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霸主英特爾上周迎來了其50歲的生日, 日前英特爾公布了成立50周年之後的首份財報.
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 英特爾2018年第二季度營收為169.62億美元, 較去年的148億美元同比增長15%, 淨利潤50.06億美元, 同比增長78%. 英特爾亮眼的業績超出此前華爾街的預期, 但股價卻在財報發布後下跌, 這是為什麼?
英特爾與AMD的不同
具體看英特爾第二季度財報, 51%的營收來自PC, 49%的營收來自數據中心.
PC部分:
客戶計算集團 (CCG) 營收為87.28億美元, 同比增長6%
數據中心部分:
數據中心集團 (DCG) 營收為54.49億美元, 同比增長27%
物聯網集團 (IOTG) 營收為8.80億美元, 同比增長22%
非可變存儲解決方案集團 (NSG) 營收為10.79億美元, 同比增長23%
可編程解決方案集團 (PSG) 營收為5.17億美元, 同比增長18%
對於英特爾的最新財報, 英特爾臨時CEO兼CFO Bob Swan表示: '經過五十年的技術發展, 英特爾的業績有望連續第三年創下曆史新高. 我們具有獨特的優勢, 可以充分利用處理, 存儲和移動數據的市場需求, 而數據從未像現在這樣普及或有價值. 英特爾目前正在爭奪規模達2600億美元的市場機會, 第二季度業績表明我們正在取得勝利. 由於我們各項業務都表現出持續的強勢勢頭, 所以我們上調了全年營收和利潤預期. '
不過, 金融數據和軟體公司FactSet調查顯示, 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英特爾數據中心集團 (DCG) 第二季營收將達56.1億美元, 實際上財報顯示該集團的營收為54.49億美元. DCG收未達預期這是英特爾盤後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
外界對英特爾DCG表現似乎不太滿意, 不過英特爾在財報中表示: DCG對雲和通信服務商的強勁需求進行了投資, 以滿足對數據的爆炸性需求以及提高人工智慧等數據密集型工作性能的需求. 英特爾還稱DCG客戶對英特爾最高性能產品的偏好持續存在, 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勢頭將可以繼續.
反觀英特爾在CPU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AMD的最新財報, 按照GAAP準則計算, AMD第二季度營收為17.6億美元, 較上年同期的11.5億美元增長53%, 環比增長7%; 淨利潤為1.16億美元, 上年同期淨虧損4200萬美元, 環比增幅43%.
從業務看, AMD第二季為伺服器, 遊戲手柄製造商提供的映像處理和計算業務營收為10.9億美元, 同比增64%. 營收貢獻主要來自於Ryzen系列處理器和Radeon顯卡. AMD CEO蘇姿豐(Lisa Su)周三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AMD面向數據中心的晶片銷售大幅增長, 並出現了不錯的加速趨勢, 個人電腦市場也比大多數人預期的要好一點. 我們在第二季表現出色, 營收增長強勁, 利潤率擴張, 並獲得7年來最高的季度淨收入.
與英特爾財報公布之後股價下跌形成鮮明對比, AMD財報公布後周四收漲14.33%, 報收於18.35美元, 總市值178億美元.
英特爾的壓力
短期的股價變動並不能代表什麼, 但英特爾近來確實面臨不小壓力. 6月21日, 雷鋒網(公眾號: 雷鋒網)報道58 歲的英特爾CEO 兼董事Brian Krzanich 將不再擔任現有職位, 由CFO Robert Swan 臨時接任, 理由是Krzanich 與公司的某位員工有親密關係, 違背了英特爾適用於所有管理層的 '不搞辦公室戀情政策' 政策.
不過有分析認為Krzanich的離職與英特爾表現不佳的數據中心業務也可能存在關係, 2018年第一季財報會議上, 現任英特爾臨時CEO的Bob Swan表示, 預計今年上半年到下半年間DCG增長會減緩, 一方面是基於英特爾目前的市場地位增長更難, 另一方面就是英特爾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野村證券還指出英特爾正在試圖阻止將15-20% 的數據中心處理器份額損失給AMD. 對於野村證券的報告, 英特爾在回應聲明中承認它將面臨 '更具競爭力的環境' , 並表示其目前的財務指導已經反映了AMD及其他公司日益激烈的競爭.
無論如何, 缺少CEO對英特爾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但更糟糕的是英特爾的10nm工藝遲遲無法量產, 英特爾最初承若將在2015年交付10納米製程, 不過一再延遲, 在上一季的電話財報會議上英特爾宣布10納米產品的量產將推遲到2019年, 到了第二季的財報會議上, 英特爾表示10nm處理器推出的時間將是2019年下半年. 因此, 10nm的一再延期讓新一代10nm Xeon處理器的上市時間也將延遲到2020年.
需要指出的是, 英特爾的14nm工藝在2014年開始使用, 曆經了14nm+以及14nm++的升級版, 英特爾用14nm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四年了. 對此, Krzanich此前解釋說, 英特爾10納米製程在14納米製程上將晶體管密度增加2.7 倍的目標 '略有些激進' . 相比之下, 英特爾在升級到14納米時密度只增加了2.4倍. 儘管數字差異看上去很小, 但行業的平均值僅為1.5-2倍.
作為摩爾定律的創造者, 英特爾憑藉這先進的半導體工藝在競爭對手面前長期保持優勢, 因此英特爾也在積極解決10nm的量產問題.
AMD十年來的曆史性機遇
在PC處理器領域, AMD一直是英特爾最大的競爭對手, 並且這兩位競爭對手的成立時間只相差一年. 英特爾為慶祝公司成立50周年推出了一系列活動, 近期評選了英特爾公司的10大創新技術及產品. 此時, 成立只比英特爾晚成立一年的AMD也列舉了自己的一系列創新技術, 產品, 並稱其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同時具有高性能CPU及GPU的公司.
在AMD的創新史上, 2017年顯然是個重要年份, 因為這一年AMD推出了更好的架構處理器——Zen, 第一款基於Zen架構的晶片於2017年3月問世, 除了最高頻率還比不過英特爾之外, Zen架構目前總體表現不錯. 從AMD最新的財報也可以看出, 基於Zen架構的Ryzen系列目前出貨已經占其出貨量的60% .
不僅如此, 在第二季財報公布後的季度財務會議上蘇姿豐還表示, 7nm工藝AMD與台積電, GlobalFoundries都有合作, 目前正在試產的7nm Rome(第二代EPYC霄龍伺服器處理器)是由台積電代工. 蘇姿豐同時重申, 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7nm工藝的Vega架構新顯卡, 肯定是Radeon Pro專業產品線.
此前, AMD已經多次強調7nm Zen2架構晶片早已經完成流片, 正在AMD實驗室內進行調校, 尤其是在EPYC平台上正在與部分核心合作夥伴進行早期驗證, 將在2019年如期發布.
因此, 即便近來半導體製程與之前基於科學度量進行半導體製程節點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 命名更多的偏向營銷, 台積電的7nm與英特爾的10nm工藝並不完全相同, 因此難以簡單下結論台積電的半導體工藝已經領先保持優勢的英特爾, 但台積電正開始大批量生產7nm產品, 這表明以台積電正在成功解決生產挑戰.
台積電的7nm工藝加上Zen2架構第二代AMD霄龍伺服器處理器的上市會給英特爾帶來不小的壓力. 這或許也是英特爾從幾乎100% 的市場份額轉變為使命是 '不讓AMD佔領15-20% 的市場份額' , 認為AMD對其利潤豐厚的數據中心業務構成了相當嚴重的威脅的重要原因.
英特爾在近十年的時間裡以tick-tock戰術擊敗AMD的, AMD在晶片設計上跟不上英特爾, 在晶片製造工藝研發上更因缺乏資金無法持續跟隨英特爾提升半導體製造工藝平, 不得不將晶片製造業務賣給阿聯酉投資公司成立格羅方德.
但是雷鋒網認為, 英特爾10nm量產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 而台積電已經能夠量產7nm, AMD還擁有了更好的Zen架構, 面對千億級快速發展且利潤豐厚的大數據市場, 英特爾怎能不感受到壓力? 不過有意思的是, 去年底AMD RTG圖形業務部門負責人Raja Koduri離職去加入了英特爾, 今年, 2015年從AMD離職的負責研發Zen架構的首席架構師吉姆·凱勒 (Jim Keller) 也加入了英特爾 , 此時, 英特爾感受到的嚴重的威脅是否也表明了AMD迎來了近十年來搶佔英特爾市場的曆史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