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垃圾難降解, 有村莊直接拒絕塑料包裝

近年來, 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牧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了, 國家的各項補貼政策比如退牧還草政策, 設置生態公益崗等等, 對於增加牧民收入有明顯作用. 同時, 青藏高原出產的許多稀缺產品市場價格迅速提高, 旅遊業的發展也為牧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機會. 收入增加以後, 牧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生活方式在發生變化, 生活方式的變化也帶來一系列問題, 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是垃圾問題. 垃圾的問題首先表現為一些難以降解的塑料. 現金收入增加以後, 牧民消費的飲料大量增加, 我去訪問藏族牧民的時候, 他們排列出10多種飲料招待我. 我問他們為什麼要買如此多飲料, 他們說這些飲料甜絲絲的很好喝, 他們很喜歡. 大量飲料消耗帶來了大量飲料瓶罐, 這些飲料瓶罐在高原上很少有人回收, 成為垃圾的重要來源. 其次是工業製品替代了原有的天然物品, 比如原來的服裝是犛牛的皮, 毛加工而成, 即使從外面購買一些, 也大多是棉或絲織物, 這些天然的產品很容易降解. 現在的衣物多用化纖原料, 穿破了以後很難降解, 乃至當地人不知道如何處理穿過的衣服. 一位當地知識分子曾經說, 他們實驗各種辦法, 將穿過的衣服扔到河裡, 埋在土裡, 但都會造成汙染, 不能解決問題. 高原地區往往生態脆弱, 生態環境很容易受到破壞且難於恢複, 同時那裡氧氣稀薄, 低溫高寒, 各種生物的降解過程非常漫長. 現代工業品便宜量大且不可降解, 造成的影響是當地的環境所無法承載的.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 青海囊謙縣尖紮村的村民建立了高原上第一個零塑料的村莊, 也被稱為 '零廢棄村莊' . 在當地村民看來, 塑料垃圾是最嚴重的問題, 不管如何處理塑料垃圾, 包括填埋或焚燒, 都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最好的辦法是將塑料垃圾拒之門外. 他們採取的方法很簡單, 首先是拒絕塑料購物袋和塑料包裝. 村裡人要去城裡買各種食物, 這些食物大都是塑料包裝起來的, 他們會將塑料包裝取下來, 將食物裝到自己的購物袋中, 這與城市提倡消費者去超市要帶購物袋的邏輯完全一致, 但是他們做得更徹底. 其次, 他們排斥軟飲料, 在他們看來, 飲料不僅造成了大量瓶罐垃圾, 而且損害了他們的健康. 第三, 日常生活中盡量使用當地的材料, 減少對塑料的依賴, 比如用木桶替代塑料桶. 這個村還有一條規定, 任何到訪的客人都要將帶來的垃圾帶走. 這個村位於三江源腹地, 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造就了這個零廢棄社區. 但人們更想知道, 這個故事提供了什麼樣的啟示?這個零廢棄社區是否可以持續?啟示之一: 需求對環境保護的作用. 看到這個故事, 人們可能會覺得, 這個社區並沒有減少垃圾, 只是將垃圾排斥在社區外, 換句話說, 只是靠增加其他地區的垃圾來實現社區內垃圾的減少. 表面上,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因為購買食物的時候, 他們把那些塑料包裝拆下來, 將食物裝到自己的牛皮或布袋子中, 塑料包裝並沒有減少, 只是沒有進入社區. 他們要求到訪的客人將那些垃圾帶走, 垃圾只是換了個地方, 並沒有減少. 但是深入思考一下就會發現, 消費需求對於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反作用. 如果有越來越多的社區拒絕這些塑料包裝, 過度包裝, 那麼生產廠商會不會因此改變產品的包裝?產品包裝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垃圾, 如果所有消費者開始拒絕這些過度的塑料包裝, 垃圾會不會因而減少?環境保護需要聰明的消費者. 啟示之二: 環境保護是一件全方位的事情. 這個村莊的居民並不僅僅是拒絕塑料垃圾, 他們同時也成立許多保護環境的小組, 比如有些小組觀察鳥的變化, 有的小組監測水源, 有的小組定期查看植物的生長狀況. 拒絕塑料垃圾被包括在更廣泛的環境保護活動中, 從而使零廢棄行動具有持續的動力.

可以想象, 如果一方面在進入超市時候拿起可迴圈再生的購物袋, 一方面又依賴快遞送餐來解決一日三餐, 那麼當地的環境保護行為就很難持續. 啟示之三: 小社區的社會壓力可以約束人們的行為. 這個村子有50多戶人家, 每家的想法也許不盡相同, 也會有人不願意接受社區制定的規範, 但是在一個小社區中, 人們更容易達成共識, 也容易相互激勵和相互監督, 從而更容易採取集體行動來保護本社區的環境. 環境保護不僅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 更需要自下而上的集體行動.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