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刊發文章稱, 日本的溫水洗淨馬桶, 可以稱為廁所領域最大的革命者. 有人說, 踏入洗手間之後, 智能馬桶蓋立即自動開啟, 就像在歡迎自己一般, 內心就莫名地湧動著一股歡快感.
中國人赴日本買的馬桶蓋, 其實是買一套帶有溫水洗淨系統的馬桶蓋, 牆壁上的或馬桶側邊的操作板可以操控很多功能: 比如加熱馬桶圈, 調節洗淨時的水壓, 水溫和角度等, 播放蓋住如廁聲的音樂等等.
但事實上, 日本在馬桶領域是真正的 '後來者居上' 和 '彎道超車' . 明治時代, 日本全社會開始 '脫亞入歐' , 在這場運動當中, '馬桶' 也在學習範圍當中. 大倉和親在1903年到歐洲遊學時, 看到雪白得閃閃發光的馬桶, 內心是充滿震驚的——當時的日本人普遍還在室外使用連下水道都沒有的蹲廁, 他便決心要把日本的廁所 '近代化' 一番.
其實, 早在19世紀日本就從國外進口抽水馬桶, 20世紀初開始使用陶瓷製作小便池和蹲式廁盆. 但是, 日本一直沒有國產的抽水馬桶. 第一個國產馬桶出現在1914年, 正是由那位在歐洲對廁所感到震驚的大倉和親開發的.
逐漸地, 抽水馬桶在日本社會中慢慢普及開來. 1964年, 日本又一次受到了新的文化衝擊: 瑞士和美國開始使用帶有溫水洗淨功能的馬桶, 而日本又一次成為了後進生. 伊奈制陶和東洋陶器只能分別從瑞士和美國進口新型馬桶.
3年之後, 日本才跟上步伐, 市面上終於出現 '國產馬桶蓋' . 可以說, 到這一階段為止, 日本一直在 '模仿' 歐美馬桶的過程中前進, 1970年以後, 便開始了逐步的逆襲.
1980年, 東陶公司首次發售 '衛洗麗' 馬桶蓋, 這才是日本馬桶逆襲之路的開端. 在衛洗麗的開發階段, 300名從業員輪流試用, 研究最適宜用於洗淨肛門的水溫. 然後, 從抗菌, 防汙以及舒適度的角度考慮, 研究洗淨的最佳的噴射角度. 經過反覆測試後, 發現洗淨肛門時應將噴射角度設置為43度, 而女性小便後洗淨時噴射角度設置為53度, 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洗過肛門後的水花飛濺到四周.
到1987年時, 一款 '究極馬桶' 被稱為衛洗麗女王, 它的馬桶蓋已經可以輕開輕合, 噴射管的前後位置已可以調節, 還附帶除臭功能和遙控功能. 這是如今許多中國馬桶生產商還未達到的精細程度.
日本最大的衛浴設備製造商生產的抽水馬桶, 在90年代末就已經成為全世界最高效省水的抽水馬桶. 從學習歐美的馬桶, 到製造出全世界最省水的馬桶, 中間花費了幾十年進行不斷改善.
最初, 抽水馬桶每一次沖水都需要13升水左右, 這既是家庭, 公共設施的巨大消費負擔, 同時成了當時缺水問題日益嚴重的社會的負擔. 經過研究改進後, 每次沖馬桶可以節省50%的水量, 只需要6升左右的水.
儘管當時的技術人員都認為6升已經是省水極限, 但在2002年, 生產商又發明了旋風沖洗法, 一改以往從前方沖水的傳統方式, 而是從馬桶的兩側讓水流與馬桶邊緣呈一定角度衝出, 自然地在馬桶內形成漩渦. 最後, 只需要非常少量的水就能將馬桶沖乾淨. 到2012年時, 每一次只需要3.8升水就能沖乾淨馬桶.
生產商對於清潔的要求, 不僅僅滿足於將肉眼可見的清潔做到極致, 肉眼無法看到地步, 也會加以研究. 能用最少的水把排泄物沖走是不足夠的, 如果能讓馬桶內的細菌也都消失, 這樣才能完全放心.
近年, 日本廠商又採用了一種 '清潔除菌水' 的特殊液體噴射在馬桶槽內, 噴射管的表面, 用於除菌和防止汙垢聚集. 清潔除菌水並不需要另外購買, 它的來源就是自來水. 馬桶內部的裝置將水中本身含有的物質進行電解, 產生除菌成分. 然後, 將 '清潔除菌水' 自動噴洒在馬桶槽和噴洒管上, 不用任何洗滌劑和藥品也可以起到去除99%的細菌之用, 除菌效用也就等同於除臭.
人們常說幾十年前的日本是 '山寨大國' , 許多產品, 創意都來源於歐美, 但卻很少人認為日本社會時至今日仍是 '山寨' 大國, 因為他們把 '拿來' 的東西不斷研究改善, 在細節上做到最佳, 得到世界認可甚至超越發源地, 至此, 也就再沒有人關心是否是 '山寨' 這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