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自2017年初至今, 高通和蘋果之間的世紀專利大戰仍未結束, 而英特爾也早已被捲入其中. 近日高通聲稱, 英特爾原本要提供2018年版iPhone使用其最新射頻組件的技術文檔與代碼, 但英特爾現在卻食言了.
因此,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的高通在其所在地提起議案, 迫使英特爾交出之前同意提供的內容: 詳細說明英特爾在蘋果最新智能手機中使用的蜂窩數據機的藍圖.
值得注意的是, 美國聯邦法院的檔案稱, 今年5月18日, 英特爾似乎願意交出2018年iPhone使用其組件的設計文檔, 有限度地補充技術資料. 而高通公司也表示同意限制其檔案要求的範圍, 讓雙方同意的解決方案加快出現.
但是, 高通再次聲稱, 英特爾違背了他的承諾, 兩個月後仍未提交相關材料.
在高通提交的檔案中顯示, 英特爾對此的解釋是, 要求過於繁瑣, 部分原因是高通公司的一些人希望居住海外的人士提供證詞, 但高通公司反駁認為, 該證詞通過視頻會議便能獲得.
2017年初, 高通和蘋果之間的世紀專利大戰正式展開. 去年年底, 高通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ITC) 提交申請, 希望禁止採用英特爾數據機的iPhone進口美國. 受此影響的手機包括iPhone X, 8/8 Plus, 7/7 Plus.
高通表示, 按照它起訴蘋果時與英特爾達成的協議, 英特爾提供了一些檔案, 但沒有涉及蘋果2018年移動產品的材料, 比如3月份發布的第六代iPad.
由於高通和蘋果之間日趨激烈的專利糾紛, 使得雙方之間曾經緊密的合作也出現了轉變. 在高通剛剛結束的201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會上, 高通首席財務官喬治·戴維斯表示, 即將於今年秋季發布的iPhone不會使用高通的數據機, 2018款iPhone將只使用英特爾的基帶產品.
一直以來, 高通是iPhone基帶的唯一供貨商, 但自2016年起, 蘋果在其iPhone7等機型中開始引入英特爾基帶產品, 但比例不大, 英特爾的基帶晶片因無法滿足對於CDMA的支援, 只能在部分運營商網路內使用.
此後, 隨著2017年蘋果與高通的關係惡化, 英特爾的基帶產品比重開始提升. 英特爾最新推出的XMM 7560基帶晶片已經能夠支援CDMA.
雖然高通獲得2018年新款手機基帶晶片訂單無望, 但2019年以後的訂單, 高通仍有機會. 高通總裁Cristiano Amon表示, 他認為高通有機會仍將成為蘋果供應商.
2.微軟可摺疊手機專利曝光: 可270度旋轉 具備筆記本模式
援引多家媒體近期報道, 受限於系統和軟體上的瓶頸微軟計劃推遲代號為 'Andromeda' 的可摺疊視頻, 但這並不意味著微軟放棄繼續改進該項目的方法. 昨日, 外媒Windows Latest發現微軟已經獲得了一項關於帶視頻通話功能的雙屏設備專利.
該專利於2017年1月24日提交, 於上周通過美國商標和專利局的審批, 專利名稱為 'Hinged device' , 值得注意的是該專利同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專利屬於同個系列.
該專利展示了提供了可摺疊兩塊屏幕的鉸鏈設備, 在關閉狀態可以非常的緊湊, 可容納於常規的口袋中. 而在展開之後會有筆記本形態, 其中一塊屏幕充當GUI, 而另一塊屏幕提供虛擬鍵盤. 此外當設備完全平鋪之後, 兩塊屏幕會自動變成完整的屏幕. cnBeta
3.東進世美肯在與卡博特的韓國專利訴訟中勝訴
2018年7月20日, 韓國智慧財產權法院在合并審理韓國東進世美肯與美國卡博特, 有關禁止專利侵權等請求項訴訟的抗訴及取消專利註冊無效決定的案件中, 宣告了韓國東進世美肯的勝訴.
早在2017年9月份, 東進世美肯就在卡博特提出的一項有關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專利的禁止專利侵權訴訟中有過勝訴的經曆. 並且在2017年1月份在東進世美肯提出的專利註冊無效的審判中也有過勝訴的經曆. 而這次智慧財產權法院的判決是在合并審理上述判決及審決抗訴結果.
另外, 在2018年6月13號, 台灣智慧財產法院 (等同於韓國智慧財產權法院) 在卡博特提出的兩項有關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專利的禁止專利侵權訴訟中, 最終宣告了東進世美肯的勝訴, 並且卡博特沒有進行追加抗訴. 基於上述判決, 東進世美肯擺脫了相關專利的約束, 並且可以在台灣自由的生產並銷售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
在韓國, 卡博特雖然可以上告 (revision) 有關在韓國的判決, 但是由於卡博特的專利會在2018年7月末到期, 所以無法阻止東進世美肯在韓國生產與銷售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
之前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市場幾乎是由卡博特一家公司壟斷, 所以雖然有些許半導體廠商測試過東進世美肯的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 但都因專利問題都沒有適用到量產中.
但是隨著本次在韓國與台灣的勝訴判決, 個別半導體廠商已經選擇使用東進世美肯的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 並且預計會有更多的半導體廠商會選擇東進世美肯的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並適用到量產.
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的全球市場規模大約是2500億韓元, 而之前卡博特基本壟斷著這個市場.
但目前, 除韓國以外, 包括中國與台灣的全世界各個半導體廠商欲測試並使用東進世美肯的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
而東進世美肯為了對應擁有10nm以下的尖端技術半導體廠商, 在準備著多種品質的用於鎢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 並且還在準備可以用於之前難以適用CMP技術的對象膜的新CMP技術.
東進世美肯在韓國國內是第一家進入CMP市場的公司. 在公司的代表理事 (李富燮會長, 李俊赫副會長) 的信念下, 努力確保了純粹的獨資技術. 並且在困難的市場環境下東進世美肯用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以與卡博特等跨國先進企業齊頭並進的技術與可適用於尖端廠商的未來CMP技術. 以這些技術為基礎東進世美肯在年規模1兆韓元的化學機械研磨淤醬市場越來越具競爭力. 中國電子報
4.只要文本寫得好,專利一般跑不了: 一些企業為何熱衷偽創新
'不管企業發展是否需要, 都要想盡辦法比拼專利比論文, 能否產業化根本不重要' '項目評審走形式' ……半月談記者在國內高新技術企業採訪時, 一些民營企業家和高校學者對當前一些企業的偽創新現象表達了不滿.
弱專利, 假需求: 部分企業熱衷偽創新
近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常林集團因涉嫌項目空轉, 科研造假備受輿論關注.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 近年來, 一些企業披著高科技和創新的外衣, 行欺騙之實的偽創新亂象屢禁不止.
'說實話, 我們企業95%以上的專利就是一紙空文, 根本無法產業化. ' 一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知名藥企負責人說. 企業每年都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 請 '寫手' 代寫及購買專利. 但這種往往是缺少技術含金量的弱專利, 質量很低.
半月談記者聯繫了該企業推薦的一家專利代理機構, 以購買專利為由進行諮詢, 對方坦言, 購買一項發明專利約需2萬元, 但不保證能產業化, '用來充數量沒問題, 手續都齊全' . 該業務人員還透露, 其公司平台上交易的專利, 七成都無法產業化.
一位新興產業集聚基地負責人對此亦有同感. 他調研發現, 一些小微企業研發專職人員只有兩三人, 卻是專利大戶, 辦公室掛滿了各類證書, 產品品類更極其豐富. 正是因為深諳 '創新' 之道, 有的將一項技術發明放在10個不同應用場景, 分開申報, 便有了十個專利, 有的就是砸錢買, '連專利名稱內容都說不清楚, 純屬形象工程' .
該負責人還反映, 有的企業乾脆 '拿來主義' , 直接將他人產品貼上自己的品牌, 被業內戲稱為 '貼牌式創新' , 這一現象在無人機, 機器人等領域表現尤甚.
'不僅以弱專利偽裝技術進步, 還善於造假, 誇大市場需求與訂單量來造勢. ' 剛在一場科技企業路演活動擔任評審的專家分析, 一些互聯網領域創新不去安心根植於核心技術, 而是熱衷於過度炒作假需求來玩資本遊戲.
'數字衝動' 擾亂創新秩序
接受採訪的企業家們及高校學者坦言, 近幾年專利申請, 創新項目申報中反映出的 '數字衝動' 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導致一批所謂核心技術與創新成果只能看不能用, 更不能產業化, 幹擾了創新秩序, 損害了創新氛圍.
'缺少原始創新, 重大創新, 不願意坐冷板凳下硬功夫, 而是一心想掙快錢, 搞快餐式創新. ' 在專家們看來, 這股歪風背後, 企業一方面想壘高創新的 '數字成績' , 套取國家創新政策資金, 一方面利用重視創新的社會心態, 包裝自己吸引更大市場投資及訂單.
上述藥企負責人舉例說, 比如說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及複審時, 都明確要求申報企業具有一定數量的發明專利, 實用新型專利或軟體著作權等. 但由於審核形式以紙質申報材料為主, 缺少實地實物的多方校驗, 一些創新投機行為得以矇混過關. '甚至滋生了中介產業鏈, 憑藉特殊的溝通渠道, 幫助偽創新通過審查. '
一位剛從知名高校離職的創業者吐槽, 近日正忙著幫一位建築商朋友寫專利, 對方不關心寫啥, 就是需要專利 '傍身' 來申報項目. '於是我絞盡腦汁, 將研究的人工智慧, 新材料方向與建築行業相結合, 在辦公室憋了兩個. ' 他說, 只要文本寫得好, 專利一般跑不了.
剔除虛火, 嚴懲造假
偽創新不僅僅擠佔大量政策補貼名額, 更挫傷真正埋頭苦乾的創新者, 也影響了決策部門對科技進步的客觀認知, 拖累了我國創新腳步, 降低全社會的創新水平和質量.
'可怕的是, 企業在數字衝動, 利益驅使下知假造假, 並相互攀比. 一些政策與評審漏洞又讓偽創新怪圈得以運轉, 必須儘快扭轉這一局面. ' 受訪者深感憂慮.
專家表示, 首先要從源頭上提高專利含金量, 將創新的數量優勢轉化成質量優勢. 一方面強化專利評價質量導向, 完善專利統計發布制度, 並加大對地方專利質量的考核與監督; 另一方面針對當前地方獎勵專利申請者的做法, 建議做好甄別, 避免專利申請通過便束之高閣的現象.
企業家認為, 在支援創新項目時, 亟待建立科學評判的遴選機制, 避免 '走過場' '拍腦袋' , 如加大對項目資金中研發費用支出的審查, 增加對產品的實地實景驗收等.
對於貼牌式創新的造假行為, 受訪者認為應該出台懲罰舉措, 將涉事企業納入創新政策申報, 高新技術企業複審的黑名單, 限制其獲取創新資金支援等. 半月談
5.科技公司喊著 'AI開放' 口號 但專利申請和糾紛卻越來越多
科技公司一邊鼓吹呐喊著 'AI開放' 口號, 但它們之間關於AI等技術的專利申請和糾紛卻越來越多.
上周, 穀歌在舊金山舉辦了一年一度的雲計算大會, 但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卻忍不住對開放自家人工智慧平台的承諾瘋狂吐槽兼吹捧了一番.
'我們創造開放平台並分享我們的技術, 因為它有助於新想法更快地出現, ' 皮查伊表示, 穀歌從2016年5月12日起開放SyntaxNet的原始碼, 作為穀歌TensorFlow開源機器學習資料庫的一部分. '我們創造了TensorFlow, 讓任何人都可以使用AI. '
這種開放性質已經成為大型科技公司競爭激烈開發人工智慧技術的標準. Facebook, 亞馬遜和微軟都像穀歌一樣, 發布了自己的工程師用於機器學習的軟體作為開源軟體. 所有科技巨頭, 包括一向比較保密的蘋果, 都鼓勵他們的AI研究人員發布他們的最新想法——幫助公司招募大學裡最聰明的教師和研究生.
與此同時, 這些人工智慧開放的支援者也在努力聲稱對AI技術和應用程序擁有所有權. 與AI有關的專利權利要求, 特別是機器學習, 近年來急劇加速. 到目前為止, 科技公司尚未將這些專利轉化為訴訟和法律威脅, 用於挫敗競爭對手. 但是, 如果AI專利成為了企業武器, 那麼目前圍繞AI研究和想法的開放舉動可能會結束, 而這可能會阻礙研究的進展.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本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美國有關機器學習的檔案迅速增加, 這一技術推動了當前人工智慧熱潮. '我們已經看到,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中的專利活動正大量湧現, 我看到這種指數級別的增長勢頭仍在繼續. ' 斯坦福大學研究員兼研究合著者邁克爾·韋伯 (Michael Webb) 說.
該研究稱, 2010年有145項美國專利申請涉及機器學習. 2016年, 有594個不完整統計數據——美國專利商標局需要在註冊後18個月才會公開披露這些申請. 韋伯和他的同事們在2月份收集了相關記錄, 其中顯示神經網路 (一種機器學習技術) 的專利申請在2016年攀升至485項, 比2010年的94項大幅攀升.
穀歌本身就是這種趨勢的典範. 根據對美國專利及商標局 (USPTO) 資料庫的檢索, 2010年, 只有1份穀歌檔案在其摘要或標題中提到機器學習或神經網路. 到2016年, 穀歌和其他Alphabet公司卻總共提交了99份此類檔案!
而微軟從2009年之後最早投入大量資源開發AI專利, 迄今為止共計200多項專利佔據第一的位置. 穀歌則從2011年起奮起直追.
Facebook在2016年申請了55項與機器學習或神經網路相關的專利, 而2010年這一數字為零.
在過去25年中, IBM獲得的美國專利數量超過任何其他公司, 它稱自己在2017年贏得了1,400項AI相關專利,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與AI相關的專利申請正在增加, 這並不奇怪. 2012年, 神經網路在語音和映像識別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後, 突然成為科技公司關注的熱門話題. 但是, 鎖定技術的舉措與公司對其人工智慧戰略的公開討論中的開放性的強調卻背道而馳.
專利申請激增, 令人回想起圍繞智能手機的上一次大型科技革命中對智慧財產權的激烈爭奪.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報告, 蘋果和三星已經就智能手機的技術和設計進行了至少50起訴訟. 蘋果和穀歌大約也陷入了20次糾紛.
斯坦福大學講師理查德·艾布拉姆森 (Richard Abramson) 曾是獨立研究機構SRI的總法律顧問, 他說, 在特定領域提交的更多專利, 將使訴訟更有可能發生. '如果你給每個人一把槍, 你幾乎可以打賭——射擊的發生率會上升. '
人工智慧的訴訟可能會損害科技巨頭們所說的開放性方面的進展. 艾布拉姆森說, 25年前, 專利訴訟主要是爭取在其產品中使用特定技術的公司之間的糾紛. 而時至今日, 很多公司都被公司稱為 '巨魔' ——這些公司持有他們不打算使用, 只為了謀取補償的專利. '現在公司被專利巨頭活動嚇壞了, 而且很多公司都儲備了專利, 以便有機會回擊. '
目前, 還沒有跡象表明任何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在努力利用他們的AI專利謀利. 穀歌和DeepMind的發言人都表示, 他們的公司在防禦方面擁有專利權, 而不是打算與其他人開戰. 穀歌的發言人還指出, 該公司只佔了最近與AI相關的一小部分檔案. Facebook發言人表示, 不應閱讀其檔案以泄露其當前或未來的計劃. IBM的首席專利顧問Manny Schecter表示, 該公司的專利部門反映了其對基礎研究的投資.
深藍開發出的 '阿爾法狗' (AlphaGo) 已經在圍棋比賽中擊敗了人類冠軍, 這是一個源於20世紀80年代幫助DeepMind軟體掌握Atari遊戲的學習演算法的擴展. 自DeepMind發表關於DQN的學術著作以來, 其他研究人員已經探索並擴展了其見解.
穀歌的一個專利正接近過期, 這是一種基於現有標準的技術, 用於幫助神經網路推廣他們未經過培訓的新數據. 一個Facebook應用程序涵蓋了一種用於設計記憶體神經網路的方法, 該方法增強了傳統的機器學習系統, 用於處理具有短期記憶的文本.
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Mark Riedl目前正在Palo Alto的Salesforce人工智慧研究小組工作, 他說, 演算法和其他基本機器學習技術的專利讓他感到不安. 到目前為止, 提交的專利尚未給研究人員帶來問題, 但是他們對相對抽象的這些想法的合法所有權, 並不符合最近那些使機器學習如此令人興奮的開放進展. 他說.
並非所有最近提交的關於AI想法和技術的專利都會獲批. 自2014年來,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 僅僅在計算機上實施一個想法, 不足以使其獲得專利權. 從那以後, 軟體專利變得越來越難以獲批. 去年, USPTO大大擴大了專門審查AI專利的審查員人數, 預計會篩選更多的申請.
但是,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AI想法, 可以獲得專利的巨大變化似乎不太可能. '在這個領域提交大量申請的公司, 都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 Pepper Hamilton公司的專利律師Joe Holovachuk說. 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支付說客和律師的費用, 以促使立法者或法院支援他們喜歡的方法——這似乎使各種人工智慧技術具有廣泛的可適用專利性. '
專利商標局局長安德烈·伊恩庫 (Andrei Iancu) 表示, 他一直在考慮人工智慧專利, 這可能是科技公司喜聞樂見的一大利好. 4月, 他告訴參議院司法委員會, 他認為最近的法院判決, 使得演算法是否可以獲得專利的問題變得混亂. Iancu認為包括在AI中的演算法, 似乎總是可以獲批. '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政策, 包括智慧財產權, 並高度重視激勵這種創新. ' 他說. 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