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人工智慧新動力: 華為推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

近年來, 隨著無人駕駛, 智能語音, 映像識別等技術的大熱, 以及雲計算, 大數據, 互聯網, 物聯網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人工智慧技術成功跨越科學與應用之間的 '技術鴻溝' , 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成為推動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 . 人工智慧的火爆迅猛發展, 帶來巨大的人才缺口. 數據顯示, 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至少在100萬以上. 人才已經成為制約人工智慧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而解決問題的關鍵, 就是構築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才生態, 為產業輸送創新體系的生力軍——人才.

7月26日, 華為在100多名教育界, 學界頂尖專家, 華為授權培訓合作夥伴, 高校學科負責人, 師生代表, 媒體記者以及人工智慧技術愛好者的見證下, 舉辦主題為 '學無止境 AI創未來' 的發布會, 正式推出 '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HCNA-AI)' . 據悉, 該認證是華為構建人工智慧人才認證體系的第一步, 華為正在開發麵向資深工程師的HCNP認證, 並已規劃面向人工智慧專家的HCIE認證.

'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HCNA-AI)' 發布會現場

搭上人工智慧發展快班車 華為認證領先一步

華為人工智慧認證首席架構師張志峰在發布會上詳細介紹道, 華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旨在培養具有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知識, 並能應用業界通用人工智慧框架進行應用開發, 創新的專業人才.

華為將通過完善的人工智慧職業認證體系, 培養輸送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知識型, 技術型, 創新型行業人才, 為產業發展提供高能動力, 以此推動解決人才缺口問題.

擁抱人工智慧時代 構築可持續人才生態

面對人工智慧時代, 華為企業BG全球培訓與認證部部長馮寶帥表示, 華為的戰略是 '平台+生態' , 平台要開放, 要協同;生態要有活力和多樣性. 華為要做平台的平台, 要做生態的黑土地. 無論平台還是生態, 人才是關鍵, 建設良性的人才生態是基礎. ' 同時, 他也介紹了華為在人才生態進行的多方位投入, '面對國家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對人才需求的挑戰, 華為與合作夥伴, 高校, 業界專家, 進行了人才培養的布局與規劃, 通過構建完善的人工智慧職業認證體系, 高校課程建設, 培訓夥伴賦能等多種方式, 面向未來, 為產業鏈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

華為企業BG全球培訓與認證部部長馮寶帥致辭

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國家級教學名師王萬良教授指出, 華為此次發布的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 是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標誌性裡程碑. '作為學界代表, 也期望華為通過持續規劃演化的人工智慧認證體系, 和更多的校企合作舉措, 深化高校學生後備專業人才力量培養, 為產業持續輸送高質量的人工智慧高技術人才. '

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國家級教學名師王萬良教授致詞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 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吳飛教授在《人工智慧交叉人才培養》主題分享中提出, 人工智慧有一定的學科獨立性, 同時具備前沿交叉, 技術交叉以及學科交叉等特點, 培養的是高度交叉型人才;高校要與企業合作建設人工智慧創新載體, 匯聚交叉創新人才.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 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吳飛教授做主題分享

彌補人才鴻溝 華為要做人才生態的使能者

華為將在10月舉行的HUAWEI CONNECT大會上正式發布人工智慧發展戰略, 以及全棧式, 全場景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和人才培養計劃.

為跨越人才鴻溝, 華為打造 '學習-認證-就業' 全過程的人才培養平台, 將銷售生態, 解決方案生態, 雲生態等人才戰略植入到這個平台上, 實現人才的快速複製, 到2022年, 華為預計培養出50萬ICT人才, 為整個產業鏈提供服務.

面向未來, 華為將通過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ICT認證體系, 打造良性的人才生態鏈, 持續為產業輸出優質ICT人才;通過共建華為ICT學院, 深化校企合作, 促進人才培養創新;通過舉辦華為ICT大賽和人才雙選會, 促進人才培養和需求的高效匹配, 搭建人才供需橋樑, 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