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王新潮臨危受命帶領逆襲翻盤;趙偉國辭任清華控股

1.再次卸任重要職位! 趙偉國辭任清華控股董事一職2.張江故事: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100位的最強大腦都在這裡了3.王新潮與長電科技的故事: 臨危受命, 卻帶領公司逆襲翻盤4.銳意進取 創新不止——專訪深圳尚陽通科技有限公司蔣容5.諾貝爾獎學者質疑加密貨幣體: 增加成本 不受束縛

1.再次卸任重要職位! 趙偉國辭任清華控股董事一職

集微網消息, 據新京報報道, 由於工作調整, 趙偉國和王濟武已經辭任清華控股董事, 由李豔和, 李志強擔任清華控股董事.

報道稱, 清華控股相關人士表示, 由於 '一崗雙責' 的原因, 由子公司紫光集團的黨委書記擔任清華控股的董事, 而趙偉國作為紫光集團董事長就不再擔任清華控股的董事.

經集微網記者在 '啟信寶' 中確認, 目前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的15位高管名單中確實沒有趙偉國和王濟武, 而公司董事則新增了李豔和和李志強.

實際上, 對於趙偉國而言, 這是其近期第二輪卸任重要職位.

集微網曾報道, 今年4月8日晚間紫光集團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國芯公告, 趙偉國因工作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 董事職務, 董事會已同意其辭職申請. 公告表示, 趙偉國辭職後, 將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對於辭任兩家上市公司董事長, 趙偉國在朋友圈發布消息稱: '確實太忙, 上市公司程序性工作太多, 感謝關心, 我永遠與紫光同在, 同時趙偉國補充到, 紫光股份只是紫光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 我的崗位在紫光集團. '

趙偉國於1985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2009年入就任紫光集團總經理, 此後出任紫光集團董事長, 之後執掌了一系列併購, 紫光也實現了大規模擴張. 2014年被評為中國資訊產業年度領袖人物, 2016年被評為十大 '2016年度華人經濟人物' .

曆數趙偉國在紫光的主要貢獻, 包括: 併購展訊和銳迪科, 成為中國晶片龍頭企業; 與英特爾達成股權合作, 紫光價值大幅提升; 收購新華三集團51%股權, 構建 '從芯到雲' 的產業鏈; 創新中國高科技企業跨越式發展模式; 助力國家戰略, 打造世界級高科技產業集團等等.

而新增的清華控股董事李豔和與李志強又是何背景呢? 據公開資料顯示, 李豔和近期曾以紫光集團黨委書記的身份公開露面, 李志強則以啟迪控股黨委書記的身份公開露面.

公開簡曆顯示, 李豔和先生, 1956年10月生, 黨員, 碩士, 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清華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現任清華大學教授, 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工聯會主席, 紫光集團黨總支書記, 副董事長.

李志強, 1962年6月出生, 工學碩士, 清華大學教授. 198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 現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黨委書記, 清華科技園管委會主任. (校對/落日)

2.張江故事: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100位的最強大腦都在這裡了

原標題: 藏在祖沖之路上的張江故事: 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的最強大腦都在這裡集結了 偌大的上海版圖中, 祖沖之路連同這條路上的人, 都是個性分明的存在, 似被烙印上科技屬性——低調中閃爍著智慧.

以古今中外著名科學家的名字作為路名, 可謂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獨創. 在這個有 '中國矽谷' 之稱的 '科學城' 裡, 東西向道路往往取自中國科學家之名, 如祖沖之路, 李時珍路, 郭守敬路, 華佗路, 張衡路, 南北向道路往往取自外國科學家命名, 如牛頓路, 哈雷路, 居裡路, 高斯路, 達爾文路.

而祖沖之路的特別之處在於, 它將張江高科技園區劃分為南北兩區, 生物醫藥和整合電路兩大招牌產業遙遙相望. 它也由西至東串聯起地鐵2號線在張江的三個站點——張江高科站, 金科路站, 廣蘭路站, 儼然園區的動脈線.

祖沖之路上, 建築密度很低. 十幾層的樓已算高樓, 大多是方方正正的極簡造型, 頗似電子元器件的組合. 這條路上令人矚目的 '高' , 是創意密度. 道路兩旁樓房裡入駐的企業, 可以用藏龍臥虎來形容: '聯想' , IT行業的帶頭大哥; '華虹' , 多少人的手機晶片來自它的整合; '滬江' , 國內互聯網教育開疆拓土者; '喜馬拉雅' , 音頻分享領域的 '獨角獸' ……不可小瞧的, 還有這條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 別看不少人戴著黑框眼鏡, 掛著標誌性工牌, 背著碩大的雙肩包, 真就不起眼. 這群人中極客, 創客特別多, 沒準, 你正在使用的產品就出自他們的研發.

祖沖之路致敬的是中國古代科學家祖沖之——憑藉對於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值, 他曾深遠地影響中國乃至世界. 3.1415926……無限不迴圈的圓周率, 似為祖沖之路注入性格的基調, 有起點, 沒終點, 總有綿延不絕的創新之力從這條路上噴薄而出.

這條馬路的從無到有, 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決定, 成為改革開放的鏗鏘註腳.

祖沖之路, 約莫出現在1990年代中期. 關於這條馬路的故事, 卻要從1990年開始講起——它的從無到有, 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決定, 成為改革開放鏗鏘有力的註腳.

1990年, 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集結號正式吹響. 位於浦東中部腹地的張江, 與陸家嘴, 金橋, 外高橋一同被納入早期規劃藍圖, 未來它將承擔起高科技功能. 彼時的張江, 還是一片農田, 留給人們的記憶點, 除了紅菱, 雪裡蕻, 荸薺, 就是錢萬隆醬油. 及至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之初, 這裡除了一兩條機耕小道, 一條象樣的道路也沒有, 新開工的道路統統按照工程上的一號路, 二號路來命名. 1994年一份浦東新區交通地名規劃方案悄然出台, 其中一句是這樣寫的: '張江高科技園區, 將根據中外著名科學家及一些高技術名詞來命名, 如 '祖沖之路' . '

就這樣, 單單路牌就築起張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人們的視線裡, 驟然出現了 '祖沖之路' , '李時珍路' , '郭守敬路' , '華佗路' , '牛頓路' , '哈雷路' , '居裡路' 等一連二十多條致敬中外科學家的路名. 這些簇新的馬路縱橫延伸, 交織出科學的味道, 也交織出一個閃光的地標.

其中, 構築起張江市政道路 '經脈' 的祖沖之路, 最為深切地目睹著奇蹟在這方熱土上的發生. 隨著張江開發力度的推進, 祖沖之路也在不斷生長. 新世紀伊始, 祖沖之路計劃建設的總長度僅為1.2公裡; 漸漸地, 它延伸至5.8公裡, 由西至東串聯起地鐵黃金2號線的三個站點——張江高科站, 金科路站, 廣蘭路站.

祖沖之路及其所處的張江, 早已成為高科技智慧的代名詞, 享有 '中國矽谷' 之稱. 人們不知道的卻是, 園區開發最初的那段時日, 多少親曆建設者如履薄冰, 夜不能寐.

彼時, 條件非常艱苦, 腳穿一雙靴子, 頭戴一頂帽子, 腰裡別著數字BP機, 自己駕駛一輛土吉普車, 時任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總經理的吳承璘就是這樣把這片地跑得熟透的. 他的一位老同事回憶道, 那段時間常看到這位 '掌門人' 獨自在辦公室長時間踱步, 陷入沉思.

彼時, 對於張江的開發有 '儲存張江' 之說, 因為其高科技的特別屬性與特殊要求, 開發方略需要審慎論證, 研究. 因而, 張江是早期浦東開發開放四大板塊中最後一個啟動的——1992年7月 '開弓' 之時, 承擔金融貿易區功能的陸家嘴板塊, 承擔保稅區功能的外高橋板塊, 承擔出口加工區功能的金橋板塊, 建設已是熱火朝天, 而張江還是一片 '毛地' . 後來的故事, 大家再熟悉不過. 人們在這片熱土上的奮力進取, 令它迎來華麗 '蝶變' , 也為它贏得更多矚目——從1999年的 '聚焦張江' 戰略, 到今天張江正成為上海進軍全球科創中心的核心力量.

祖沖之路周邊, 兩類企業特別集中. 一類是世界級老牌的研發機構, 諸如通用電氣, 松下, 惠普, 霍尼韋爾, 羅氏, 默克; 另一類則是本土化的科創, 文創 '引擎' 企業, 諸如展訊, 華虹, 微創醫療, 閱文集團, 滬江, WiFi萬能鑰匙. 而後一類似乎更能代表這條馬路及其所在區域的特質——張江的創新, 更多的是強調原創.

銳意創新的張江與人們尋求突破的事業可謂彼此吸引, 互相成就. 二三十年間, 這片沃土孕育了多少激動人心的創業故事和令人欽佩的 '知本英雄' .

2000年, 浦東軟體園一間50多平方米的毛坯房裡, 來自天南海北的四個應屆大學畢業生——餘波, 葉軍平, 黃選鋒, 劉雲軍, 就是在這裡一人一台電腦, 埋頭 '孵化' 他們的企業. 房間多少有些不堪: 一塊橫拉著的整幅藍布代替了窗帘; 幾張辦公桌老舊且規格不一; 矮柜上零亂地堆放著幾隻塑料飯盒, 洗衣粉, 抹布……他們笑言自己真就是 '兩手空空, 背著書包到張江來創業的' . 在這裡, 閃光的似乎只有年輕人腦海裡湧動的創意.

祖沖之路兩旁, 從來不乏傳奇: 有在讀碩士生將新鮮出爐的碩士論文變成用於中小企業生產管理的一種新穎軟體產品, 在這裡辦起軟體公司, 僅僅一年, 產值就達數百萬元; 有三位計算機系同窗從北京, 深圳等不同地方毅然辭職, 齊聚在這裡創業, 公司成立僅3個月即已開發完成多種基於Linux平台的服務端產品; 留美博士在這裡創辦的一家公司, 研製出國際水準的微創醫療器械, 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實現產業化; 草創時只有8名員工和50萬元啟動資本的一家公司, 在這裡用了五年成為資產過億元, 員工近400人的知名軟體企業和金融電子商務服務商……

留在這裡的, 還有很多人默默揮灑的汗水. 曆史或許不會記住他們的名字, 但會記住他們智慧閃爍的火花, 奮力逐夢的身影. 這些已漸漸匯成此處最美的風景, 漾起激動人心的活力.

最近幾年遍地開花的創新創業孵化, 張江高科技園區早就在嘗試了, 堪稱創業者的 '夢工廠' . 今天, 這裡匯聚著86家孵化器, 超過2500家企業正在孵化中, 近300家企業掛牌上市.

金科路地鐵站南面的浦東軟體園裡, 有家 '亞洲最佳孵化器' ——浦軟孵化器. 成立整整十年, 累計孵化出400多家優秀企業, 包括喜馬拉雅, 天天果園, 七牛雲, 洋碼頭等一批獨角獸企業. 毗鄰張江高科地鐵站的傳奇廣場裡, 兩家深藏於此的咖啡館亦堪稱傳奇. 其中一家, 是IC咖啡, 國內最早也最具影響力的創業咖啡館之一.

2012年, 100個IC, IT產業鏈的專業人士, 每人拿出兩萬元 '眾籌' 了這家咖啡館, 精準助推電子資訊領域的行業交流與大眾創新. 在這裡, 太多懷揣夢想的創業者與迎面而來的人們天馬行空地 '海聊' , 幸運的話, 還能遇上創業路上的導師, 夥伴或者投資人.

創辦至今, IC咖啡舉辦的科技講座, 沙龍不下千場, 輻射逾50萬專業人群, 由此走出的創業團隊近百個, 而它自身也拓展為一個品牌, 開到了全國各地. 另一家, 是Vπ咖啡, 有的當然也不僅僅是咖啡. 這裡設有小型玻璃房會議室, 階梯教室以及一排靠牆的木質高椅辦公空間, 電腦屏幕或投影儀上折射的夢想光芒最是迷人.

'園區' 向 '城區' 的升華, 科技人才有了安居樂業的幸福感.

前不久, 一個繁忙的下班時段, 廣蘭路地鐵站出現了與平素反向而行的大客流. 很多人不約而同在這裡出站, 打聽著同一個地方, 昊美術館. 這一天, 網紅藝術展 '虛·構' 正是在位於祖沖之路上的這一國內首家夜間美術館揭幕.

別說五年十年前, 就是兩三年前, 這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太長一段時間, 祖沖之路及其所處的張江, 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 上班才會去的地方. 這裡稀缺的不單是人文藝術氣息, 還有日常生活氣息.

對於1994, 1995年的這一帶, 一位 '老張江' 是這樣回憶的: '別說路燈, 就連路都沒幾條. 因資金和開發進度所限, 許多道路都是有頭沒尾的 '斷頭路' ; 屈指可數的那一兩條從 '城裡' 開來的郊區專線車, 一到下午六點後也基本沒了影. ' 2000年, 儘管地鐵2號線轟轟烈烈延伸進張江, 被設為終點站的張江高科站在很多人眼中仍就像城市盡頭.

'初到張江, 出門吃個小飯, 買束小花, 都煞費思量……兩年住下來, 附近方圓數公裡內, 屈指可數那幾家餐館, 跟老闆都熟得像自家人一樣……' 專欄作家石磊2007年在發表於本埠報紙副刊的一篇散文中寫道. '發了工資居然沒有地方可消費, 完全感覺不到自己在上海. ' 這則是崔先生的大實話, 他回想的當年, 是十年前, 那時他剛從家鄉東北 '漂' 到上海張江.

這些年, 祖沖之路周邊的 '滄海變桑田' , 從打破固有印象開始——居住越來越便利, 越來越詩意. 2009年, 科技感十足的現代化有軌電車連綴起9.8公裡長的園區大小馬路, 起點就在張江高科地鐵站附近; 2010年, 進一步延伸的地鐵2號線在祖沖之路上新增金科路站, 廣蘭路站, 並且連通虹橋, 浦東兩大國際機場, 與世界彷彿觸手可及; 2014年, 金科路地鐵站上方, 長泰廣場與匯智國際商業廣場接連開業, 升騰起迷人的商業, 娛樂, 休閑氛圍……不斷拓展的還有詩意的棲息空間.

張江高科地鐵站附近, 坐落於張江藝術公園的張江當代藝術館, 目前正在籌劃擴建; 祖沖之路近申江路路口, 隔路相對的昊美術館與上海整合電路科技館, 交織出一種奇異的張力; 祖沖之路沿張江路往北, 由上海動漫博物館變身而成的張江戲劇穀, 已然成為園區文化新地標, 戲劇演出與交流活動在這裡有聲有色地展開……這些變化正為 '創意濃度' 的滋養展開新的維度.

對於很多張江人來說, 生活於此的幸福感還來自祖沖之路2305號, 幾幢如彩色魔方般的高樓. 園區最大的人才公寓 '天子驕子' 就是這裡. 在有 '人才高地' 之稱的張江, 人才公寓是極富張江特色的案例, 早在2000年就被用以留住人才, 降低他們的居住與創業成本.

在 '天子驕子' , 戶型多達二十來種, 一房一價, 價格約為市場租賃價的一半, 通過申請者可以優惠價 '拎包' 入住兩年, 享用公寓, 也享用眾創空間與食堂, 健身房等功能區. 年複一年, 多少人懷揣夢想搬進了這裡, 又有多少人從這裡搬離, 奔赴理想的家, 更大的夢.

去年《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出爐, 明確未來這裡將完成從 '園區' 到 '城區' 的升華, 不但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城, 更是現代新型宜居城區. 10分鐘社區生活圈全覆蓋; 衛生, 醫療, 文化, 體育, 教育等公共設施和綠地的比例大幅擴容; 新增住宅建築面積中, 租賃住宅佔比約97%……藍圖上鋪展開來的這些圖景, 都是為了——讓更多的科技人才在此安居樂業, 迸發活力.

這些 '最強大腦' 的集結, 讓祖沖之路成為 '神一樣' 的馬路.

祖沖之路西起景明路, 東至芳春路, 由西至東橫穿碧波路, 松濤路, 科苑路, 牛頓路, 金科路, 哈雷路, 高斯路, 張江路, 廣蘭路, 申江路, 盛夏路, 張東路等主要南北向道路. 這條馬路像是有種特別的磁力, 它的兩旁神一樣集結了一大批知名企業.

祖沖之路的西端南側是張江微電子港. 陳天橋創辦的 '盛大' 就從這裡起家. 今天, 原盛大文學與騰訊文學強強組建成閱文集團, 佔據中國網文的大半壁江山——擁有原創作品千萬餘部, 作者陣營690萬人, 觸及數億用戶, 著作權改編影視劇動漫屢屢 '霸屏' ; 而盛大遊戲則自立山頭, 繼續 '傳奇' .

網路遊戲界曾與盛大遊戲分庭抗禮的 '第九城市' 也在微電子港, 那些年多少人追的《魔獸世界》就是它所代理運營的. 除此之外, 姚欣的 'PPTV' , 於剛的 '一號店' 等耳熟能詳的品牌也都是從這裡走出的.

沿著祖沖之路行至松濤路, 總高十層的聯想大廈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幾幢小樓是醒目的存在. 它們一個是IT巨頭聯想集團的華東總部, 一個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創新藥物研究機構, 都是2003年在此 '落戶' 的 '老張江' 了.

穿過牛頓路, 是常兆華的 '微創醫療' . 今年20歲的這家機構就誕生在張江, '海歸創業, 成功上市' 是它備受矚目的標籤. 也千萬別小瞧與之相鄰的祖沖之路899號. 這裡藏龍臥虎, '喜馬拉雅' 就在其中的11號樓. 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線上移動音頻分享平台, 至今擁有4.7億手機用戶, 倡導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用聽來獲取資訊.

金科路地鐵站一帶, 浦東軟體園祖沖之園與郭守敬園兩個園區 '大神' 雲集. 在這裡, '畢博' 'SAP' 等全球軟體領域的巨頭都有專屬獨棟. 而用戶突破1.6億, 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 '互聯網教育獨角獸' 企業 '滬江' , 只佔浦軟大廈的兩個樓面.

祖沖之路, 郭守敬路, 高斯路, 哈雷路之間——四個中外科學家圍起來的地塊是 '華虹' , 頗具影響力的晶片設計製造商. 我們熟悉的公交一卡通, 手機SIM卡都來自它的整合.

走到張江路, 有座創意大廈. 國內外網路遊戲, 動漫, 影視製作, 設計類企業爭相入駐這裡, 其中就包括 '今日動畫' , 這家公司將中國民營動漫產業從純粹代工時代帶向面向國際市場的動漫原創時代.

再往東去, 廣蘭路路口棕白相間錯落排列的三個 '方盒子' 建築共同構成了展訊中心. 這是土生土長於張江的知名整合電路設計企業 '展訊通信' 的地盤. 它以時刻 '線上' 的創新力, 率先實現行業內多項技術突破.

過了盛夏路, 相當面積的一片區域都屬於 '日月光' 的 '大本營' . 這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整合電路封裝企業, 而近年來名聲在外的多家日月光廣場, 不過是它的房地產板塊. '日月光' 的對面, 有家企業同樣不容小覷. 這便是 '科博達' , 國內汽車主機配套市場中為數不多的汽車電子產品本土供應商. 奧迪, 平治, 福特, 三菱等一大批知名汽車品牌都使用過它生產的智能, 節能電子部件.

臨近芳春路, 祖沖之路東端的盡頭, 還有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壓陣. 這家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民用船舶設計單位, 輻射出了驚人的影響力, 產品覆蓋範圍和市場佔有率均居國內之首. 張江線上

3.王新潮與長電科技的故事: 臨危受命, 卻帶領公司逆襲翻盤

王新潮, 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設備維修工人到今日中國第一大, 全球第三大封測廠的董事長, 從初中畢業生到中國專利金獎發明人, 帶領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廠到中國電子百強企業, 王新潮走過了一條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道路.

臨危受命, 帶領公司 '逆襲翻盤'

長電科技的前身是由長江服裝廠演化而來的江陰晶體管廠, 成立於1972年. 改革開放後, 隨著國門的開啟, 洋貨湧入, 外資半導體企業有著技術優勢, 大肆衝擊國內半導體企業. 江陰晶體管廠也未能倖免. 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 工廠瀕臨倒閉.

1990年王新潮臨危受命接任廠長後, 一方面在國內外積極開發客戶, 另一方面開發了首款產品AD11電子號誌. 一年後成功扭虧, 國內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1997年, 王新潮判斷中國將成為世界元器件採購中心, 分立器件市場趨於成熟. 1998年, 工廠產能規模擴大4.5倍, 引進先進技術, 按照同行業最高標準製造產品. 伴隨著中央政府打擊走私活動的深入, 王新潮的產品佔據了國內市場大半壁江山, 同時贏取了規模化的代工訂單, 收入和利潤指標連年翻番. 2003年6月長電科技在上交所A板掛牌上市, 是中國半導體封裝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3年, 嘗到技術創新甜頭的王新潮開始調整產品結構, 升級設備, 布局貼片式器件的生產. 2006年珠三角出現的 '民工荒' 再一次神奇地使長電科技實現了一次逆襲.

把創新進行到底, 永立技術潮頭

王新潮認為在2005年長電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歸根到底就是兩個字: 創新.

'現在有個誤區, 說到創新, 就認為高不可攀, 比登天還難. 其實不然, 任何企業都可以在創新上做文章, 都能有所作為. ' 王新潮如此說. 長電科技所處的整合電路封測行業, 雖然是國家新興戰略產業, 但同樣面臨傳統產品產能過剩, 競爭激烈, 產品持續降價, 技術更新快等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 公司近年來堅持以創新為驅動, 每年將營業收入的3—4%用於新產品的技術研發創新, 不斷優化產品結構, 把企業做強做大, 全面追趕世界先進水平.

2013年, 在與新加坡APS公司合作的同時, 持續在技術創新, 產品升級等方面加大研發和技改的投資.

2015年, 公司抓住機遇, 在國家整合電路產業基金和中芯國際的支援下, 以7.8億美元完成了對全球封測行業排名第四新加坡星科金朋的股權收購.

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約240億人民幣, 目前位居全球封裝測試企業排行第三位, 為中國大陸內資排名第一位的封測企業.

'長電科技長遠的發展戰略就是創新, 通過不斷地創新讓我們的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甚至超過他們. 可以說, 創新二字已經深深融入我的血液之中. 我們就是要做走在世界前列的新產品, 只有走在前面才有更多的合作, 只有新的產品才能創造更多的利潤! 我對中國半導體有信心, 經過充分市場競爭, 只有管理最好, 最先進的公司才能成功. ' 王新潮篤定地說到.

識才重才, 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

產品高端化的背後是長電科技持之以恒的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撐. 公司高層意識到, 創新的核心是人才, 要有自己掌握命運的世界級核心技術, 就要擁有世界級的人才. 從2000年開始, 長電科技在海內外招賢納士, 先後引進了業界知名專家於燮康, 賴志明, 梁志忠, 梁新夫等. 長電是如何吸引如此多的人才呢? '他們看上長電, 第一是我, 認為跟著我做事能幹出名堂來; 第二是我會給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 長電先進賴志明總經理, 2001年進入長電, 開始也不適應, 文化不一樣, 有些人不支援不配合, 而我2003年給賴總一個獨立的發展平台, 一張白紙交給他去做, 今天的長電先進值得中國人驕傲! 現在外國人看了都很驚訝. 長電先進的成功, 實際上是用好人才的成功. 第三, 激勵機制到位, 像城東廠總經理, 滁州公司總經理, 完成利潤和總經理收入, 經營團隊收入掛鈎, 整個團隊就會齊心協力, 長電每一層的激勵機制都很到位. 我其實事情不多, 只負責大的事情. ' 王新潮解釋說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 趁著海外公司經營困難的時機, 公司 '抄底' 收購了新加坡APS研發機構. 2015年對星科金朋的併購, 獲得的不僅僅只是市場規模和優質客戶, 更重要的還在於獲得了星科金朋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管理和技術團隊, 讓長電科技的國際化之路變得更順暢.

不忘初心, 勇擔社會責任

王新潮不僅在行業內有所成就, 還熱衷於公益事業, 多年來一直為社會慈善公益活動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他的倡導下, 2007年公司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成立了新潮仁愛基金會. 新潮仁愛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秉承 '播種希望, 溫暖人心' 之理念, 全心全意致力於 '扶貧濟困, 助學助殘' 等社會公益慈善事業, 資助和幫助了一大批社會弱勢群體, 為促進地方慈善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7-2017年, 基金會共募集慈善資金4817.57萬元, 支出救助資金2125.66萬元, 參與慈善公益項目20多個, 救助困難對象1000餘人次, 發展慈善志願者200多人. 10年, 江蘇新潮仁愛基金會在助人自助, 助人發展的同時, 也在不斷成長, 從稚嫩走向成熟.

同時, 公司安全環保平穩達標: 全年安全環保和職業衛生工作總體情況良好, 實現安全生產 '三無' 目標; 公司被評為 '江陰市綠色環保示範企業' 及無錫市 '節能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示範單位' .

從一家瀕臨倒閉的虧損小廠, 禍福相倚, 一波三折顯傳奇到重塑自我, 眺望世界新高度, 長電科技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