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 記者在烏蘇馬吉克工業園凱賽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裡, 見證了玉米變尼龍的神奇過程.
玉米經過生物法加工, 利用專有技術生產戊二胺, 接著聚合成聚醯胺, 搖身一變成高端尼龍產品, 相比傳統的用石化原料生產化纖的方式, 成本更低能耗更低, 該企業被稱為革命性產業化技術的企業.
聚醯胺俗稱尼龍, 可製成長纖或短纖, 經過加工製成服裝, 戶外用品, 汽車設備等器材, 廣泛應用於紡織, 醫療, 工程等行業.
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洪波說, 工廠一年可消耗30萬噸的原料玉米, 生物基單體製成的尼龍, 具有比天然紡織材料更高的強度, 阻燃性, 吸濕排汗性, 易染性等優勢, 這條既綠色又便捷的生產鏈是新疆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 提升價值鏈的縮影.
多年來, 新疆引導紡織產業向下遊延伸, 重點發展織布, 針織, 產業用紡織品, 服裝, 家紡等產業, 在疆內適時推動合成纖維新材料等相關產業發展, 取得初步成效.
在傳統產業技術革新, 延伸產業鏈方面, 新疆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將生產多晶矽產生的副產品進行二次開發利用, 僅生產用於增加輪胎強度的添加劑這一項, 每年就可為公司增加一億元的銷售收入.
在該公司一樓展廳裡, 最前排擺放著一塊煤, 一塊石英石和一塊矽, 這代表該公司利用煤和石英石進行加工, 產生矽, 這也是公司主要生產流程. 展品的第二排就是延伸產業鏈以後的產品, 有高純矽粉, 白碳黑和先進陶瓷. '白炭黑相當於一種添加劑, 可以用在橡膠裡, 增加橡膠強度, 製成輪胎, 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先進陶瓷堅硬強度大, 可以製成軸承原件. ' 新特能源副總工程師範協誠說.
自治區經信委科裝處處長王銀岐表示, 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是新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和新舊動能轉換接續的重要領域. 近年來, 新疆以 '建鏈' 為目標, '補鏈' 為要求, '強鏈' 為關鍵, 通過優化產業布局, 密切上下遊協作, 促進跨產業合作, 推動產業鏈企業聚合, 促使產業集聚高效發展. 新疆在型材(板材)生產, 大部件精密加工, 緊韌體加工等配套產業, 含矽合金材料, 有機矽材料, 電子級矽材料等製造產業以及織布, 針織, 產業用紡織品, 服裝, 家紡等產業, 通過產業鏈延伸, 價值鏈提升, 在重大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產業化上都實現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