新思科技武漢全球研發中心封頂是新思科技在中國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

至於為什麼選擇中國, 選擇在武漢建設全球研發中心, 陳志寬博士在採訪中表示, 從1995年進入中國以來, 新思科技已經紮根中國20多年. 作為最了解中國市場的半導體公司之一, 新思科技希望在全球研發的進程中更進一步.

而從當前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 中國作為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和當前最具創新的市場, 擁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 這也是新思一直紮根中國的原因之一.

新思科技全球總裁兼聯席CEO陳志寬博士

'而選擇武漢是因為新思在武漢發展的過程中, 發現了武漢的諸多優勢. ' 陳志寬博士強調.

其中, 陳志寬博士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武漢在人才培養和儲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在武漢生根的六年以來, 新思在武漢已經擁有200多名員工, 主要從事IP和軟體安全等市場, '武漢培養了很多軟體方面的人才, 新思能夠從武漢獲得所需要的人才, 這是很多地方所不具備的, 畢竟武漢擁有全球第一的大學生儲備數量. ' 新思科技中國董事長兼全球副總裁葛群向集微網記者透露.

新思科技中國董事長兼全球副總裁葛群

對於新思武漢全球研發中心的建立, 武漢東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 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平表示, '新思科技是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領導者和風向標, 在武漢設立全球研發中心, 可吸引海內外整合電路上下遊企業落戶, 加強產業協作融合, 並推動下一波硬體和軟體技術的發展.

定位全球頂級研發中心

另一方面, 六年前, 當新思科技進入武漢的時候, 武漢還沒有建立起來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也沒有吸引很多的工廠.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 如今的武漢已經匯聚多諸如長江存儲這樣的大型企業, 以及不計其數的中小型企業, 新思與他們之間有著無限合作的可能. ' 陳志寬博士在談到如今如今武漢的發展時表示.

因此, 葛群向集微網記者表示, 武漢全球研發中心從規劃之初就是致力於成為全球頂級的研發中心, 其目標不僅僅只是服務於中國市場, 做中國市場的項目, 而是作為新思全球研發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未來做新思最先進的項目.

因此, 我們不難發現, 作為全球擁有5000到6000名研發人員的新思科技, 除了在美國擁有研發中心之外, 中國是首個海外頂級研發中心. 其人數僅次於美國矽谷, 印度, 其中印度主要做的是技術支援, 而非研發. 武漢全球研發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研發方向方面, 陳志寬博士向集微網記者解釋, 目前新思的主要研發方向分為三個: 傳統的EDA業務, IP市場以及軟體安全.

正如之前所說, 武漢培養了數量龐大的軟體人才. 因此, 新思因地選材, 將武漢全球研發中心定位為IP和軟體安全研發的主戰場, 希望藉著武漢龐大的人才儲備, 提升新思在IP和軟體方面的研發實力. 因為在陳志寬博士看來, 未來這兩個領域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葛群強調, '新思科技武漢全球研發中心的順利封頂標誌著新思科技服務中國市場進入嶄新階段. 武漢全球研發中心的研究成果不僅僅應用在本地市場, 更可提供支援全球的解決方案. 新思科技將繼續加大研發投資力度, 與產業共同發展, 為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及電子資訊產業快速發展的優秀夥伴和堅實支撐而不懈努力. '

作為擁有先進和完善的研發技術平台, 管理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的武漢全球研發中心, 將專註於開發全球半導體產業和電子資訊產業所需的前沿技術和產品, 同時為當地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優秀平台! (校對/樂川)

2.從晶片到系統實現 '全國產' , 神威E級原型機正式啟用;

科技日報濟南8月5日電 (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李麗君) 處理器, 網路晶片集等核心器件全部實現國產; 運算系統採用自主申威26010+眾核處理器構建; 高速互連網路系統自主申威網路交換晶片, 申威消息處理晶片構建; 存儲和管理系統採用自主申威多核處理器構建……8月5日, 以 '完全自主可控' 為標籤的神威E級原型機在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正式啟用.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 除了上述 '完全自主' 的看點, 神威E級原型計算機首次在國產超級計算機上構建了人工智慧軟體生態鏈, 基於神威深度學習庫和框架, 開展了對弈系統, 醫療影像識別, 機器翻譯多個大規模人工智慧應用, 其中機器翻譯應用的數據規模, 並行規模和訓練速度世界領先.

E級計算機被公認為 '超級計算機界的下一頂皇冠' , 美國, 日本, 歐盟, 俄羅斯等均提出研製百億億次計算機計劃, 加強高性能計算研發布局和應用拓展.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援下, 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等團隊經過兩年多的關鍵技術攻關和突破, 研製成功神威E級原型系統, 並在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完成部署並投入使用.

據了解, 面向E級計算機研製需求, 研製團隊在多態融合計算體繫結構, 新一代申威眾核處理器, 互連網路, 軟體定義海量存儲, 高效供電和強化相變冷卻等方面, 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 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建設主體為山東省科學院, 自2011年啟用神威藍光超級計算機以來, 該中心堅持培育國產處理器生態理念, 在智慧海洋, 氣候氣象, 資訊安全, 航空航天, 現代農業, 新能源新材料, 先進位造等領域大顯身手, 形成了 '科學計算公益服務+工業計算雲平台' 服務模式, 成為促進基礎科學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的重要手段.

截至目前, E級原型計算機已完成包括全球氣候變化, 海洋數值類比, 生物醫藥模擬, 大數據處理和類腦智能等十二個領域的35項重大計算任務. 其中, 22項應用具備擴展到E級計算機整機規模的能力, 6項應用曾成功入圍被稱作超級計算應用領域諾貝爾獎的 '戈登貝爾獎' .

山東省計算中心 (國家超算濟南中心) 主任楊美紅向記者表示, 神威E級計算機於2020年完成研製部署, 將率先跨越百億億次量級台階. 採用的新一代眾核處理器有望成為世界運算速度最快的處理器, 節點規模可擴展至數十萬量級, 支援系統性能從1E到10E量級的跨越.

3.全球第二季晶片銷售收益同比升20.5% 6月中國增速稱霸全球;

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公布, 全球第二季晶片銷售收益同比升20.5%至1179億美元; 單是6月份, 晶片銷售收益同樣升20.5%至393億美元.

SIA指出, 全球晶片業已經連續15個月, 取得逾20%的同比升幅; 每一類別也出現同比增長.

以6月計, 中國仍是晶片業收益增長最快地區, 同比升30.7%; 其次是美洲, 升幅為26.7%.

中興禁售事件之後, 國產自研晶片的熱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華為最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其副總裁何剛在前幾日向媒體透露華為自主研發的採用7nm製程的麒麟980已經完成了最基本的研發設計, 目前僅剩收尾階, 據了解除了常規性能和和工藝升級外, 麒麟980還是華為推出的搭載獨立NPU神經單元的第二代人工智慧晶片, 在人工智慧方面有著令人驚喜的進步,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8月份將由台積電進行代工量產, 9月會與大家見面, 也就是說華為將先人一步, 比高通更早推出7nm製程的晶片. 智通財經

4.同比增長16.43%, 泰州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250.3億元;

今年上半年, 泰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250.3億元, 同比增長16.43%,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92%. 各市 (區)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也實現了穩步增長, 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最高的是高港區, 達到59.85%;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最高的是泰興市, 達到609.2億元;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最快的是高新區, 增幅達38.62%. 泰州市科技局

5.市值破萬億美金的蘋果 近年在AI上搞了些新動作;

2007年, 中石油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首日市值曾達到1.1萬億美元.

11年之後, 當地時間8月2日, 蘋果公司盤中市值也超過1萬億美金, 成為繼中石油後的第二家破萬億公司.

蘋果股價以207.39美元收盤, 漲幅為2.92%, 交易期間, 其市值一度增至1.006萬億美元. 本月1號, 蘋果公布了業績高於預期的最新財報, 還宣布將回購200億美元股票. 此後, 其股價已上漲約9%, 實現自2014年4月以來表現最好的兩日漲勢.

當前市值比埃克森美孚, 寶潔和AT&T(T.N)的市值總和還高, 並佔據標準普爾500指數總市值的4%. 更淺顯易懂的比喻是: 它還相當於2個阿里, 3.5個工行, 175個新浪.

並且, 它還成為利潤最高的美國上市公司, 淨利潤高達484億美金.

在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日子, 我們談談蘋果的人工智慧業務, 看看它有哪些新動作和布局.

整合成立 AI/ML 團隊 布局人工智慧戰略

今年4月, 蘋果從穀歌挖走John Giannandrea, 負責蘋果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戰略, 直接向Tim Cook彙報.

John畢業於蘇格蘭格拉斯哥的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 獲得計算機科學榮譽理學學士學位, 並獲得了榮譽博士學位. 在加入Apple之前, John在Google工作了8年, 領導了機器智能, 研究和搜索團隊. 在此之前, 他創立了兩家技術公司, 分別是Tellme Networks和Metaweb Technologies. 在他的職業生涯早期, 約翰是General Magic的高級工程師.

據TechCrunch報道, 蘋果的Siri和Core ML團隊內部結構將維持不變.

Core ML是蘋果推出的可以將經過培訓的機器學習模型整合到應用中的高性能機器學習框架, 蘋果認為, 一個訓練有素的模型是將機器學習演算法來訓練數據集合的結果. 例如, 在給定臥室和浴室數量的情況下, 經過區域曆史樓價培訓的模型可以預測房屋的價格. 核心ML支援視覺映像分析, 自然語言處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WWDC2018, 蘋果推出了升級的 Core ML 2.

網易有道 CEO 周楓曾評論, 這個新框架能夠解決以往雲端數據處理的一系列問題, 而且相對安卓的 TensorflowLite 更加成熟, 值得人工智慧的開發者關注.

在Core ML之外, 飽受詬病又遲遲沒有起色的Siri也劃歸到了John Giannandrea旗下, 早前蘋果WWDC2017大會上, 庫克發布了內置Siri的智能音箱, 並命名為HomePod, 網易手機在評測後給出的評論是: Siri還處於小學水平, 競爭對手們都已經上高中了, 音質一流, 只可惜Siri太弱雞.

這也從側門說明蘋果Siri急需求變, 給口碑糟糕的Siri打一劑強心針. 畢竟屋漏偏逢連夜雨, 蘋果語音助手Siri聯合創始人Tom Gruber作為三位Siri聯合創始人之一, 選擇在部門整合之後離開了蘋果.

持續投入自研AI晶片 A12呼之欲出

今年年初,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市場調查報道顯示, 手機晶片市場高通第一, 蘋果第二, 聯發科第三. 蘋果依靠較為單一的產品線上榜, 實屬不易, 實力顯而易見.

目前, 蘋果已經推出了13款A系列處理器, 目前的旗艦型號為A11, 搭載於iPhone X之上, 蘋果稱A11仿生晶片內部的CPU, GPU, 性能控制器, 神經網路單元, ISP等都是自主設計研發.

參數方面, A11採用了台積電10nm FinFET工藝, 整合了43億個晶體管;搭載了64位ARMv8-A架構的6核CPU, 其中包括2個名為 'Monsoon' 的性能核(performance core)和4個名為 'Mistral' 的能效核(high-eggiciency core), 性能核比上一代A10裡的快了25%, 能效核則快了70%.

據稱, A11會在性能核心與能效核心之間合理分配任務, 智能地適當地管理任務, 將輕量級的任務或後台任務交給高能效核心去處理, 例如發簡訊或者瀏覽網頁, 很多日常做的事情大多交給高能效內核就能完成, 耗電更少.

而且, 這還是一塊神經引擎晶片, 可用於加速人工智慧任務, 例如人臉識別, 表情生成, 增強現實等等, 這個引擎能識別人, 地點, 物體, 以每秒6000億次的速度處理機器學習任務, 目前, 增強現實功能以及成為蘋果手機主打的功能之一.

最新的消息是, 蘋果的A12晶片已經進入最後階段, 將於今年9月隨新機亮相, A11已經可以比肩筆記本晶片性能, 這讓A12更加充滿期待.

謀劃未來2018年研發投入達140億美元

蘋果公司預計2018年的研發費用高達140億美元, 在4年時間裡增長了近2倍, 占營收比例達到了14年來最高, 這凸顯了蘋果不斷增長的產品野心.

儘管自動駕駛是幾年前蘋果研發支出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但現在有兩個新項目推動了最近研發支出的激增, 而且你可能想象不到.

首先是智能眼鏡, 鑒於蘋果公司的併購記錄和專利情況, 我們看到蘋果正在打造其智能眼鏡研發團隊, 而且致力於這一努力的團隊可能十分龐大.

其次是內容分發, 蘋果似乎已經在內容上制定了更廣泛的戰略, 蘋果公司在向超過8.5億用戶提供音樂, 視頻, 應用, 新聞和書面內容, 並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當然, 這可能是導致研發費用上升的引擎, 但手機和晶片等方面的研發一定也在持續, 並且投入重兵. 他們當然希望在未來新技術方面持續保持領先位置.

蘋果在2005年前後花了1.5億美元打造了首款iPhone, 當時, 這對蘋果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現金, 另外, 推動蘋果前進的還有競爭, 僅僅控制硬體和軟體已經不夠, 蘋果公司在世界各地開設了一系列研發中心(中國, 日本, 印度, 印度尼西亞, 新西蘭, 加拿大, 法國, 意大利, 以色列, 瑞典以及英國), 其中許多研發中心的任務是開發硬體, 而有些研發前哨是蘋果收購人才團隊的結果.

寫在最後

據研究機構Ned Davis Research的數據, 蘋果, 亞馬遜, 穀歌母公司Alphabet, 微軟和Facebook截至2018年6月佔據了標普500指數總價值的15%, 澎湃評論稱, 意味著科技行業在市場中達到了曆史性的支配地位.

而蘋果作為萬億美金大亨, 他們需要確保自己的領先位置.

畢竟, 現在唱衰的聲音一年來一次. 環球網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