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評拼多多上市: 拼到最後是拼質量

互聯網行業新料不斷, 這幾天, 最大的料莫過於拼多多了. 短短兩年11個月, 拼多多從名不見經傳的電商平台登陸納斯達克, 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迄今最快上市紀錄.

其閃電般的增長速度被業界高度重視, 站上資本風口的同時也被吹上輿論風口. 成功上市的拼多多一夜間飽受爭議. 一方面坐擁3億多用戶, 尤為小城市低收入人群所熱捧, 另一方面卻是業內對其產品質量問題, 供應商管控問題和增長模式的質疑.

其實, '拼購' 的概念由來已久, 最早的團購模式就有拼購的影子, 只不過現在興起的拼購花樣更多, 還融入了社交購物的模式. 電商巨頭們開始打 '拼購' 這張牌, 對廣大消費者來說也是 '受益匪淺' , 消費者都期望通過 '拼購' 得到更多的實惠.

近年來, 電商平台的發展帶動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 成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的一大亮點. 同時, 越來越多傳統企業進駐電商領域, 老牌電商們也結合自身特點及優勢, 不斷推出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電商創新模式與應用. 此外, 電商平台越來越多走出城市, 走進鄉村, 為廣大農民帶去了新的消費方式甚至增收機會.

作為新型商貿活動, 電商已廣泛滲透到我國社會, 經濟, 生產, 流通和生活等各個領域.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爬坡過坎之際, 尤其需要高品質的電商. 電商平台打通顧客與商家聯繫, 壓縮供應鏈條, 省去了中間環節和渠道成本, 能夠實現買家得實惠, 廠家薄利多銷, 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物美價廉的選擇.

然而, 電商平台的假貨現象, 誠信危機, 規範缺失, 稅收爭議等問題長期存在, 困擾著這個行業, 給其蓬勃發展帶來一些隱憂. 由於部分電商平台依靠補貼或打折進行惡性市場競爭, 導致大量商家難以盈利, 網上商品只能拼價格, 高品質的反而沒市場, 拼到最後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對電商平台而言, 首先要有底線思維和自律意識, 無論採取何種定價策略, 無論定位哪種消費市場, 無論選擇何種經營模式, 最基本的底線永遠是符合國家規範, 保證產品質量. 同時, 要加強內部管理, 規範主體准入, 對網上銷售的企業和產品進行嚴格審核, 發揮平台監管作用, 對供貨渠道產品質量建立制度保障, 讓假冒偽劣產品進不來, 賣不出去.

對政府而言, 要完善電子商務相關法律, 法規, 健全社會誠信體系. 和經濟發達國家相比, 目前我們的法律對制假售價者的懲處差距較大. 同時, 消費者買到假貨後維權成本高, 經常遇到店家無賴, 監管扯皮現象. 因此, 政府應加強網路市場監管和綜合執法, 完善對電商的事中事後監管, 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打擊力度, 對不履行主體責任的電商平台堅決嚴肅處理, 讓假冒偽劣產品有人管, 管得住.

對於所有市場主體而言, 需要明確的是, 低價產品不一定都是低質產品. 低價是市場需求, 低質是商家失責, 售賣假貨則是違法行為. 不管是拼產品, 還是拼市場, 拼到最後, 一定是拼質量.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