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經濟新動能, 浙商又有新動作. 7月28日, 浙商總會新動能委員會在杭成立. 同時, 由產學研等各方面組成新能源產業合作聯盟, 宣告落地下沙. 以此為平台, 目標是帶動浙江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 未來將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
打造新平台集聚行業領軍者
前不久, 《浙江省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行動計劃》發布, 力爭到2022年, 新經濟成為推動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到2035年, 形成若干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 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創業高地.
翻看新動能委員會的會員名單, 不乏來自新能源, 新材料, 環保, 裝備製造, 整合電路等產業領域的企業, 其中不少是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比如運達風電, 是中國風電發展史的拓荒者和創新者, 研製了中國第一台併網型風電機組. 中光新能源與中控太陽能聯手研發的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也令業界矚目, 兩家公司在青海德令哈已建成 10MW 以及正在建設50MW塔式光熱電站, 完全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和裝備, 在世界所有已投運塔式光熱電站中發電設計達成率位居第一.
浙商總會新動能委員會主席王敏表示, 新動能委員會旨在搭建政產學研用綜合平台, 將持續聚焦新產業, 新技術, 建立產融深度結合, 以新技術打造新經濟賦能新引擎, 協助構築發展新優勢.
推動人才科技與產業對接融合
在新興產業領域培育新動能, 人才和技術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在會上, 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與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就人才培養合作進行簽約, 聯合培養新能源領域的人才;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浙江中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聯手打造太陽能光熱研究中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 浙大教授孫優賢對此表示, 太陽能光熱研究與應用前景潛力巨大, 高校與企業合作成立太陽能光熱研究中心, 將為全國新能源產業提供產業與學術綜合研究支援.
對於新能源產業發展而言, 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開拓了新的領域. 有別於常見的光伏發電, 太陽能光熱發電通過低成本的高溫熔鹽實現長時間儲能, 是可以24小時連續發電的太陽能源, 能夠替代煤電成為基礎負荷電源和調峰電源, 具有獨特的優勢.
由孫優賢院士,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國務院特聘專家劉元春, 中國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國家工程設計大師孫銳,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國電投總工程師柴茂榮等兩院院士等知名專家學者, 國家重大工程牽頭人組成的專家顧問團, 將與新動能委員會委員攜手, 聚焦新產業, 新技術, 推動產融深度結合.
瞄準新能源等
新興產業制高點
按照中國的能源戰略,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佔到發電總量的50%.
新能源新材料正是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 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 目前已吸引了中光新能源等一批企業落戶. 就下沙來說, 其產業發展目標就要達500億級規模. 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認為, 新能源產業合作聯盟的落地, 集資產運營, 技術研究, 工程建設, 人才培養為一體, 將更好地推動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
杭州乃至全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在技術和投資上有著巨大需求, 而浙商新動能委員會及產業聯盟的多方聯合正是針對行業中的制高點.
同時, 新能源, 整合電路等產業都是投資期長, 又注重技術創新的產業. 正如新動能委員會執行主席傅劍所說, 這一類新興產業是 '慢工出細活, 坐十年冷板凳' , 更需要企業的責任心與耐心.
據介紹, 新動能委員會還涵蓋金融, 法律等服務性機構, 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專業服務, 未來還將設立新動能產業基金. 通過對人才, 科技, 資本有機結合, 在 '凝聚浙商, 合作共贏, 引領創新' 的宗旨下, 真正服務高端製造, 拓展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