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出去浪的人更健康, 憑什麼?

我們都知道親近自然好處多. 比如, 最近來自東安格利亞大學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的研究人員在收集了140項研究, 涉及2.9億人群的研究資料後, 也得出了這個結論:

暴露在綠色空間降低了患二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早逝, 早產, 壓力的風險, 讓我們更健康.

而且這種健康的益處, 並一定不需要花一個周末的時間去郊外采草莓, 玩農家樂, 只要花點時間在小區公園或街道綠地晒晒太陽就可以.

但是為什麼呢? 其中的所以然是什麼?

這裡有幾種假說, 解釋了親近自然的好處:

(為什麼是 '假說' 呢? 因為 '真說' 研究人員也不清楚……也許就等你發現了)

1.促進運動

公共綠地通過提供我們運動的機會, 促進健康.

運動的好處, 應該不需要再強調了 (即使是微微出汗的快走都能降低死亡率呢) . 但若只是提供了運動的機會, 那室內也能做運動, 為啥要特地擠到戶外去運動?

因為戶外自然環境中的運動比室內運動更 '迷人' .

研究發現, 與室內運動相比, 在自然環境中的體育運動會帶來更多的活力和積极參与感, 減輕緊張, 壓抑, 困惑, 憤怒等負面情緒, 從而更享受戶外運動, 並更容易堅持.

(所以, 不能怪界哥在 '去健身房' 這件事上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2.與人互動

公共綠地增加了我們與他人的互動, 讓我們感覺更健康.

說到底我們是群居動物, 一天不和別人扯幾句, 總歸悶得慌 (所以 '關小黑屋' 才會是一種懲罰) . 而公共綠地, 則提供了我們和其他人balabala的機會.

來自荷蘭的一項研究就發現, 人們生活環境中綠色空間的減少與孤獨感增加, 社會支援缺乏相吻合; 而居住地周圍綠色空間較多的居民, 情況則較好.

而且, 即使是天天待家裡的宅男宅女, 也能從增加的綠地中獲益. 因為住宅周圍的綠地不僅提供居民交流的機會, 也能增強鄰居間的紐帶, 加強社區意識. 特別是對兒童, 老人和經濟地位較低的人, 從增加的物質支援和情緒支援中獲益更多.

3.曬太陽

萬物生長靠太陽, 當然也包括我們. 參與戶外活動, 暴露在陽光下, 不僅補鈣還幫助減少季節性情感障礙 (SAD) ——一種以每年同一時間發生的周期性抑鬱為特徵的綜合症.

曬太陽太少, 會導致大腦分泌褪黑素增多 (對! 就是那個用來安眠的褪黑素) , 讓人容易睏倦, 乏力; 同時它會抑制腦內 '快樂遞質' 5-羥色胺的生成, 讓人更容易抑鬱.

因此許多高緯度, 晝長夜短, 冬季尤其漫長, 日照時間短的地區, 抑鬱症患者特別多, 比如冰島.

一項有趣的發現是, 接觸綠色空間會顯著降低人們唾液中皮質醇的含量——這是壓力的一個生理標誌. 而居住在離大自然更近的地方的人, 舒張壓, 心率, 壓力都會更低.

所以, 下次感覺憂鬱時不妨出去晒晒太陽!

4.衛生假說與老友機制

由於不懈努力, 我們活得越來越 '乾淨' , 周圍能接觸到的細菌微生物越來越少. 可是我們的食物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率, 卻越來越高. 是的, 太過清潔的環境可能對我們反而有害, 這就是著名的 '衛生假說' .

在漫長的進化中, 我們或許已經習慣了與某些低毒性微生物共生, 一味遠離這些老友 (微生物) 反倒讓我們的免疫系統失衡, 對外界刺激過度敏感, 或是轉而進攻我們自己的器官.

而綠地增加了我們與一系列微生物的接觸, 包括細菌, 原生動物和蠕蟲, 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非常豐富, 可能對免疫系統的發育和炎症反應的調節很重要.

當然, 這並不是說環境越髒越好. 而是去充分接觸到那些能夠促進免疫系統正常發育的微生物, 去親近自然.

5.其它潛在機制

還包括綠地多的地方空氣好, 汙染少. 環境汙染對人體的影響還要再說嗎?

據世衛組織統計, 2016年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環境 (室外) 空氣汙染導致全球約420萬人過早死亡——相當於克羅地亞全國總人口……其中約58%是因為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所致,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分別導致18%的過早死亡, 另有6%的過早死亡是由於肺癌.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