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大股东欲以10亿元定增巩固控制地位, 一边是合作伙伴格力电器两度举牌不断加大话语权, 海立股份两大股东之间的博弈暂时以定增方案遭否而收场.
8月2日晚间, 海立股份发布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的11项议案中, 仅有4项非核心议案获得通过, 而涉及到核心问题的发行方式和发行时间, 发行对象及认购方式, 发行价格, 发行数量等7项议案的审议结果都是不通过. 其中, 关于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以46.19%的反对票比例而未获通过.
中小股东为格力摇旗呐喊
海立股份此前发布公告称, 这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相关议案事项的互联网投票时间为2018年8月2日9:15-15:00. 不过, 投票当日的前几天就有很多投资者在投资软件, 股吧等地呼吁支持格力投反对票.
投票当天, 更是有很多散户在互联网投票平台上投完反对票以后, 四处传播表决意见, 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格力电器, 对大股东上海电气则是颇有微词.
从目前的投票结果来看, 虽然拥有参会表决权的股份约有4.8亿股, 但是在关键事项中投票对决的仅有3.07亿股, 其余约1.7亿股作壁上观. 其中, 在关键事项中投反对票的股份大约有1.4亿股, 格力电器持有的8663.12万股大概率投了反对票, 大约有5300万股的中小股东也投了反对票.
不过也有投资者分析认为, 也有可能是格力电器在二次举牌后又对海立股份进行了增持.
至于为什么投反对票, 一些身为中小散户的海立股份股东集中表达了三个观点:
其一, 有始无终. 海立股份2017年8月7日发布公告, 控股股东上海电气拟以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海立股份共计1.75亿股的股份, 占海立股份总股本的20.22%. 由于格力电器的 '搅局' , 仅仅不到20天的时间, 上海电气便决定终止转让事宜. 由于 '决策不审慎严重影响投资者预期' , 上海电气在今年6月27日受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通报批评.
其二, 吃相不雅. 如果定增方案获得通过, 大股东的控制权会进一步增强, 但是由于定向增发后每股回报会相应摊薄, 中小股东利益可能会受损.
其三, 自相矛盾. 先是意欲出售持有的海立股份股票, 现在又意欲通过定增方案增强控制权, 大股东决策前后矛盾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治理.
定增方案完全是为了阻击格力吗?
目前, 业界对上海电气10亿元定增方案目的的解读是, 为了阻击格力通过举牌图谋海立股份的控制权. 而关于格力举牌的主流观点则是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图谋海立股份控制权.
'加强股权捆绑保障供应链的稳定, 这个目的是比较直接和确定的, 至于夺取海立控制权的说法还有待商榷. ' 一位家电企业负责人向中国家电网分析称,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格力是为了海立的压缩机, 但是从市场竞争的战略高度来看, 格力更多的是为了话语权, 即防止海立被竞争对手收购.
对于这其中的差别,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称, 格力电器的凌达压缩机产能并不能保证完全的自给自足, 格力与海立产生业务和股权上的关联可以更大程度的保证产能的供应, 这是利己; 从海立股权之争的源头看, 大股东上海电气当初有意出售持有的海立相关股份, 而且潜在的竞标者当中也不乏格力的竞争对手, 格力电器当然不愿意看到海立进入竞争对手的阵营, 这是排他.
事实上, 格力电器的举牌正是始于海立股份终止股权转让后复牌的第一天.
2017年8月29日, 海立股份开市复牌, 格力电器通过集中竞价交易一举增持海立股份996.94万股, 增持价格区间在11.64元/股至12.078元/股, 斥资超过1.16亿元. 此后的每一个交易日, 格力电器都一路增持, 截至9月19日完成第一次举牌.
从2018年4月23日到7月4日, 格力电器又陆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增持海立股份股票4331.5万股, 完成第二次举牌.
中国家电网注意到, 就是在格力电器陆续增持期间的6月25日, 海立股份发布了《关于拟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提示性公告》, 为后续详细的定增方案埋下了伏笔.
不过也有投资者认为, 虽然定增方案的发布不排除是控制权之争的手段, 但是从海立股份今年一季报的财务状况来看, 10亿元现金定增方案确实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支撑.
据了解, 海立股份于2013年发行了五年期10亿元公司债券 '12沪海立' , 该笔债券在今年一季度归还了全部本息. 而且, 海立股份一季度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出现双增局面, 短期借款猛涨了约11亿. 因此, 除了股权之争以外, 10亿定增方案可以让上市公司资金更加充沛.
据了解海立股份此前公告称, 定增募集资金的是为了偿还银行借款, 补充流动资金. 而此次临时股东大会, 关于资金运用可行性分析的相关议案获得通过, 也许正是出于对现阶段财务状况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