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 主打拚團模式的電商平台拼多多成功登陸美股納斯達克的消息, 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但與此同時, 拼多多也飽受爭議. 其中就包括平台上存在賣假貨問題, 有人質疑道: '就算拼多多上市了, 能管住假貨嗎?'
'拼多多' 多款商品涉嫌售假
7月28日, 有媒體刊文報道拼多多平台上出現的小米視界, 三星視聽, VDVD手機, 創維雲視聽, 雅利阿道夫等多款涉嫌侵犯相關品牌權益的產品, 涉及手機, 電視, 日化等多個品類.

拼多多App搜索電視出現排名靠前的假冒產品
創維公司發聲明 要求拼多多停止售假
當天下午, 創維方面發表聲明稱, 已經關注到 '拼多多' 平台上銷售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 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和創維品牌的權益. 創維目前正與拼多多方面嚴正交涉, 要求其停止售假行為.

鄭淵潔舉報拼多多 要求停止售賣盜版書
7月29日, 童話作家鄭淵潔通過微博表示, 拼多多平台上有賣家銷售盜版皮皮魯圖書, 涉嫌侵犯其著作權. '經律師證據保全向拼多多取證購買, 收到的圖書確為盜版書, 封底的防偽標識竟然是印上去的. ' 鄭淵潔要求拼多多立即停止銷售相關盜版圖書並處罰關閉銷售盜版書的賣家.

鄭淵潔微博截圖
其實, 拼多多身陷 '售假風波' 並不是最近才有的事. 今年六月, 就有媒體接到拼多多的顧客投訴, 稱自己在拼多多平台購買了食品添加劑乙基麥芽酚, 收到貨後發現產品味道刺鼻, 通過查詢產品序列號及品牌廠家出具產品鑒定報告, 判定為假貨. 顧客孫女士要求賣家及平台退貨退款, 並作出相應賠償, 但拼多多及賣家拒絕承認銷售假貨.

刷新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快上市紀錄 拼多多靠什麼?
從2015年9月上線到上市, 拼多多僅用時兩年11個月, 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快上市紀錄. 拼多多是如何快速成長起來的呢?
業界認為, 除了拼多多充分地利用了社交平台的優勢以外,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低價策略. 拼多多的低價策略吸引了大量三四線城市以下的用戶, 並充分消化了這一部分 '人口紅利' , 不到3年積累超3億用戶. 有大數據統計, 拼多多用戶70%為女性, 65%來自三四五線城市, 這一群體屬於價格敏感型客戶, 而拼多多的低價策略牢牢抓住了這些人的核心需求. 在其他電商 '消費升級' 的同時, 它卻利用低價實現了差異化, 避開了與巨頭的正面競爭, 通過挖掘在一定程度上滲透率不高的三四線以下市場, 實現了快速擴張.

企業在美國上市意味著什麼?
中美兩國的證券上市交易制度不同, 中國實行行政審批核准制( '審核制' ), 美國實行備案制. 中國證監會對企業的各方面狀況會有實質性事前審核, 美國證監會則在企業滿足資訊公開的原則下進行事後監管. 從審核時長上看, 國內上市的審核制下, IPO申報和審核耗時較長. 正因為如此, 有不少境內企業, 特別是中小企業或者創新型企業選擇美國資本市場, 因為無論在上市要求, 上市流程, 上市模式, 融資等方面, 都能較快達到企業的預期.
央視評論
商業模式成功不意味著能丟棄商業基本原則
對剛敲鐘上市的互聯網 '新貴' 拼多多而言, 轉身就被敲響誠信警鐘, 這確實尷尬. 但其實這不是第一例. 假貨次品橫行, 早已讓拼多多信譽打了折扣, 甚至有網友調侃其為 '拼夕夕' .
一句 '3億人都在用的App' 的廣告風靡全國, 拼多多確實很懂中國. 正是因為看到了淘寶, 京東以外, 還有一個幾億人的廉價品消費市場, 拼多多撬開了已趨於固化的電商格局, 殺出一條血路. 這是與消費升級並存的巨大的消費罅隙, 是需求也是機會. 拼多多的用戶, 對價格極度敏感, 有時間動用社交關係 '幫我砍一刀' ;拼多多也正是盯住了這個群體, 從而收穫了長尾市場.

然而, 商業模式的成功不意味著可以就此丟棄商業基本原則, 將薄利多銷做到極致不等於允許假貨泛濫. 不售假, 是放在任何商業社會都成立的基本原則, 也是對智慧財產權的基本尊重. 換個角度說, 我們不可能一邊在農村艱難如打地鼠般地打假, 一邊卻允許更容易管理的電商平台對假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拒絕假貨橫行, 防止以次充好, 維護品牌利益, 電商平台有天然義務.
拼多多並非沒有打假行動. 網上也流傳拼多多在上市前曾對大量販假商家 '凍結錢款' . 然而, 有決心, 還要看決心有多大. 能不能儘快甩掉曆史包袱, 完成商業生態的轉型升級, 考驗拼多多管理者對於公司未來的自我設計.

打假是電商平台的義務
也有一種聲音認為, 中國還是一個轉型國家, 制假售假多多少少會存在, 假貨不在拼多多就會在其他地方. 甚至有電商界大佬也以 '曆史眼光' 為拼多多開脫說 '一堆人質疑拼多多卻不質疑淘寶(是如何起家的), 這已經說明我們這個社會是多麼健忘. '
這其實顛倒了實然與應然, 人們也沒有健忘. 淘寶上買到假貨, 誰都經曆過, 但正因為被坑過, 所以希望假貨絕跡, 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進一步說, 與淘寶初興之際相比, 中國電商經濟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期待今日創業者超越前人, 不走老路, 難道不是最正常不過的期盼?用關公戰秦瓊的方式予以解釋開脫, 既罔顧了平台的義務, 也辜負了電商行業好不容易才贏得的成果.

電商火速發展 不售假應該是底線
價廉或許未必能物美, 但擯棄假冒, 山寨是應有的底線, 正因此, 我們希望拼多多能夠切實履行平台責任. 事實上, 無論是對於內容生產的互聯網平台還是對於電商平台, 管好自己地盤上的事, 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共識. 從長遠看, 還沒有哪一家希望走遠的公司, 能繞開這 '必修的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