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标准大一统? 锤子QuickCharge 4+套装体验

从智能手机时代开始, 手机屏幕的尺寸就是越来越大, 近两年在全面屏风潮的兴起之下, 新机的尺寸更是纷纷来到了6英寸往上. 虽然每一代处理器都在功耗方面想尽了办法, 但是面对着越来越强的性能和越来越大的屏幕尺寸, 续航方面的问题还是越来越严重, 甚至对于重度用户来说, 一天一充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大多数用户在出门的时候, 都会顺手再揣上一块移动电源备用.

那为了解决续航的问题, 厂商们自然也是费尽了心思, 在电池技术一直没有取得大规模商用性质的进步之前, 其实能留给他们的思路其实并不多, 首先是增大电池容量, 毕竟电池是根本, 同配置下当然还是更大的电池更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但大电池除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外, 通常还伴随着体积的限制, 为了给大容量的电池留出结构空间, 手机也就无可避免的变沉变厚, 这就是为什么旗舰手机的电池通常都不会超过 4000mAh了.

而另一方面, 既然手机电池无法做得更大, 增强充电效率就成为了另一种选择. '充电5分钟, 通话2小时' , 这绝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语, 无论是其对充电效率的突出表现, 还是对用户的吸引力, 都可以证明用户们对快充功能的看重. 虽然不少厂家有着自家诸如VOOC闪充, DASH闪充之类的快充技术, 但要说到适用面最广的, 一定还是高通的QuickCharge.

高通的QC快充现在已经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 这里我们可以先简单了解一下. 最开始随着大屏智能机的出现, 原先5V/1A的充电速度已经完全无法满足要求, 在一堆的标准之中, 5V/2A的一代快充标准逐渐被各家所接受. 但随着智能机的娱乐功能进一步强化, 10W的充电效率又无法满足大家了, 于是紧跟着QC 2.0标准来了, 在其中, 多年未变的5V充电电压终于不再是唯一选择, 在设备支持的情况下, 增加了9V/12V/20V等高压快充选择, 不过其中的20V档因为发热和效率的原因, 其实很少有厂家选用, 一般就是5V/9V/12V三档.

到了QC 3.0阶段, 高通发现问题已经不局限于充电效率了, 粗暴的大跨度升压方式让快充同时成了高发热的代名词, 于是为其增加了INOV (电压智能协商算法) , 在多档电压之间调节的时候, 可以以0.2V为单位对电压进行微调. 同时得益于Type-C接口, 在电流方面的限制放宽了许多, 不仅电压的调节范围扩大到3.6-20V, 电流最大也提升到了3A, 充电效率和发热表现都提升了不少.

至于现在的QC 4+, 除了进一步细化电压调整, 可以做到以20mV为单位调压, 更重要的是随着Type-C接口的进一步普及, 由Apple, Google, Samsung, Qualcomm等业界大佬们共同推出的USB-PD充电标准也得到了支持, 这意味着我们终于看到了迎来快充标准大一统时代的曙光.

本次我们体验的锤子科技QuickCharge 4+充电套装 (充电头 + C-C充电线) 就支持了QC 4+和USB-PD快充, 能够支持5V/3A, 9V/2A, 12V/1.5A, 3.3-5.9V/3A, 3.3-11V/2A, 最大输出功率18W, 虽然没有达到QC 4+最高的18W, 但具体表现也非常令人期待.

充电头方面设计较为简约, 通体白色, 体积和此前坚果手机随机附赠的快充头体积是基本一致的, 在PD快充头里算是比较便携好带的. Type-C To Type-C的数据线品质也比较不错, 特别是接口端这个锤子自称的人性化微光灯, 在颜值和实用性方面确实都值得好评.

我们的体验主要分为充电速度和温度两方面, 至于使用的设备, 自然是锤子科技的当代旗舰坚果R1了, 自家的手机配上自家的充电套装, 确保不会出现兼容性方面的问题.

在刚插上手机的时候会有快充检测过程, 在经过不太短暂的协议检测之后就能以快充模式开启充电了, 实测充电全程虽然有一定调节, 但波动还是比较稳的, 电压基本稳定6.8V左右, 而电流基本维持在2.6A附近, 充电效率能保证在17W左右. 这里, 我们顺便还需要吐槽一下, 从照片也能看出来, 坚果R1镜头镀膜划损这个通病, 我们也不幸中招了.

而根据我们的实测, 在将电量耗至自动关机之后开始充电, 3600mAh的R1在关机状态0-100充电耗时1小时I5分钟, 此时手机显示电量为100%, 进入了电流低于0.5A的涓流充电模式, 电流逐渐下降, 波动幅度越来越小.

在充电过程中手机表面并没有明显发热产生, 即使在17W的高速充电时, 机身测得的最高温度也只有35.2℃, 整机可以说非常凉快. 这也是QC 4+的一大优点, 充电调压更加精细, 明显降低充电时的发热 .

同时测得充电头部分的温度为41.5℃, 摸上去也会有明显的发热, 不过因为发热集中在充电头端, 对实际手机的温度和使用都没有太多影响, 整体充电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

因为有了USB-PD快充的支持, 所以锤子的这个快充头同样支持iPhone的快充, 使用iPhone 8Plus实测可以达到17W左右的充电效率, 相对于苹果官方的快充套装来说, 价格显得友好了许多, 不过会不会在某一版本的系统更新之后被干掉, 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iPhone疯起来连过了 MFi认证的自家人都被误伤过.

总的来说, 充电标准大一统对于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特别是USB-PD这样支持范围宽泛的标准, 最高100W的充电效率甚至兼容了部分的轻薄型笔记本, 对于出差党们来说, 能将所有的用电设备进行整合, 应该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梦想了.


从智能手机时代开始, 手机屏幕的尺寸就是越来越大, 近两年在全面屏风潮的兴起之下, 新机的尺寸更是纷纷来到了6英寸往上. 虽然每一代处理器都在功耗方面想尽了办法, 但是面对着越来越强的性能和越来越大的屏幕尺寸, 续航方面的问题还是越来越严重, 甚至对于重度用户来说, 一天一充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大多数用户在出门的时候, 都会顺手再揣上一块移动电源备用.

那为了解决续航的问题, 厂商们自然也是费尽了心思, 在电池技术一直没有取得大规模商用性质的进步之前, 其实能留给他们的思路其实并不多, 首先是增大电池容量, 毕竟电池是根本, 同配置下当然还是更大的电池更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但大电池除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外, 通常还伴随着体积的限制, 为了给大容量的电池留出结构空间, 手机也就无可避免的变沉变厚, 这就是为什么旗舰手机的电池通常都不会超过 4000mAh了.

而另一方面, 既然手机电池无法做得更大, 增强充电效率就成为了另一种选择. '充电5分钟, 通话2小时' , 这绝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语, 无论是其对充电效率的突出表现, 还是对用户的吸引力, 都可以证明用户们对快充功能的看重. 虽然不少厂家有着自家诸如VOOC闪充, DASH闪充之类的快充技术, 但要说到适用面最广的, 一定还是高通的QuickCharge.

高通的QC快充现在已经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 这里我们可以先简单了解一下. 最开始随着大屏智能机的出现, 原先5V/1A的充电速度已经完全无法满足要求, 在一堆的标准之中, 5V/2A的一代快充标准逐渐被各家所接受. 但随着智能机的娱乐功能进一步强化, 10W的充电效率又无法满足大家了, 于是紧跟着QC 2.0标准来了, 在其中, 多年未变的5V充电电压终于不再是唯一选择, 在设备支持的情况下, 增加了9V/12V/20V等高压快充选择, 不过其中的20V档因为发热和效率的原因, 其实很少有厂家选用, 一般就是5V/9V/12V三档.

到了QC 3.0阶段, 高通发现问题已经不局限于充电效率了, 粗暴的大跨度升压方式让快充同时成了高发热的代名词, 于是为其增加了INOV (电压智能协商算法) , 在多档电压之间调节的时候, 可以以0.2V为单位对电压进行微调. 同时得益于Type-C接口, 在电流方面的限制放宽了许多, 不仅电压的调节范围扩大到3.6-20V, 电流最大也提升到了3A, 充电效率和发热表现都提升了不少.

至于现在的QC 4+, 除了进一步细化电压调整, 可以做到以20mV为单位调压, 更重要的是随着Type-C接口的进一步普及, 由Apple, Google, Samsung, Qualcomm等业界大佬们共同推出的USB-PD充电标准也得到了支持, 这意味着我们终于看到了迎来快充标准大一统时代的曙光.

本次我们体验的锤子科技QuickCharge 4+充电套装 (充电头 + C-C充电线) 就支持了QC 4+和USB-PD快充, 能够支持5V/3A, 9V/2A, 12V/1.5A, 3.3-5.9V/3A, 3.3-11V/2A, 最大输出功率18W, 虽然没有达到QC 4+最高的18W, 但具体表现也非常令人期待.

充电头方面设计较为简约, 通体白色, 体积和此前坚果手机随机附赠的快充头体积是基本一致的, 在PD快充头里算是比较便携好带的. Type-C To Type-C的数据线品质也比较不错, 特别是接口端这个锤子自称的人性化微光灯, 在颜值和实用性方面确实都值得好评.

我们的体验主要分为充电速度和温度两方面, 至于使用的设备, 自然是锤子科技的当代旗舰坚果R1了, 自家的手机配上自家的充电套装, 确保不会出现兼容性方面的问题.

在刚插上手机的时候会有快充检测过程, 在经过不太短暂的协议检测之后就能以快充模式开启充电了, 实测充电全程虽然有一定调节, 但波动还是比较稳的, 电压基本稳定6.8V左右, 而电流基本维持在2.6A附近, 充电效率能保证在17W左右. 这里, 我们顺便还需要吐槽一下, 从照片也能看出来, 坚果R1镜头镀膜划损这个通病, 我们也不幸中招了.

而根据我们的实测, 在将电量耗至自动关机之后开始充电, 3600mAh的R1在关机状态0-100充电耗时1小时I5分钟, 此时手机显示电量为100%, 进入了电流低于0.5A的涓流充电模式, 电流逐渐下降, 波动幅度越来越小.

在充电过程中手机表面并没有明显发热产生, 即使在17W的高速充电时, 机身测得的最高温度也只有35.2℃, 整机可以说非常凉快. 这也是QC 4+的一大优点, 充电调压更加精细, 明显降低充电时的发热 .

同时测得充电头部分的温度为41.5℃, 摸上去也会有明显的发热, 不过因为发热集中在充电头端, 对实际手机的温度和使用都没有太多影响, 整体充电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

因为有了USB-PD快充的支持, 所以锤子的这个快充头同样支持iPhone的快充, 使用iPhone 8Plus实测可以达到17W左右的充电效率, 相对于苹果官方的快充套装来说, 价格显得友好了许多, 不过会不会在某一版本的系统更新之后被干掉, 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iPhone疯起来连过了 MFi认证的自家人都被误伤过.

总的来说, 充电标准大一统对于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特别是USB-PD这样支持范围宽泛的标准, 最高100W的充电效率甚至兼容了部分的轻薄型笔记本, 对于出差党们来说, 能将所有的用电设备进行整合, 应该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梦想了.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